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希望。目前家长、老师、学校、社会普遍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却相对关注较少。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这一观点正被越来越多人所认识、所接受。
近年来,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调查也表明在中小学中,却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差,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抑郁”的生活。调查表明多达近30%的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根据调查研究,目前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厌学心理。主要表现为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兴趣不高,注意力分散,上课无法认真听讲,思维迟缓,情绪消极,作业拖拉,学习效率较低,考试及作业的错误率较高。厌学是目前中小学生相对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
2、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一些学生对外界的刺激容易产生与常态相悖的心理反应,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对老师教育容易感到厌烦,对家人的劝导容易顶撞。
3、易怒心理。主要表现为这类学生即使在受到轻微的刺激时,情绪也很容易波动,例如:生气、急躁、发怒等;这类学生报复心强,有时会无缘无故大声嚣叫,有时有做危险行为的冲动,事后冷静下来又后悔。
4、社交障碍。主要表现为一些学生对社会交往行为产生不适感,经常寻找借口回避,即使是与家人、老师、同学在一起也感到不放松。这类学生对他人的言行较为敏感,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很容易陷入负面情绪之中。对同学的善意帮助持怀疑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怀戒备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有害羞、局促不安等导常反应。
5、嫉妒心理。一些学生当自己的学业成绩不如别人时容易心怀怨恨,不但不学习他人的长处,反而是挖苦讽刺他人。
6、不良嗜好。一些学生玩电脑游戏上瘾,迷恋网络社交,少部分高年级的学生抽烟、喝酒,并由此产生不少问题行为,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调整学生健全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而要能正确引导学生健康发展,首先必须清楚地明白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如何形成的。
二、我觉得造成当代学生的心理问题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学习压力过大。现今学校课业繁重,社会竞争激烈,父母对学生的期望值普遍较高,这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为了提高成绩获得老师、同学和家长的肯定,很多学生回到家中就立即看书写作业,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睡眠质量低,第二天在学校精神状态不佳,听课效率低,成绩自然受到影响,如此恶性循环,以至许多学生出现了厌学的问题。
第二、人际关系处理不善。由于教师、父母对一些学生缺乏沟通和理解,对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过多干涉,造成学生的困惑和烦恼,有的学生因父母离异、家庭关系不和给学生造成了心灵伤害。另外,部分学生因为处理不好与同学的关系也十分苦恼。
第三,缺乏家长管教。很多家长由于自身家庭关系不和,或者为了生计,经常忽略了与子女的沟通,以为钱可以代替爱,没有想过,子女需要的更多是倾诉、关心、支持,再加上中国的家长本来就比较含蓄,不轻易表露自己对子女的疼爱,所以,当子女需要家长关心时,总有一种缺失感。
第四、家庭的溺爱,随着生活水平和经济条件的提高,很多家庭对子女的要求是有求必应,使得很多学生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别人合作交流。
由于以上很多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使得现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难度加大了很多。面对以上的问题,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其他素质就难以发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