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管理学期末复习汇总

体育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一、名词解释

1、体育管理:是指体育管理行为的实施者,通过采取管理和体育的方法,以实现体育管理 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的职能,创造和谐的环境,充分发 挥各种体育资源的合力作用,实现既定体育目标的过程。

2、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 整体。

3、效益:是指在社会活动的物化劳动和活动的消耗同取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的对 比关系,即有效产生与其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

4、体育目标:是目的或宗旨的具体化,是个人或体育组织根据自身的需要而提出的在一定 时期内经过努力达到的预期成果。

5、体育组织:体育组织是由一定的人员按照一定的程序,为实现一定目标而组成的合作性 统一体,是人们落实体育决策计划进行合作活动的必要条件。

6、体育控制:依据计划检查,衡量计划的执行情况,并根据偏差或调整行动或调整计划, 做到凡事心中有数,凡事都在掌握之中。

7、体育管理体制:体育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和制度的总称,是实现体育 总目标的组织保证。

8、体育素质:体育素质为人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通过一定体育活动形态表现出 来的体质基础、心理发展水平、体育文化素养和终身体育能力等综合特征。 9、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 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10、体育传统校:指是在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活动中,体育项目形成传统,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运动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不断培养出体育后备人才且经过教育部门和体育 部门共同批准并命名的中小学校(含中等专科学校)。 11、体育运动学校:是在以系统的竞技训练为重点的基础之上,处理好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 之间的关系,以达到读训并重的中等专业学校。 12、运动竞赛(竞技):运动竞赛是指参与双方或多方在特定的场地范围内,在裁判员的主 持下,按统一规则要求而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集体之 间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品质的竞技较量。

13、体育人口:是指经常从事体育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 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14、体育意识:人们对体育促进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性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功能的认识,它 是广大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内在动力。

15、城市社区体育:主要指在城市中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居民为主要对象,以社区自然环 境和体育场地设施为物质基础,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活动。 16、职工体育:是由一定的组织,按计划开展,并由职工自愿参加,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 目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一种社会体育。

17、农村体育:是指在县及县以下广大农村开展的,以农民为主要参加对象,以增强体质, 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目的的群 众性体育活动。

18、体育产业化:指改革体育体制,使体育成为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充满活力的新机制,使 体育由事业型、公益型向经营型转变,使其能够像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劳 务。 19、体育信息:体育信息是客观存在的,可以减少人们对体育运动现象和规律认识的不确定

性以及模糊程度的数据或资料。 二、简答

1、简述体育管理学与管理学的关系。

答:①体育管理学是由管理科学分化出来的一门分支学科,属于部门管理学的范畴。体育管 理学的产生与形成滞后于管理学的发展,体育管理学是管理学发展成熟到一定地步后 的产物。

②体育管理学是建立在体育学与管理学这两门学科基础上的交叉学科,往往要运用管理 学与体育学的基本思想、理论和原理,以体育实践活动为对象,研究体育系统中的管 理问题,揭示体育管理的一般规律。 2、体育管理中应怎样体现人本原理

答:①满足人的生存需求是体育管理的前提

②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是体育管理的重要目标

3、矩阵形结构在何种情况下最为适宜它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答:(1)矩阵形结构多适用于需要集中各类专业人共同完成某个项目或业务的组织,尤其是 一些设计或研制等具有创新性质的组织工作。

(2)优点:加强了各职能部门的横向联系,具有较大的机动性和适应性,使集权和分权 较优的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发挥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缺点:由于这种形式实行纵向横向双重领导,易产生命令不统一的问题,从而滋生 矛盾。此外,这种结构还具有临时性的特点,因而也易导致人心不稳、削弱 组织成员对工作的责任感。

4、影响体育管理体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体育管理体制有几种类型 答:(1)影响因素

①国家的政治与经济体制 ②国家经济发展程度 ③民族文化与传统

④体育自身的性质与发展程度 (2)类型

①政府管理型(集权型) ②社会管理型(分权型) ③结合型(混合型) 5、中国的举国体制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①政府行使几乎全部职权

②国家承担绝大部分经济义务 ③行政手段是主要管理手段 ④举国体制表现出较强的应急性 6、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答:(1)外部坏境因素

①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和完善

②社会利益和权力的再分配,国家对体育的支持程度与管理权限将不可避免地减弱 ③体育自身的发展

④人民群众体育意识的改变 (2)内部环境因素

①由于举国体制过度的强化了政府的权力,因而抑制了社会参与体育的积极性,阻 塞了寻找社会支持的渠道;另一方面,政府的体育管理机构又陷入了微观管理事 物中不能自拔,反而削弱了宏观管理的职能。

②由于过分地依附于政府,体育丧失了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机制

③举国体制的计划经济与人治色彩,使体育无法按照自身规律正常发展 ④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从上层建筑领域划入第三产业。 7、简述我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内涵及落实的举措。 答:(1)内涵

①“以人为本”的内涵:“以人为本”的核心在于以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为根本,真 正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智慧的潜能加以肯定。 ②“健康第一”的内涵:“健康第一”即以体育为手段,实现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 适应能力的全面提高,而不是“身体素质”、“体质”的某一方面的促进。 (2)举措

①课程观念的转变 ②体育教材体系的转变 ③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8、简述体育课程的目标体系及体育课程的结构。 答:(1)目标体系

①按领域划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 ②根据各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将中小学阶段分为6级水平 ③大学阶段又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

从而形成了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三个递进的目标体系 (2)课程结构

①体育课教学 ②课外体育活动 ③课余训练竞赛 ④社区体育活动 9、简述运动训练的三级训练体系 答:(1)在纵向层次上划分

①以国家集训队和各省市、自治区、解放军与各行业的优秀运动队为代表的高级训 练形式

②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运动学校、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和各类青少年业 余体校等为代表的中级训练形式

③以遍布全国城乡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简称体育传统校)和中小学运动队为代表 的初级训练形式

(2)在横向层次上划分

①专业训练体系。专业训练体系包括国家集训队和各省市、自治区、解放军与各行 业优秀运动队代表两个方面 ②业余训练体系。业余训练体系包括我国三级训练网中的中级和初级两种训练形式 10、你认为社会体育管理的特点有哪些都可采用哪些方法进行工作 答:(1)特点

①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对象 ②管理组织的复杂性 ③管理时间的不定性 ④管理空间的广阔性 ⑤管理坏境的差异性 (2)方法

①行政方法 ②规划方法 ③协调方法 ④法律方法 ⑤经济方法 ⑥宣传方法 ⑦竞赛方法 ⑧评比方法 ⑨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方法 ⑩社会调查方法

11、简述农村体育的概念及特点。 答:(1)概念

农村体育是指在县及县以下的广大农村开展的,以农民为主要参加对象,以增强体 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目的的群众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