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短文练习题(2)及答案

语文阅读短文练习题(2)及答案

(40分钟完成) (一)传递

①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②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③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④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⑤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

⑥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男孩开心地笑了。

⑦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⑧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

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⑨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原文有改动)

1、你觉得文中的小男孩是个怎样的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多选) A. 善良 B. 拾金不昧 C. 富有 D. 脏兮兮 2、文章题为《传递》,你认为传递的是什么呢?( ) A. 捐款 B.火苗 C.善心 D.希望

3、通读全文,表现“她”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十分痛苦 → ① → 重拾希望 → ② → 十分感激 A. ①非常感动 ②非常温暖 B. ①非常温暖 ②非常感动 C. ①心急如焚 ②非常感动 D. ①非常感动 ②心急如焚

4、文章最后说“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她为什么要写男孩的名字呢?结合短文说说你的看法。

5、你觉得这篇文章给你什么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二)落叶

落叶在春天纷纷而下,这是南国特有的奇观。北国的朋友也许以为怪异。因为,在北方,落叶在秋而不在春。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当陌上阡头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当辽阔的大野无边的青草被摇曳得株株枯黄的时候——当在这个时候,便是树木落叶的季节了。

北国的落叶,渲染出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落叶染作黄金色,或者竟是朱红绀赭。最初坠落的,也许只是那么一片两片,像一只两只断魂的金蝴蝶。但接着,便有沙沙哗哗的阵雨了。接着,便在树下铺出一片金红的地毯。而在这地毯之上,铁铸似的,竖着光秃秃的疏落的树干和树垭,直刺着高远的蓝天和淡云。

南国的落叶却不是这般情景。落叶的颜色是浓重的苍青。在地上铺出苍青的织锦,而在树上,也是浓重繁密的苍青色,教你抬头看不见一点蓝天的影子。可是,在这浓密的苍青的树冠上,你看吧,春潮般地泛起来多少嫩绿的新叶的波浪!

这是万木争荣的季节。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威严地站立着的,已不是冷酷的冬。老叶不必作悲壮的自我牺牲来保护树木过那冷酷的冬。在这里,就连冬天的阳光也灿烂如碎金,雨水温润而充足,地表下有取之不尽的营养。万木在和风中一样做它们欢乐的梦。时序如轮旋。秋天过去了。冬天过去了。司春之神于是欣然驾临。蜂蝶成群来起舞,百鸟结队来唱歌,杂花纷然披陈于枝梢上。氤氲的南国,这时已装载不下旺盛的勃发的生机。

而这时,我走在无论哪一片林子里,无论哪一棵树下,都欣喜地看见,每一棵树上都蓬勃地怒发出新叶。我听见新叶在歌唱,唱它们新生代的歌。我听见新叶在呼唤,呼唤未来的鲜花和甘果。于是,我看见老叶意识到自己历史使命的即将完成。

老叶沙沙哗哗而下了。然而,老叶没有悲戚。老叶也一样唱它们雄壮豪迈的进行曲。老叶融入春泥,化作甘露玉浆,滋润着大树上新叶的成长。 这是一幅多么伟大的充满希望的图画!

于是,无论在哪一棵树下,我都进入一种庄严的忘我的思考。 1.文中北国朋友觉得怪异的是什么?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国的大树在春天落叶 B.北国的大树在秋天落叶 C.南国的大树在春天落叶 D.南国的大树在秋天落叶 2.作者在文中要赞颂的对象是什么?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国秋天的落叶 B.北国“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悲壮” C.南国春天的落叶 D.南国春天的新叶

3.“这是一幅多么伟大的充满希望的图画!”指的是什么?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落叶染作黄金色,或者竟是朱红绀赭。 B. 每一棵树上都蓬勃地怒发出新叶。

C. 老叶沙沙哗哗而下了。然而,老叶没有悲戚。老叶也一样唱它们雄壮豪迈的进行曲。

D. 老叶融入春泥,化作甘露玉浆,滋润着大树上新叶的成长。

4.我看见老叶意识到自己历史使命的即将完成”,请联系上下文说说老叶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5.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两幅落叶图。请比较说明北国落叶和南国落叶有什么不同。

(三)桃花坞和杨柳青的版画

中国有两处以生产木板年画花纸著名的地方,一南一北,地名都很风雅有趣。北方的在天津附近,名杨柳青;南方的在苏州附近,名桃花坞。两处出产的年画在风格上有一点不同。桃花坞的年画趋向细腻精致,着色模仿绘画,题材也偏重士大夫趣味,多是“姑苏万年桥”“西湖十景”“连中三元”“五子登科”之类。从前人说笑话,苏州人最文雅,就是灵岩山下抬轿的,也显得文绉绉似的。桃花坞既在苏州,那里的年画出产自然也免不掉受到这种影响。而且,桃花坞年画的销路多在江南一带,自然就要适合江南人的口味了。

正如这两个地名所示,桃花坞有点脂粉气,杨柳青三字则朴素爽朗,两地出产的年画在风格上也有这样的差异。杨柳青年画的销场是在北方一带。年画的题材总是以北方人人通晓的京戏故事居多,特别是有侠义成分的武打戏,如《虫八蜡庙》《白水滩大战青面虎》之类。此外就是民间传说,如“老鼠嫁女”,“目莲

救母”。也有少数略带风雅气味的,那是专销京城开封洛阳一带读书人家的。杨柳青年画的刻工比较粗壮,着色也喜欢用大红大绿,无意模仿绘画。这是民间艺术的本色,因此我一向喜欢杨柳青年画的这种风格,觉得苏州桃花坞的年画,敷粉描金,不仅不风雅,有时反而显得太俗气了。

这里所说,当然都是指两地的出品在五十年以前的情形,也就是像我们这一辈的人,在儿童时代所见到的贴在家中墙上的那些花纸年画。自从西法石印流行以后,这些用木板套色和手着色的年画,起先是为时势所迫,模仿石印,接着自身更被石印所打倒,于是美女月份牌就替代了木板年画,出现在穷乡僻壤人家的墙壁上了。这些月份牌都是“红锡包”“哈达门”一类的广告,外国资本挤垮了民族手工业,就是在过去年画的兴替上也看得出来。

木板年画是我国民间艺术重要的一个部门,和版画图籍一样,该是我国今后版画艺术发展的源头。荣宝斋式的套印木板适宜于艺术品的复制,杨柳青式的木板年画则更适宜于创作版画。对于这一份文化遗产,近年已经有人在加以注意,整理研究,恢复生产。最近更将有《杨柳青年画资料集》,清代《京剧版画》出版,都是整理杨柳青旧年画的产品。近来我国的木刻家很喜欢搞套色木刻,可惜多在西洋套色木刻旧风格上摸索,因此色调都是看来灰沉沉的没有精神,这是因为西洋套色木刻总是模仿日本浮世绘的,日本江户时代的套色木版就是这种风格。我们自己有更好的师傅在,何必去向别人学呢?

1、作者从哪几方面说明桃花坞和杨柳青版画的不同之处?( ) A、产地、风格、题材 B、产地、色彩、内容 C、名字、出品、内容 D、名字、产地、风格

2、“我们自己有更好的师傅在,何必去向别人学呢?”句子中的“师傅”是指 (1) ,“别人”指的是(2) 。

(1) 和(2)处,应该填入( )

A、(1)掌握木版年画传统技艺的人 (2)国外的石印匠人 B、(1)懂得西洋套色木刻的人 (2)日本浮世绘画师 C、(1)传统木版年画工艺 (2)西洋套色木刻技法 D、(1)传统民族手工业艺术 (2)外国资本

3、文章第1、2自然段,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两种版画?(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