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答案带

高中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姓名 班级

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 “ ”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学不可以已

2、荀子在《劝学》中指出

“ 青, , ”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刘禹锡:“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的思想一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 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

过的变化,可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 , ,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4、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

“ ,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5、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6、《论语》中孔子说:

“ ,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

是: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劝学》连用“登高而招”、 “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由此得出结

论: ,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9、《劝学》中,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 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

是: , ; ,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0.《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 是 , ; , 。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1. 《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

是 , , , ,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2.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 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 是: ,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13. 《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14.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

是: , ,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5.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

是: ,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16.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晏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

是: , , ,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17.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

是: , ,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8.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仅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发出疑问的两句

是: ?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9.宋荣子看淡世间的荣辱,不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0.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

是: ,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21、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

是: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2、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

是: , , ,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

的: , , ,

,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

, , ,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5、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

是: , , 。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6、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否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

是: , ,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