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生态建筑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摘要: 本文通过对生态建筑课程的学习,了解与掌握生态建筑的概念,思考生态建筑的意义所在,加深
研究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与基本方法,用以在实际工作中来解决面临的种种矛盾和问题,从而真正领会生态建筑的真谛。
关键词:生态建筑 生态文明 建筑设计 设计原则
1 引言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急剧膨胀,资源匮乏,全球变暖与臭氧破坏,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恶化了地球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们渐渐意识到,不断向环境索取资源和排放废物虽然促进了社会某些发展,但阻碍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甚至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而建筑是人类从事各种活动的主要场所,建筑活动与人口增加、资源匮乏、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密切相关。建筑活动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臭氧破坏负有相当大的责任。由此,生态建筑学应运而生,并随着新的问题和观念的产生而不断发展。
2 生态建筑的概念
2.1 生态学与生态建筑学
1866 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首先提出“生态学”(Ecology)概念,并为这一新学科下了定义。生态学是生物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从生物学中孕育出来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建筑的本质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作出的对外界环境的一种适应或改造。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建筑规划师保罗·索勒开创了生态建筑学。从整体和生态的角度研究建筑,研究资源在建筑中的利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各种建筑功能在城市内的系统研究。生态建筑学是由于生态危机和建筑学发展危机而被推向历史舞台的,目标是通过平衡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来创造整体有序、协调共生的人工生态环境。其理想状态就是尽量把人类的建筑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内,通过生态补偿性设计达到正干扰和负干扰的平衡。
2.2 生态建筑
根据最新的《现代汉语词典》,生态建筑的定义为:“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和其他科学技术建造的建筑;它与周围环境成为有机的整体,实现自然、建筑与人的和谐统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真正的生态建筑,关注建筑活动对资源、环境、生态以及人类健康生存的影响,不仅要满足人类的生态需要,还要顾及其他自然生物的生态需要。生态建筑活动要同时整合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使两者和谐共生。[1]生态建筑应该体现的正是普遍存在与自然界中的一种动态的平衡。它既反映在设计和建造时所采用的合理方法与材料上,还体现于它对资源的消耗利用程度和回报自然的程度。它应该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建筑本身可以产生出一定的能源以弥补其消耗,而同时在建造、选址、及使用中对精神层面的重要性给予更多的关注,综合考虑使用者生理与心理健康的整体效果。[2] 它还应该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建筑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并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生活、工作所需的舒适环境,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它具有节地、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小环境污染、延长建筑物寿命等诸多好处,可以使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得到较好的统一。[4]
3 生态建筑的意义
目前,支撑人类工业文明的不可再生能源——石油、煤炭、天然气正在逐渐枯竭。从能源消耗的角度看,目前的统计资料显示,一个国家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说所消耗的能量占能量消耗总量的比例为25%~40%。正是这些严峻的事实,也为生态建筑的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生态”是建筑的“命脉”。生态建筑给建筑注入生命,使建筑“活起来”。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赖特向民间学习设计出有机建筑;芬兰建筑大师阿尔托注重运用当地材料使建筑人性化;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的文丘里、约翰逊等人强调文脉。发展生态建筑将大大丰富我们的建筑类型,我们应该用生态的观点、从生态圈的角度来考察我们的建筑类型。人类的生命圈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横向提出生活、教育、文化、娱乐、工作等诸方面的生态要求。生态的建筑观不但能充分运用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而且还为人们打造了一个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
4 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与基本方法
4.1 设计原则
生态建筑未来的着眼点或许将更倾向于针对整个系统或者子系统而言,而非针对一个单体建筑。但就某个单体看,为了要实现生态原则,则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土地、资源、气候、植被、经济、材料、生活方式)考虑实现的可能性、经济性、耐久性等,逐一解决实际中碰到的矛盾和问题,可以说,没有一种通用的生态设计方法可以随处套用。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基于建筑在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中介地位,主要体现在这样四个方面:一、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充分考虑建筑场地的朝向、定位、布局,地形地势、场地气候、植被;降低能耗,提高效率;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使用无污染、易降解、可再生的环境材料。二、关心使用者:利用自然的方法创造宜人的温度、湿度环境,良好的照明系统,合理的空间布局;考虑各种使用者,包括残疾人。三、对于沟通人类与自然环境创造条件:建立建筑物内外高品质的自然采光系统;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建立水循环系统;建立立体的多层次绿化系统,改善小气候;创造开敞的空间环境。四、面向未来的发展有足够的弹性:考虑基础的预留量,预考虑楼地板的承重,周边环境的生长预留地;预留水、电、通讯的发展空间;考虑家具系统的可变化性。[2]
4.2 基本方法
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一、建筑形态上的生态设计:从整体角度把握人类生态系统的结构,以生态为基础进行整体形态规划,合理利用土地,组织各功能分区,确定建筑物朝向、间距、形体、绿化配置等内容,利用建筑周边环境及其自身的形态,组织立体绿化和水体,改善建筑气候使人们生活在具有生命力的生态建筑中。二、建筑舒适度上的生态设计:建筑内部空气质量、采光条件、温度气候等方面能达到人们满意的程度。考虑建筑空间的形体与自然空间的联系,使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结合,实现空间的多样化和科学化,加大使用功能的灵活性和空间的可变性,留有余地的变化,让建筑内部的采暖、通风、照明、电气等系统高效协调运转,并经过改造或装饰可以实现可再生使用,降低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达到人体舒适度的需求。三、建筑节能上的生态设计:现代建筑因其巨大的体量、复杂的功能空间以及深层的地下层使用,使得建筑某些空间的舒适度并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通过巨大的能源耗费(机械通风、照明发电、中央空调系统的应用)来解决,有的能源消耗会给周围的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建筑节能上的生态设计,使建筑成为一个能够独立
运作的生命体,甚至能够给周围的环境带来改善作用,让人类、建筑、环境和谐健康长久的发展下去。[3]
5 结语
无论对于建筑行业还是社会,生态建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研究与探索之路将会是漫长而艰辛的,随着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迈进,随着机器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可持续发展将成为21世纪的主旋律。生态建筑理论的发展将导致建筑科学技术内容的极大丰富与建筑艺术创造的相应发展,将推动整个建筑学不断向前发展。在建筑设计中应该突出生态文明的特点,落实生态建筑设计的内容和要点,真正实现生态化、现代化的建筑设计工作,在工作中结合计划、规划、技术、监督等部门,共同提升生态建筑设计水平,实现对建筑行业生态建筑设计目标的保障作用。
Some thoughts on the study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of learning, understanding and grasp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thinking about the significance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deepen the research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design principles and basic methods, in order to solve various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in the actual work,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true meaning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Key words: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rchitectural design, design principles
参考文献
[1]冉茂宇,刘煜,李保峰.生态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 宋海林,胡绍.学关于生态建筑的几点认识和思考(一),建筑学报,1999-3 10-15 [3] 刘存发.关于生态建筑学的若干探讨,中华民居,2013.11 110
[4] 郭江泳.生态建筑学与生态建筑设计,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12 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