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的PDCA循环管理法

课程教学的PDCA循环管理法

——基于《饭店管理概论》课程的分析

武永成

宿州学院社会科学与管理工程系

一、缘起与目的

《饭店管理概论》(下简称“概论课”)课中,使用定期听课、观摩教学、座谈、检查备课情况和学生评课等常规的、传统的教学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法,无法很好地提高和有效地控制课程的教学质量,因为它们存在着非系统性、管理与控制滞后、整体收效欠佳等管理结构上的缺陷。因而必须探寻一种有效地并且高效地方法老提高和控制课程的教学质量,争取做到“每堂课都是精彩的一课”。另外,我院正在开展“课堂教学质量”工程活动,这也是对这次活动的具体

化工作之一。

全面质量控制(TQC)和全面质量管理(TQM)是全面质量体系的两个方面,它们是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的特征和特性总和的物质过程,而PDCA法是TQC的基本方法之一, 是一种无限循环的管理工作程序和方法, 每一循环都能够使得质量水平有新的提高,它们也完全适用于教学方面的质量管理。把 TQC、TQM、PDCA 的思想和方法、技术

应用于教学, 对提高教学质量, 推动教学管理的科学化、

规范化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依据与原则

(一)课程教学质量控制与管理的理论依据 本文拟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概论课的课程与课堂的教学质量的控制与管理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PDCA循环管理法是由美国学者戴明首先提出的,所以又被称为“戴明环”管理法,它是全面质量控制与管理(TQC&TQM)的有效方法之一。PDCA循环管理法的基本内涵是通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四个阶段的循环过程,分析影响质量的因素、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改进计划与措施、执行计划、检查问题解决的效果、进行再改进和提高。其特点是按照四个阶段不停地转动。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循环每转动一次就要提高一步。PDCA循环是综合性的循环,不能机械地把这四个阶段分离。可以在不同阶段上与程序中使用不同的具体方法与措施。

(二)课程教学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经过教学实践,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相关内容提出了许多宝贵而中肯的建议,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平时考核和笔试考核等情况,对本课程教学内容(讲义地体系、内容等)、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案例教学

法、互动与参与教学法和示范教学法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教学过程与程序等进行调整。 2.酒店管理专业需要的原则。主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酒店管理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以及具体实践,对课程的教学大纲、重难点内容安排、教学过

程等进行调整。

3.课程教学目标原则。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了解有关酒店管理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掌握酒店管理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酒店管理的基本能力、基本素质,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对饭店的一些部门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实践,为后续各专业课程奠定一定的基础。要实现这样的课程目标,必须对其课程内容和教

学进行不断的调整。

4.保证教学质量的原则。这也是最根本的原则之一。《饭店管理概论》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基础课,是整个专业的课程向导,是培养学生对专业认知、专业情感的基本课程,因此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将对整个专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记得我们系主任曾说过:“上好第一课固然重要,但是,每位老师更要努力做到我们的每一堂课都是精彩的一课”,我们要想“给予学生一斤,自己必须拥有一斗”。研究教法的老师认为,没有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再科学、实用的知识都难以让学生很好地学习与接受。正如复旦大学

的谢百三教授就持“上一次课基本上要备一个月的课”的态度,我们做不到这种境界,最起码要不断地完善基本的教

学问题,从而保证一定的课程课堂教学质量。

三、课程教学的PDCA过程与主要内容

PDCA循环管理过程在概论课的教学过程上的体现可分为授课计划的制定、执行、检查和调整四个阶段。 (一)计划阶段:制定详细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

方案。

课前质量的预先控制与管理。按照酒店管理专业的要求、概论课的课程性质和授课计划的要求,设计和制订一个合理控制和管理教学质量的良好的“计划”,它包括教学的质量目标、管理项目(环节)以及达到质量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如概论课在专业和课程体系中地位、授课目标的确定、教学大纲、教材处理、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课堂具体内容、授课环境的设定和教学反馈信息的处理以及概论课的

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之经验等。

1.分析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

现状分析,它包括教师和学生、学校三个基本方面。现状分析的主要依据是“以前”的信息和目前的状况。 1.1教的问题。教师的政治素养、职业操守、业务素质、知识结构、讲授能力、实训能力以及实践经验等。总之,在教的方面需对教育学的研究和教学法的改革等作更深层次

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学校、老师组织的调查,掌握了学生方面基础较差、学习被动、依赖性、水平分布参差不齐等主要

信息。

1.2学的问题。学生是概论课教学质量控制与管理的主体和基本受体。如思想状态、学习方式、学习方法、有关学科的学习成绩、水平分布层次、与外部环境相关的其他因素等。总之,在学的方面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到适合于自

己的学习概论课的方式与方法。

1.3教与学的关系问题,

1.4学校外部环境问题。学校能否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是否重视课程与课堂质量问题,有没有基本的制度规定来检查、控制、激励老师提供课程与课堂教学质量,老师之间能否充分地交流经验、教学内容和方式,为提高和控制课程与课堂教学质量提供经费、教学设施、人员、教科研等软硬件

的条件支持等。学校有没有重视教师的培训。 以上这些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容易导致的课程教学质量的失控和疏于管理。必须区分积极因

素和消极因素,区别对待。 2.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2.1教师方面存在急于求成的想法, 超越了正常的教与学的制约关。无法吃透教材,或对教材参考书的处理不当,走向“照本宣科”与“置之不理”两个极端。没有弄清课程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