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试题与参考标准答案

3.唯心论对身心关系的看法是 。

A.重视大脑的存在而忽视精神的作用 B.精神控制了大脑

C.精神与大脑产生交互作用 D.重视精神的存在而忽视大脑 4.突生二元论对身心关系的看法是 。 A.精神是大脑的一部分 B.精神控制了大脑

C.精神与大脑产生交互作用 D.重视精神的存在而忽视大脑 5.灵魂论对身心关系的看法是 。

A.精神是大脑的一部分 B.精神控制了大脑

C.精神与大脑产生交互作用 D.重视精神的存在而忽视大脑 6.唯物论对身心关系的看法是 。

A.精神是大脑的一部分 B.精神控制了大脑

C.精神与大脑产生交互作用 D.重视大脑的存在而忽视精神的作用 7.关于心理健康,下列哪种说法错误是 。

A.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B.心理健康是一种绝对的十全十美状态

C.心理健康是一种在各种行为反应中能积极而适度表现的健全的心理状态 D.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

8.“体育锻炼可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这些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抑郁、焦虑和困惑等消极情绪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这一假设是 。

A.社会认知假说 B.心境状态改善假说; C.社会交互作用假说 D.心理控制感假说。 9.身体锻炼成瘾属于 。

A.物质成瘾 B.过程成瘾 C.结果成瘾 D.状态成瘾

10.下列关于认知功能的论述,哪个是错误的 。

A.认知功能是人类的高级活动功能,它是人体对外界信息的反应能力

B.认知是一组相关的活动,如知觉、记忆、思维、判断、推理、问题求解、学习、想象、概念形成、语言使用等等 C.人的思维模型类似于一个复杂的计算机处理系统

D.人类的认知活动过程是一个被动地接受或加工信息、符号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11.体育锻炼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体现在 。 A.运动员的智力高于一般人的智力

B.小强度的体育锻炼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最大 C.不同的锻炼工程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不相同

D.体育锻炼对有心理障碍人群的认知功能不会产生影响

12.“个体行为的改变是由于个体对影响自己行为的因素进行的评价。评价这些因素是处于自己控制之下,而不是由他人或某种偶然因素所控制。“这个观念是下列哪一种理论的观点 。 A.控制理论B.健康信念理论C.计划行为理论D.跨理论模型 13.关于体育锻炼对抑郁影响的正确说法是 。 A.临床上被诊断为抑郁的人从体育锻炼中不能获益 B.一次体育锻炼不能降低抑郁

C.体育锻炼对严重的抑郁症不能起任何作用

D.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身体健康水平,但这对心理健康不是必需的手段 14.“体育锻炼的抗抑郁作用可能是由于长期有规律的运动可触发和增加神经肽的释放,激活中枢阿片系统(Thoren,1990),从而影响大脑分泌β-内啡肽。”这一假说为 。 A.单胺假说 B.心境状态假说 C.神经肽假说 D.心血管健康假说

15.“即使一个人对锻炼有积极的态度和正面的认识,但是,如果他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或足够的机会去锻炼,那么他/她的锻炼意图将会变得薄弱。”这一观点符合 。

A.社会认知理论 B.健康信念理论 C.计划行为理论 D.控制理论 16.“体育锻炼可以通过促进5-羟色胺释放,有效地增进心理健康。”这一假说是 。

13 / 35

A.单胺假说 B.心境状态假说 C.神经肽假说 D.心血管健康假说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育锻炼与幸福感之间存在正相关

B.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 C.体育锻炼对个体的生活满意度没有影响

D.多数研究发现,与女性相比,体育锻炼对男性的主观幸福感更大 18.体育锻炼能提高自尊的原因可能是由于 。 A.体育锻炼能提高身体自我价值和其他重要的身体自我认知 B.体育锻炼能有效地抵抗抑郁 C.体育锻炼能提高主观幸福感 D.体育锻炼能降低焦虑

19.以下四个研究方向中,目前研究最多的课题是 。 A.体育锻炼对情绪的影响 B.体育锻炼对人格的影响 C.对锻炼成瘾的研究 D.体育锻炼对智力的影响 20.与健康有关的体能有 。

A.速度 B.心肺耐力 C.力量 D.灵敏性 五、判断题

1.人类的认知活动过程是一个被动地接受或加工信息、符号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心理健康强调个体内部的协调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它是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良好的个性心理特质和稳定的情绪表现,它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

3.体育锻炼与认知活动之间存在的关系可以被看作为是因果关系。 4.体育锻炼对正常人群和有心理障碍人群的认知功能的影响不相同。

5.一些研究显示,短期的、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在短期内改善认知活动,长期的体育锻炼会缓解由于年老而导

致的认知功能下降,但高强度的剧烈运动对认知功能会产生消极影响。 6.由于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认知功能,因而运动员的智力高于一般人的智力。

7.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多层面的心理现象,它包含了情感、认知评价、生理唤起、面部表情以及非理性的思维向行为控制的转化等方面,它对人类的行为有着重大的调节作用。

8.体育锻炼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和心理恢复手段的运用,如果将体育锻炼与心理治疗相结合,那么所达到的效果会更好。

9.身体活动能力强的儿童与活动活动能力差的儿童在智力水平上没有差异。 10.根据培图塞路的元分析,体育锻炼必须坚持10周以上,才可能降低特质虑。

11.渐进性放松练习与体育锻炼一样可以有效地降低状态焦虑,但渐进性放松比体育锻炼更能降低特质焦虑。 12.体育锻炼对感受高度压力的个体不产生降低焦虑的效应。

13.从降低焦虑的效果来看,长期锻炼比短期锻炼更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14.体育锻炼与调节、降低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有关。 15.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者显示了较高的身体自尊。 16.体育锻炼对低自尊者的效果不明显。 17.增强体能能够使个体的自我概念得到提高。

18.锻炼计划与心脏病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和心理社会功能的提高无关。

19.有氧体能协调着心理应激和身体疾病之间的关系,在降低应激产生的影响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0.体育锻炼可以通过提高心理控制源的外控倾向,而有效地帮助个体积极地控制与其健康有关的环境。

21.体育锻炼之所以有助于心理健康,其可能的原因之一是由于认知评价所产生的作用。体育锻炼会使锻炼者体验到健康的感觉,而不一定是使其实际的健康程度发生变化。

22.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涉及人格与运动关系研究的侧重点大多集中在运动员和非运动员人格特征的差异上。 23.根据控制点理论,外部控制是预测锻炼行为的一个重要变量。

24.健康信念理论认为,人是理智的,当他看到危险时会以一种最理智的方式做出反应,而意图是行为预测的最佳因子。

25、根据控制点理论,个体、行为、环境三个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因素中的认知、思维和情感是非

14 / 35

常重要的部分。

26.跨理论模型认为,行为的变化是动态进行的,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27.跨理论模型可以适用于所有损害健康和促进健康的行为。

28.根据跨理论模型,自我效能感在早期阶段对于行为变化的预测作用是非常大的

29.主张认知干预的学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无论是好是坏、是安全还是危险,都是后天习得的。因此,即使是不良行为也可以通过控制问题行为的刺激来进行改变。

30.与社会干预相比,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的成本太大。 六、简答题

1.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哪一种更能增进心理健康? 2.体育锻炼对焦虑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3.什么样的体育锻炼方式、锻炼频率、锻炼环境更有利于增进心理健康。 4.简述体育锻炼与人格、认知功能的关系。 5.影响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哪些? 6.为什么说体能是社会应激的调节变量? 7.比较锻炼成瘾者与非锻炼成瘾者的差异。

8.当有规律的锻炼者中断运动时,可能带来的心理后果是什么? 七、论述题

1.列举六种理论对体育锻炼有助于心理健康的原因加以解释。 2.试述并比较体育锻炼行为的几种理论。

3.如果你是一位社区体育指导员,你发现有一些中年人从正在进行的体育锻炼中退出了,你将遵循什么原则给他们指导和建议?

第八章 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 一、填空题

1.与运动损伤有关的重要心理因素有 、 、 、 等。 2.应激—运动损伤模型中,应激被认为是 ,预测运动损伤的核心因素是 。 3. 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大体可分为5个阶段: 、 、 、 、 。 4. 运动员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如果得到足够的 ,将有利于他们的损伤康复。

5. 思维可对人的行为直接产生影响,受伤运动员的思维内容直接影响其在康复期的 和 。 6. 运动员对损伤的反应与疾病者体验到的悲哀反应相类似,过程由 开始,经 而达到 。 7.Williams和Adersen提出了一个以应激理论为基础,旨在解释 之间相互影响的应激—运动损伤模型。 8. 运动员拥有的应对方式包括 、 、 、集中注意力策略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着运动员对应激做出的反应。

9. 影响应激反应的因素包括运动员的 、 、 和潜在干预等,运动员的应激反应可直接或间接地受这些心理因素调节。

10. 、 、 、社会支持、表象训练等,是影响运动损伤康复的几个重要的心理变量。 二、单项选择题

1. Williams和Adersen 修改并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旨在解释运动损伤与心理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新应激—运动损伤模型。

A 1980年 B 1990年C 1998年 D 2000年

2. 近年来研究运动损伤的主要心理因素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 A 人格因素 B 应对资源 C 应激源史 D 兴奋剂

3. 应激反应代表着运动员处理环境需求的能力资源与环境的实际要求之间的一种 现象。 A不平衡 B平衡C放大 D缩小

4. 下面哪一选项不属于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阶段 。 A 否认 B愤怒 C 抑郁 D兴奋

5. 运动员的“应激反应”可 受一系列心理因素调节,并且能被心理干预手段影响。 A直接 B间接C没关系 D直接或间接

15 / 35

6. 关于损伤运动员人格特征的研究就渐渐转向了对人格的某一具体维度的探讨,这方面受到关注最多的是特质 。

A意志 B自尊C控制点 D成就动机

7. 是一种积极的,将应激作为创造活动的动力,化悲痛为力量的心理应付技能。A否认 B升华C投射D移置

8 . Adersen和Williams(1998)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的应激—运动损伤模型,根据这个模型,运动员对运动环境的 决定运动损伤是否发生。A应激反应B行为反应C认知反应 D情绪反应

9. 众多的研究提出态度、应激控制、 、目标设置、积极性自我谈话、心理演练以及相信恢复方法的效果等,是影响运动损伤康复的几个重要的心理变量。 A社会支持B敢为性C依赖性D药物

10. 受伤运动员会经历以下认知方面的反应:感知身体疼痛、察觉与损伤有关的不正常反应、询问与损伤有关的问题、 、认识到受伤的不良结果等 。 A震惊 B曲解损伤的涵义C分离D失望、孤独

11. 应激—损伤模式提出两种阻止由高负荷应激引起的运动员受伤的干预模式。第一种干预模式试图改变运动员对具有潜在应激的事件的认知评估,而第二种干预模式则使 。A修正应激反应的生理注意力B 改变比赛环境C改变比赛节奏D改变比赛顺序

12.近年来关于损伤运动员人格特征的研究渐渐转向了对人格的某一具体维度的探讨,这方面受到关注最多的是 。

A特质焦虑 B意志C控制点D特质焦虑和控制点

13. 损伤后运动员的心理反应有两个方面:认知反应和 。 A应激反应B抑郁反应C疼痛反应 D情绪反应

14. 运动损伤者往往会寻求理解损伤的涵义,运动损伤会导致一些伤者在认知上对损伤意义曲解,专家们已确认的意义曲解“灾难性”指的是 。

A将注意力集中在无意义的小节上 B夸大运动损伤的严重性 C将复杂的体验简单化 D将损伤的责任强加于自己

15. 运动损伤者往往会寻求理解损伤的涵义,运动损伤会导致一些伤者在认知上对损伤意义曲解,专家们已确认的意义曲解“个人化”指的是 。

A将注意力集中在无意义的小节上 B夸大运动损伤的严重性 C将复杂的体验简单化 D将损伤的责任强加于自己

16. 运动损伤者往往会寻求理解损伤的涵义,运动损伤会导致一些伤者在认知上对损伤意义曲解,专家们已确认的意义曲解“选择性抽象化”指的是 。

A将注意力集中在无意义的小节上 B夸大运动损伤的严重性 C将复杂的体验简单化 D将损伤的责任强加于自己

17. 运动损伤者往往会寻求理解损伤的涵义,运动损伤会导致一些伤者在认知上对损伤意义曲解,专家们已确认的意义曲解“绝对化思维”指的是 。

A将注意力集中在无意义的小节上 B夸大运动损伤的严重性 C将复杂的体验简单化 D将损伤的责任强加于自己

18. 损伤运动员一般经过情感反应、焦虑和生气等短期的心理反应后,可能出现的现象 。A 身心恢复B 死亡C 导致精神病D开始接受自己已经受伤的事实,制定今后的生活和工作计划

19. 运动损伤不仅使肌体机能水平明显下降,而且在心理上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损伤后对受伤者进行心理恢复显得尤为重要,其主要目的是 。

A消除受伤后的心理障碍 B 消除恐惧C增加营养 D 调整心理状态

20. 运动员损伤后的恢复,只有把生理的恢复和 恢复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整个身心得到全面恢复。 A心理 B营养C比赛状态 D运动技术 五、判断题

1. 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和参与人数的增多,体育运动中损伤的发生率日益增高。 2. 运动员对潜在应激的运动环境反应决定运动损伤是否发生。

3. 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包括训练水平、比赛或训练的组织、运动员的生理状态以及气候环境等方面,心理社会因素在运动损伤发生中的不起作用。

16 / 3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