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4范文

内部控制 第二节(2)

三、收支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应关注的风险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使得其不能完全市场化,部门预算不规范,经费相互挤占,费用支出无计划、无定额,或是有计划定额但流于形式。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经费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很少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考核。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现有的事业单位收支体系己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公共财政发展的要求,弊端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收支业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单位领导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长期以来受重“收”轻“支”、重“预算内”轻“预算外”思想的影响,一些单位未将应纳入单位预算管理的预算外资金统一纳入单位预算,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使非税收入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未真正做到“收支两条线”,政府统筹调剂乏力。 2.岗位设置不够合理

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单位岗位安排不尽合理,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现象,出现管理漏洞。 3.预算控制比较薄弱

首先是预算编制比较粗糙,部门预算的编制一般根据当年财政状况、上年收支、预算单位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进行核定,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其次是预算刚性不够,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预算调整追加较为频繁,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 4.收支核算不规范

有些单位或个别部门存在自定项目乱收费的现象,人为地增加收费环节,擅自提高收费标准。由于非税收入大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性收费,少数单位受利益驱动,以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性收费界定不清为由,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规避财政专户管理,将行政事业性收费化为经营性收入。 课堂练习 [判断]

由于非税收入大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性收费,少数单位受利益驱动,以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性收费界定不清为由,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规避财政专户管理,将行政事业性收费化为经营性收入。 显示本题答案

5.支出管理控制不严,随意性较大,监控不力

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行政经费的支出,特别是招待费、办公费、会议费、水电费等,普遍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即使制定了内部经费开支标准,但仍较多采用实报实销制。 6.财务管理弱化

财务部门的工作限于记账、算账、报账,与业务控制脱节,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未能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控制和监督。票据管理不到位。未建立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制度,出现延期上缴收入,挪用公款问题;对使用后票据未能及时办理交验、核销,容易导致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7.固定资产控制薄弱

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以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使用管理仍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重购轻管现象比较普遍。

8.经费支出的不合理性比较突出,对经费支出缺乏基本的控制意识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费支出过大、支出结构不合理、损失浪费严重、使用效益不高。

(二)行政事业单位收支业务的风险

1.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管理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2.行政事业单位不相容职务混岗,可能导致会计人员贪污、挪用公款。

3.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管理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

4.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的发生、结算、清理等环节的控制不当,可能造成单位资产损失。 5.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记录不准确、不完整,可能造成账实不符或导致财务报表信息失真。

(三)行政事业单位收支控制目标

1.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2.单位收支业务的发生依据应当充分适当,支付审批程序应当规范;

3.单位收支的发生、结算、清理等环节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对其发生事由、结算金额、结算时间、结算要求、清理依据和要求等应当有明确的规定。

4.单位收支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

四、收支业务控制环节

(一)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

1.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收支业务的岗位责任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收入内部管理制度,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收支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应当包括:

(1)收支的收款与会计核算相分离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收款、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2)收支的会计核算与审核监督相分离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支出申请和内部审批、付款审批和付款执行、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2.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收支发生核准制度

(1)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收支的发生进行核准控制,做到发生依据充分适当,发生过程真实规范。

(2)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收支发生依据的来源进行控制,审核其真实性、有效性。 (3)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收支发生依据的运用进行控制,按照合法、合规、合理等要求,建立健全收支发生的审核、批准制度。 3.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收支管理责任制度

(1)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收支管理责任制度,做到明确责任,管理有效。 (2)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明确收支的管理责任和要求。明确收支的管理责任和要求包括:①明确经办人和审批人的职责分工、权限范围;②明确谁经办、谁核准发生的往来资金由其负责结算处理;③明确收支的结算管理要求,对其发生事由、结算金额、结算时间及结算要求等流程必须清晰可控;④明确收支的财务核算要求,既要符合现行会计制度要求,又要符合本单位收支实际管理需要。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货币资金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办理收支业务。 课堂练习 [判断]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货币资金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办理收支业务。 显示本题答案

(二)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收入应当由财会部门归口管理并进行会计核算,严禁设立账外账。业务部门应当在涉及收入的合同协议签订后及时将合同等有关材料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依据,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及时入账。财会部门应当定期检查收入金额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对应收未收项目应当查明情况,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催收责任。

有政府非税收入收缴职能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项目和标准征收政府非税收入,按照规定开具财政票据,做到收缴分离、票款一致,并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或者私分。 (三)行政事业单位支出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支出业务的类型,明确内部审批、审核、支付、核算和归档等支出各关键岗位的职责权限。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应当严格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