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周周练6

七年级语文周周练(六)

一、《空山鸟语》阅读。

1、文章最后一句“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如果改为“我想做一只山中的鸟”,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章主题谈谈你的理解。(6 分)

2、文中说:“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这里作者为什么会“怅然”? ( 6 分)

3、作者在回忆江南时,情不自禁地写道,“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畔的落日更加苍凉了哪!”这组语句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 分)

4、请从下列鉴赏角度任选一个,结合原文分析写一段鉴赏文字。要求:① 所选角度至少举

出两例加以分析;② 80 字左右.( 4 分)

( l 妙用比喻:

( 2 善用拟人:

二、《故乡的桂花雨》阅读

1、梳理文章思路,在下面的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内容。(4分)

中秋忆桂花思故乡——( ) —— ( )

2、为什么文章一开始就写“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4分) 答:

3、作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可以谈感悟理解,或生发联想,或赏析表达特色。请

你参考④、⑤段的示例,在a、b处加上批注。(6分)

⑤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簟子里,晒上好几天太阳,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批注:对一家人动手晒桂花的场面进行细致描写,表现了家庭的和美,令读者也沉醉于花香和温情之中。)

母亲洗净双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盘中,送到佛堂供佛。(批注: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和着桂花的清香淡雅,给读者展现了一位敦厚慈祥的母亲形象。)

③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a)(批注: )

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篾簟,帮着抱住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b)(批注: ) 4、本文题目是《故乡的桂花雨》,而第⑥段中作者花了许多笔墨介绍了在杭州满觉珑的桂花,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你认为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揣摩一下作者的情感。(6分) 答: 5、本文以“桂花”为线索,围绕线索各自然段分别写了: 桂花→ 桂花→ 桂花→ 桂花→ 桂花,作者借此表达了 的情感。 6、文题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有那些?

(1)

(2) 7、“摇桂花”是几十年以前的事,对一般人来说,大抵都忘了,作者却描写得这样细致,这是为什么?(请分条概述,2分)

8、“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这两句话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从情感层面来说,这句话的含义是 ;从行文层面来说,这句话的作用是 。

9、题目A:在文中“母亲”多次提到“作风水”,足见“母亲”非常在乎桂花,你能从文中感悟到“母亲”非常在乎桂花的原因吗?请写出2条。

10、请简要品析文章的结尾句。

11、以“故乡的??”为题的作品有许多,除本文外,还有樊发稼写的《故乡的芦苇》,黄河浪写的《故乡的榕树》,费翔演唱的《故乡的云》??,你从这些文章(歌词)的文题中发现了些什么?请说说你的发现。(3分)

三、《羚羊木雕》阅读。

(一) ①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站起来,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②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③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一定不会了。

1. 这段文字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人物,主要内容

是 ,文中有语言描写,也有_______描写,_______描写。

2. 奶奶“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 这是为什么?

3. “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中“等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4.第一节中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5. 选文从哪些方面写妈妈一定要追回木雕?

6.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奶奶这样说是因为( )

A.奶奶的话是批评儿子和儿媳重财轻义的行为。 B.表现奶奶忍无可忍。 C.表现奶奶对孙女的疼爱。

7.妈妈让“我”把一盒糖送给万芳的目的是什么?她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8.文中括号部分是对妈妈的( )描写和( )描写,表现了什么?

9.“屋子里静极了”的作用是什么?

10.爸爸妈妈逼“我”去讨回羚羊木雕,表现了父母怎样的心理?

11.“我”推开妈妈的糖果的原因是( )

A 因为万芳不缺糖果吃 B 因为“我”知道万芳不爱吃糖果。

C 因为“我”和万芳之间真挚的友谊,不是物质的交换所能代替的;讨回羚羊木雕对“我们”之间友谊的破坏,也不是一盒糖果能弥补得了的。D “我”以此表达对爸爸妈妈的不满和反抗。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①我没有理由了。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来,心里难过极了。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②上幼儿园我们就在一起。她学习很好,人一点也不自私。我们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做“合二而一”。③上星期一次体育课,我们全班都穿上刚买的新运动衣。跳完山羊,我们围着小树逮着玩。一不小心,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我坐在树底下偷偷地抹眼泪,又心疼裤子,又怕回家挨说。万芳也不玩了,坐在我旁边一个劲地叹气。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上的大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④当时,我觉得自己得救了,就把裤子和万芳换了。后来,我听说为了这件事,她妈妈让她对着墙站了一个钟头。⑤“为什么你不说裤子是我的?”⑥她嘿嘿地笑着:“我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⑦我要把裤子换过来,她却满不在乎地说:“算了吧,反正我已经站了一个钟头,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站两个钟头??”直到现在,我身上还穿着她的运动裤。每次上体育课,看见她裤子上的那条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住她。

(1)这段文字记叙的顺序是( )A 顺叙 B 倒叙 C 插叙

(2)这段文字有概括叙述,有具体叙述,按要求将段落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 概括叙述: B 具体叙述:

(3)这段文字刻画的主要人物是 ,她的特点是 (用文中的词语)。 (4)这段文字在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时主要运用的是( )A 肖像描写 B 动作描写 C 语言描写 D 心理描写

8 、6 分 改后的句子平淡(1 分)原句强调“在山中”( 2 分),感清强烈倾向突出1 分),追求山中的清楚纯,自由,美丽,更能表达作者对自由、至美的赞扬与向往(2 分)

9 、6 分 触景生情(2 分),由山雀的自由和天真的喜乐(2 分)联想到(对比)自己被桎梏套牢(或美好的时光流失太快)而限然。( 2 分)

10 、6 分 采用以虚写实的手法,表现了对江南的关注(2 分);运用排比句式表现了思念的强烈和激越(2 分);表现了作者又忆南的怀念和淡淡的惆怅心绪(2 分). 11 、4 分 按要求正确找出句子2 分,赏析2 分。

( l)妙用比喻示例:文章把鸟的鸣叫比做“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的一支歌”,使人感到鸟叫的悦耳、优美;把山雀的鸣声比做“音乐雨”,既让人感受到鸟叫的悦耳、动听,又让人想像到山雀之多,鸣叫声充盈弥漫四周。( 2)善用拟人示例:山雀“撒野”, “兴奋地吵闹”,显现了山雀的顽皮,凸现了它们的精灵;“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形象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祥和、自由和优美,幻化出一幅静谧的图画。15. 童年摇桂花爱故乡 杭州吃桂花恋故乡16.在文中桂花是故乡的代名词,通过桂花的香味引起思乡之愁,为全文定下了浓浓的怀乡的感情基调,更好地抒发怀乡思亲的感情,也很好的点题。17.紧扣文章内容,表达通畅简洁即可。a.概括本文主旨,或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或内容上能够更深刻、更强烈地表现作者怀乡思亲的感情。b.示例1:作者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有动作,有声音,有气味,有感受,新鲜生动,使读者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摇花乐”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怀乡思亲的感情。 示例2:儿童时的“我”在摇桂花中的欢呼雀跃和发自内心对“摇花乐”的喜好,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孩子特有的天真无邪。18.作者在文末借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道出了自己的恋乡情结,使上述的部分一下成为了故乡的桂花和“桂花雨”的陪衬,与“月是故乡明”有异曲同工之妙。(3分) 作者爱故乡的桂花,而杭州也因为有桂花而让作者喜欢,用杭州满觉珑的桂花来衬托故乡的桂花,从而进一步突出作者的恋乡情结。(3分) 5、:提(说,话);爱(赞);摇;赏(吃);想(思恋);思乡6、答案示例:①摇桂花之乐,深深的烙印在作者的脑海里;②以桂花为依托能更真地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①本文写作的主要内容是故乡的桂花雨;②回忆性散文(记叙文)答案:(从前后院都种着桂花,“我回家总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以看出)母亲特别钟爱桂花(从送邻居桂花让我们感受到)母亲把桂花作为乡邻友好情感交流的纽带(从“她心中有??进步”中体悟到)桂花寄托了母亲对生活的美好愿望。答案:结尾句点题;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能紧扣文尾的内容品析一点即可答案:①思乡是游子最易产生的情怀;②对故乡的思念,往往会寄托在某一特定的物象上;③写这类文章的作者,一般身处异国他乡,远离故土;④自古文人多愁绪。(写出一点即可7、答案:①深爱桂花;②全文的感情的线索(主旨句、中心句、文眼)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