2011-2018年高考物理试卷分类汇编076.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第76节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1. 2013年安徽卷21.Ⅰ.(5分) 根据单摆周期公式T?2?l,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如图1所示,将细线的上端g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系一小钢球,就做成了单摆。

(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钢球直径,求数如图2所示,读数为_______mm。

2 0 10 0 1 2 3 4 5 6 7 8 9 1图1 图2

(2)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 a.摆线要选择细些的、伸缩性小些的,并且尽可能长一些 b.摆球尽量选择质量大些、体积小些的

c.为了使摆的周期大一些,以方便测量,开始时拉开摆球,使摆线相距平衡位置有较大的角度 d.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大于5°,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当摆球回到开始位置时停止计时,此时间间隔Δt即为单摆周期T

e.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不大于5°,释放摆球,当摆球振动稳定后,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记下摆球做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Δt,则单摆周期T?答案:(1)18.6 (2)a b e

解析:(1)游标卡尺主尺读数为18mm,游标尺读数为6×0.1mm,读数为18.6mm。 (2)摆线偏离平衡位置小于5°,故c、d错,a、b、e对。 2. 2011年理综福建卷

19.(1)(6分)某实验小组在利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①用游标卡尺测定摆球的直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 cm。

②小组成员在实验过程中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30o的摆角,并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

0

5

10

0 1 2 cm

?t 50B.测量摆球通过最低点100次的时间t,则单摆周期为t/100

C.用悬线的长度加摆球的直径作为摆长,代入单摆周期公式计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偏大 D.选择密度较小的摆球,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误差较小

【解析】(1)①主尺刻度加游标尺刻度的总和等于最后读数,0.9 cm+7?1mm = 0.97 cm,不需要10估读。②为减小计时误差,应从摆球速度最大的最低点瞬间计时,A错。通过最低点100次的过程中,经历的时间是50个周期,B错。应选用密度较大球以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D错。悬线的长度加摆球的半径才等于摆长,由单摆周期公式T?2π速度也偏大,C正确。 3. 2012年理综天津卷9.(2)

(2)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①他组装单摆时,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 (填字母代号)。 A.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 B.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 C.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 D.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

②他组装好单摆后在摆球自然悬垂的情况下,用毫米刻度尺从悬点量到摆球的最低端的长度L=0.9990m,再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结果如图所示,则摆球的直径为 mm,单摆摆长为 m。

③下列振动图像真实地描述了对摆长约为1m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中横坐标原点表示计时开始,A、B、C均为30次全振动图像,已知sin5°=0.087,sin15°=0.026, 这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 (填字母代号) x/cm 8 O -8 A 8 O -8 x/cm tB B x/cm 30 t/s O -30 x/cm 30 t D O t/s

-30 D 0 游标尺

10 1 2 主尺

cm

L l?r可知摆长记录偏大后,测定的重力加g tA t/s

C tC t/s

答案:①A C ②

>>闂傚倸鍊峰ù鍥敋瑜忛幑銏ゅ箳濡も偓绾惧鏌i幇顖f⒖婵炲樊浜滈崘鈧銈嗗姧缂嶅棗岣块悢鍏尖拺缁绢厼鎳忚ぐ褏绱掗悩鍐茬仼缂侇喖鐗撳畷鎺楁倷鐎电ǹ甯惧┑鐘垫暩婵鎹㈠Ο渚€舵い鏇楀亾闁哄矉绲鹃幆鏃堫敍濞戞﹩浼�<<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