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试卷

九年级语文

考前赠言:这世界上没有不适合学习的人,更没有不重视考试的学生。细心审题、耐心思考、认真书写会使你的试卷与众不同。本试题共120分,分为四大块内容,分别对学生的基础积累、综合实践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进行全面的检测。 一、基础积累(共27分)

1、选出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 A. 妖娆(yāo ráo) 襁褓(qiǎng bǎo) 玷污(diàn) 重蹈覆辙(zhé) ......B. 陨落(sǔn) 灵柩(qū) 辍学(zhuì) 恪尽职守(gé) ...C. 亵渎(xièdú) 恐吓(xià) 骈进(bìng) 涕泗横流(tì) .....D. 睿智(ruì) 忐忑(tǎntè) 惬意(xiá) 强聒不舍(guō)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弥足珍贵 涕泗横流 精血诚聚 万罐家私 B、媚上欺下 无与伦比 怒不可恶 狗血喷头 C、饱食终日 登峰造极 恃才放旷 刻骨铭心 D、郑重其是 袖手旁观 高谈阔论 面面相觑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

C、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4、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2分)

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在巡检排查过程中,我市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5、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孔乙己》——鲁迅——散文——《呐喊》 B、《我的叔叔于勒》——法国——莫泊桑——小说 C、《杨修之死》——罗贯中——元末明初——《三国演义》 D、《陈涉世家》——西汉——司马迁——《史记》 6、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1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 _,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春》)

②亲贤臣,远小人, ;亲小人,远贤臣, 。 ③ ,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④《观刈麦》中描写农民劳作环境恶劣、表现农民生活艰辛的语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⑤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发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抱负,并发尽无

尽感叹的句子是: , , 。

⑥陶渊明那朵菊花温暖了宁静深远的峰峦;李白的愁情汇成了滔滔江水;杜甫的雄心量出了泰山的高度;李清照憔悴如风中的一株黄花;苏拭矫健弯弓,梦想射下天上的星座。(读句子写出不少于两句的诗句)

7、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每空1分)

tūn shì zhuī sù pī lì 二、综合性实践题(共7分)

8、在“家电”的身上似乎也可以看到人类自己的影子。依照下面示例的构想方式,另选一种“家电”,仿写句子(3分)

示例:电视机——自以为拥有一切;但无论想炫耀什么,都得完全听众人的摆布。 空 调——只能在一个狭小空间内改变温度,却总以为自己能改变大气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9、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分别说出对应的人物或作品。(4分)

示例:潇湘馆 丫环紫娟 葬花 《红楼梦》 人物 林黛玉

①鸿鹄之志 为天下唱 攻大泽乡 司马迁作品: 体通史《 》。 ②倒拔垂柳 五台山 镇关西 《水浒传》 人物: ③《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 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 三、阅读

(一)诗词赏析 (共4分)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0、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11、从“绿肥红瘦”看出,这是什么季节之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1分)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④,使臣受吏民之垢⑤,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⑥。”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⑦,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注释】①令尹(yǐn):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 ②国:指都城。 ③吊:吊唁。 ④不肖:不能干,没有贤德。 ⑤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⑥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 ⑦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和词。(每空1分,共4分)

①一国吏民皆来贺( ) ②有一老父衣粗衣 ( ) ....③敬受命 ( ) ④心益小 ( ) ....13、翻译(每空2分,共4分) ①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②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14、文中那位“老父”对孙叔敖提出治楚“三策”的内容是什么?(3分) (三)议论文阅读题(共18分)

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

①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好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知道是知道,就是没养成习惯。

②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③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了一万字。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⑤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