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寻乌县城关小学 邱丽敏

【教材分析】

《猴王出世》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经典名著之旅”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

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要指导学生感受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语言文字的规律,从而达到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作为略读课文的近代白话文小说《猴王出世》,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不理解的词句,可以结合注释,或略作讲解,但不逐字逐句地解释。

在读懂课文“写什么”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在课文内容学习中发现语言的规律,学习表达的方法。在阅读方法方面,继续加强精读和略读能力的培养,同时提出了浏览能力的习得。让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品出经典的魅力,真正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文前“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用精读、略读、默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位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

3.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王的经历,感受其形象;品味语言,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了解大意,初步感受猴王形象

1.揭示课题。

出示谜面,通过猜谜游戏,初步感受《西游记》中主要人物的形象。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选自《西游记》当中的片段《猴王出世》,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书空课题,并提醒学生“猴”字的写法。同学们看黑板上的课题,你有没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注意课题的后面有个小1,表示这课文下面配有注解。)

(设计意图:因为这是一篇古代白话文,课文下面的很多注释,就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读懂它。)

2.了解学生学习起点。

3.根据文前“阅读提示”,交流学习课文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1)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石猴是从哪儿来的?感受石猴的出生 (2)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是怎么样成为猴王的? 4.读到这,石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细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一)细读描写“石猴出世”的语句 1.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生: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suì)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2、同学们,神奇的石猴出世了,它是怎样成为猴王的,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

3、读到这,石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师:瞧,孩子们,一迸,迸出一个石猴;一跳,跳出一位猴王。这猴王的形象已经活灵活现的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那么,吴承恩先生是用怎样语言把他写出来的呢?我们先看到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石猴的出生。

5、石猴出生了,他生活在哪里? (板书花果山的简笔画)

6、石猴在花果山是如何生活的呢?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有句话将石猴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