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1、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与肥料养分利用率有何区别?
⑴定义:肥料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从所施肥料中吸收的养分占施入肥料养分总量的百分 数;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是指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占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的比率。 ⑵影响因素:肥料利用率是最易变动的参数,因作物种类、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和农艺 措施而异,同一作物对同一种肥料的利用率在不同地方或年份相差甚多,因此施肥使必 须测定当地的肥料利用率;虽然土壤有效养分的土测值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值,但若乘以 土壤养分利用率则可以反映土壤真实供应的养分量。
⑶数值大小:一般来讲,肥料利用率不会超过100%,而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由于受浸提状况和根系生长状况的影响,则有可能大于100%。 2、轮作制度下的施肥与单个作物的施肥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是根据作物的计划产量、需要养分总量、土壤供应养分量计算出实际肥料补 给养分量,从而实现作物高产、高效、优质的目的,服务于农业生产。
不同点:⑴对象:轮作施肥制度是指针对某个轮作周期而制定的施肥计划,包括不同茬 口的肥料分配方案和作物施肥制度,而单个作物的施肥制度则是指针对某一作物的计划产量而确定的施肥技术。
⑵影响方面:轮作时要兼顾不同轮作类型的施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在实现高产优 质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最优轮作类型;单个作物的施肥则只需考虑其本身对土壤和生态 环境的影响,施肥时工序也较简单。
⑶施肥量的确定:轮作制下要根据不同茬口按照均衡增产、效益优化、用养结合、可持 续发展的原则进行肥料的分配,并且要根据轮作周期内各种作物的计划产量和养分需求 总量来推算肥料补给养分量;单个作物的施肥只需根据某种作物的计划产量、养分需要 总量、土壤供应量来计算施肥量即可,无需再进行肥料的分配。 3、怎样进行保护地施肥?
⑴存在问题:保护地作物过量施用化肥尤其是氮肥的大量投入造成氮、磷、钾比例严重 失调以及施肥方法和品种选择不合理等问题,造成肥料利用率降低,保护地蔬菜则存在 生理病害严重、重金属污染等问题。
⑵针对以上问题,保护地施肥的技术要点如下:
①实施平衡施肥(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②基肥深施,追肥限量③选择适宜的肥料品种 ④二氧化碳施肥(要注意二氧化碳施肥的浓度与时间、二氧化碳气肥来源、施用效果及 注意事项)⑤注意施肥环节与方法(基肥:应十分重视基肥,通常将全部有机肥和磷肥、1/2 的氮肥、2/3的钾肥及全部微肥用作基肥;追肥:原则为薄肥勤施、少量多次,施肥时期最好选择作物的营养临界期或最大效率期等需肥关键期)。 4、 边际成本与边际利润在合理施肥中的意义是什么?
边际成本是增投单位量肥料的成本即肥料的价格,边际利润是增加单位肥料成本所增加 的施肥利润。
边际利润是确定选择投资的重要指标,R值越大,边际产值越高,肥料投资的利润增加,但由于施肥量的减少,单位面积的产值相对降低。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保证投资获得稳定较高的利润,常常选用R﹥0的边际利润值。
边际成本与边际利润是确定经济最佳施肥量的重要依据,即当边际产值等于边际成本 时,边际利润R=0,此时的施肥量为经济最佳施肥量。二者同时又可为最大利润率施肥 量的确定提供参考标准。由上可知,通过边际成本与边际利润的比较可以确定实际生产 中经济最佳与最大利润率施肥量,为农业生产的高效高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5、植株营养诊断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
植株营养诊断的方法主要有形态诊断、化学诊断、施肥诊断、酶学诊断及物理诊断等。 形态诊断:优点:通过外形观察或生物测定判断植物养分状况的手段,简单易行。
缺点:①症状诊断时,只有在植株缺乏一种元素时有效,若缺乏两种或以上 元素抑或是缺乏一种却无典型性形状时会造成误诊,因此其具有局限性。
②长势长相诊断时,由于作物品种更新换代频繁,外观长势长相变化大, 该方法受影响程度较大。
化学诊断:优点:采用直接比较法,其结果最能直接反应作物的营养状况,是判断营养 丰缺与否最可靠的依据。
缺点:适合测定的养分及植株测定部位具有局限性,往往需要结合其他方法 共同测定才能较准确地判断出植株的营养状况。
施肥诊断:优点:可直接观察作物对被怀疑元素的反应,结果最为可靠,也可用于诊断 结果的检验。
缺点:需要一定的时间。
酶学诊断:优点:灵敏度高、酶促反应与元素含量相关性好、酶促反应的变化远远早于 形态的变异、还可用于元素过量中毒的诊断。
缺点:测定值不稳定、有些测定方法较繁、有关测试技术不十分完善。 物理诊断:优点:灵敏度极高。
缺点:步骤繁琐、耗时多、仪器昂贵尚未广泛应用。 6、目标产量是如何确定的?
目标产量是实际生产中预计达到的作物产量,应该是一个非常客观的重要参数,既不能 以丰年为依据,又不能以歉年为基础,只能根据一定的气候、品种、栽培技术和土壤肥 力来确定,而不能盲目追求高产。主要有3种方法:
⑴以地定产法:就是根据土壤的肥力水平确定目标产量的方法。【依存率】利用依存率 确定目标产量的基础工作是进行田间试验,设置无肥区和完全肥区两个处理。只应用于 土壤无障碍因子以及气候、雨量正常的地区。
⑵以水定产法:在降雨量少,又无灌溉条件的旱作区,限制农作物产量的因子是水分而 不是土壤养分,在这些地区确定目标产量首先要考虑降雨量和播前的土壤含水量,然后 再考虑土壤养分含量。【降水量=土壤水分×3】
⑶前几年平均单产法:一般利用施肥区钱3年平均单产和年递增率为基础确定目标产量 的方法叫前几年平均单产法,其计算公式为目标产量=(1+年递增率)×前3年平均单产 7、施肥引起食品污染的主要根源是什么?
大量施用氮肥而缺少磷肥和钾肥的配施,会增加蔬菜产品中硝酸盐的含量,降低其产品 品质,进而威胁人类健康。人类摄入硝酸盐的90%以上主要来源于蔬菜。而食用硝酸盐 的危害在于蔬菜中的硝酸盐被摄入人、畜体内,在细菌作用下,硝酸盐可在动物体内还 原成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是一种有毒物质,它直接可以使动物中毒缺氧,引起高铁血 红蛋白症,对婴幼儿危害最大,严重者可致死。它间接可与次级胺结合形成致癌物质亚 硝铵,从而诱发人、畜的消化道系统癌症,因此探讨降低亚硝铵或亚硝酸盐的生成受到 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8、 保护地施肥技术要点?同3题。 9、第二部分
1、 试述土壤供肥和作物体内养分浓度及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 三者之间关系用图描述为:
图中产量随养分供应量变化呈抛物线型。但植株体内养分浓度与养分供应之间的关系与 上述曲线稍有不同,其变化程度较小。将植株体内养分浓度曲线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段,
随着养分供应量的增加,作物产量上升,但作物体内养分浓度基本不变,属于养分 极缺乏区;第二阶段,从植物体内养分变化点到产量最高点随着养分供应量的增加,作 物体内养分浓度与作物产量同步增加且产量增加的幅度比植株体内养分浓度增加大, 属于养分缺乏调节区;第三阶段,产量最高点以后,随着养分供应量的增加,产量逐渐下 降,而植株体内养分的浓度却以更快的速率增加,属于养分奢侈吸收区。
由此可见,在一定条件下,植株养分浓度、产量与土壤养分供应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 性,但只有在第二阶段三者呈比较明显的正相关。
2、试述肥料、地力、可持续农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可持续农业中的合理施肥。
地力是土地能够生长植物的能力,地力的高低及变化趋势不仅取决于土地本身的物质特性,更是受到外部自然环境因素以及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影响。施肥、耕作等管理制度地力的维持和提高是农业生产可持续进行的基本保证,不断培肥地力可是农业生产得到持续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可以满足世界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在量和质上不断提高的需求。施肥、轮作等农田管理设施,不仅直接影响着地力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速度,而且决定着农业生产的水平和发展趋势,更决定着人类生存状况与质量,只有树立培肥地力的观点,才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论述肥料在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中的作用。
有机肥的增产作用一方面是通过为作物提供养分,另一方面是通过改善和培肥土壤而起作用。
农产品的品质包括营养品质、商品品质和符合加工需要的某些品质。养分平衡是提产品质量的基本保障。
氮肥对产品品质的影响:氮充足时可提高禾谷作物子粒中蛋白质,减少碳水化合物和油脂的含量,供氮水平合适时可提高氨基酸含量,但过量会导致必须氨基酸含量降低, 降低品质。
磷肥对产品品质的影响:充足的磷供应可增加作物绿色部分的粗蛋白含量,从而提高作为饲料的品质;磷可以提高蔗糖、淀粉和脂肪的合成,从而提高作物产品品质;还能提高蔬 菜水果的品质,使果实大小均匀、营养价值高、味道和外观好等。
钾肥对品质的影响:提高禾谷作物蛋白质、氨基酸含量;有利于蔗糖淀粉和脂肪的积累 有利于提高高糖、油料作物品质,还能提高纤维作物的品质,因此钾被称为品质元素。 中量和微量元素肥料对产品品质的影响:多数中量和微量元素就是产品质量指标之一。 食品和饲料作物产品中缺乏这些元素会影响人、蓄的健康,会出现一些病症。此外微量元素还对作物产量多方面的品质特性有重要的影响。
有机肥对产品品质的影响:有机肥为完全养分肥料其中所含的各种营养元素与化肥一样影响着作物的品质;其次,有机肥通过改良培肥土壤从而影响作物的营养品质和商业价值。 4、试述保护地的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特性。 ⑴土壤养分含量高 ⑵具有良好的土壤结构 ⑶土壤微生物变化极大 ⑷土壤温度、湿度比较稳定 ⑸土壤气体异常
⑹土壤障碍因子危害严重①保护地土壤盐分的积累特点及危害②土壤酸化特点及危害 第三部分
3、最大利润率施肥量如何确定?举例说明
利润率即为投入单量肥料成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由于成本固定,
起始时肥料的总增产值低于肥料成本,利润率为负值;随施肥量的增加,肥料的总产值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