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群众监督党员长效机制度的思考

建立健全群众监督党员长效机制度的思考

建立健全群众监督党员长效机制度的思考

更直接地了解党政干部德能勤绩情况,熟悉党委、政府和司法机关以及基层组织的运行和决策过程,增强监督的有效性。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的监督,本质上亦属人民群众监督范畴,应在决策前的民主协商和履行管理过程中加强监督。其次,各级党员干部应定期向所在单位、地区的职工、居民、村民或其代表会议述职,接受质询、评议。以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和民主评议等形式为重点,扩大基层民主,为群众监督搭建平台。再次,举报和信访是人民群众监督的重要途径,要从制度上保证言路畅通,举报有门,使依法举报者不受迫害;第四,人民群众监督还要与舆论监督相结合。新闻舆论既要成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又要面向群众,关注民生,对涉及普通民众切身利益的严重事件,应公开曝光;对消极腐败现象要敢于进行批评与揭露,使每个领导干部党权用权置于舆论监督之中。 要实行监督奖励制度。鼓励支持人民群众监督,要建立人民群众监督举报、反映问题的保障机制,畅通举报、投诉通道,落实好每个环节的受理、查处工作;对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监督有功的群众给予精神和物资奖励,对打击报复监督者的行为给予严惩。从而在全社会逐步形成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监督、敢于反映问题的良好氛围,以鼓励群众主动向党的组织反映党员干部情况,保护人民群众监督的积极性。 要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要在大力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上扩大党内事务公开化的程度,疏通党员民主监督的渠道,开辟更多有利于党员监督的“直通车”,使党员的意见、批评、检举、控告、质疑、评议等等,能够有

第 1 页 共 8 页

顺畅上达和规范处理。 四、健全和完善引导管理机制,着力培养“会监督”的过硬素质 人民群众是监督的主体,监督主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 要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强化监督意识,善于监督。首先是要明确责任意识。引导人民群众冲破思想束缚,明白既然可以给党员干部赋予权力,理所当然也有权监督其行使权力,从而增强人民群众的监督责任意识。要树立主动意识,也就是要培育广大群众的主人翁精神,从真心实意帮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出发,行使民主权力,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其次是要在人民群众中广泛开展法律法规教育。将党的政策和法律武器交给群众,通过宣传教育让人民群众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强化人民群众的政治素养和法律意识。一方面使人民群众能自觉运用法律手段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又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防止超越法律和制度缎带的权力滥用,防止行为过激,走向极端。

三是开展监督业务学习,提高监督能力。要组织群众学习监督知识和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条规。通过学习激发人民群众进行民主监督的热情,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监督的本领,从而提高监督质量。

四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民群众监督行为。群众有先进与落后之分,群众的意见有是非之别,群众的情绪有积极和消极的不同。当遇到落后的群众、不正确的意见、消极的情绪、过激的行为时,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群众理顺情绪,化解矛盾,防止借监督之名,无理取闹,发泄私愤,影响正常生产和工作秩序,延误发展时机。 要创新监督方式。传统的群众监督形式,如选举投票、参政议政,干部述职、民主测评,事务公开、征询

第 2 页 共 8 页

意见,群众询咨、信访举报等,实践证明都是行之有效的,必须不断的完善健全,使之发挥强有力的作用。同时应开辟便民、快捷、高效的监督方式。第一,建立公开承诺制度。各级党政组织通过公布栏、新闻媒体、印发宣传品等形式,以“服务经济建设、发展社会事业、实现工作目标、保持勤政廉洁”为主要内容,对办理事项、办事程序、制度、标准、办理时限及行为要求向社会作出承诺,把党员干部放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中去经受检验,接受监督。第二,建立听证质询制度。从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中选聘代表,组织他们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以及将要出台的重大决策,深入开展调查,倾听群众呼声和意见,在此基础上,召开听证质询会,由评议代表提出问题,进行质询,开展论证,以体现民意,确保决策民主科学。第三,建立群众投诉举报制度。可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市(县)长接待日,受理群众投诉,开展政策业务咨询。对举报和反映的重大问题衽党政领导公开预约接访,变上访为下访,变坐访为走访;组织干部下访团,本着“抓小防大,抓早防变”的原则,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在萌芽状态。第四,开辟网上监督通道。建立党务政务网站,公布党务政务信息,公开重大事项,开辟“政务论坛”、“市民心声”栏目,为广大公民提供方便快捷、形式灵活、经常性参政议政并行使监督权力的交流平台,让人民群众积极向党委政府提出监督意见和建议,探讨热点、焦点话题,形成党政组织、领导干部与市民、村民信息互动机制。 要建立党员日常管理机制。

一是要制定和完善党员日常管理制度。如“三会一课”制度、党员目标管理制度等。

第 3 页 共 8 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