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金融投资类企业的审计思路

国有金融投资类企业的审计思路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词汇,是中央一项旨在搞活经济、激发市场活力的重大方针。事实上,民营资本在中央方针出台前,早已经涉足其中,有些还借助互联网经济的东风,成就了一系列成功案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民营、创投、成功案例”这三个关键词了解一下。

回到标题的前半部分,我们今天的主角是国有金融投资类企业。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早在20年前就已经成立了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金融投资类企业,如果把更早期非金融投资类国有企业参与的一些投资也纳入其中,那国有资本参与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的历史可能还可以往前追溯。当然,聊前世今生不是我们的重点,重点还是标题的后半部分—审计思路。

再说一说为什么要把国有金融投资类企业单独拎出来讲一讲审计思路?因为从业务上来看,他有别于其他任何一类企业,与制造业而言,他不生产产品,更没有销售;与基建业而言,他没有工程建设;与其他公益性企业而言,他不是一个向社会提供服务,由政府支付对价的模式;与常规的金融行业而言,他不靠吸储放贷的模式盈利。从风险水平上来看,他的经营风险水平要普遍高于其他我们常见的行业。从对资金的占用量来看,与其他行业比,金融投资类企业不光占用资金量大,而且可能还存在不断投入大量资金的情况,对资金流的要求高于一般企业。所以,不管怎么说,国有金融投资类企业是一个风险密集、资金密集、专业密集的“三密集”企业。这种企业必然要成为我们审计重点关注的对象。

一、业务特点

金融投资类企业本质上是以市场为基础,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来高质量、高效益的分配资源,最终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目的的组织。

国有还是民营,这是企业的所有权问题,对企业的本质没有什么影响。民营金融投资类企业与市场的关系更紧密,业务运作也更灵活。而国有金融投资类企业相对来说这两点会有所弱化,这主要是因为国有金融投资类企业除了自主参

第 1 页 共 8 页

与一些市场化运作项目外,有时要作为政府调控市场行为的主体,被动的参与一些他本身不愿意参与的项目。强调这一点,是有原因的。审计,尤其是对这类企业的负责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如果是企业因执行政府的某些决策而形成的问题或风险,在问题的定性和责任的界定上是要区别对待的。

所谓金融投资,按照不同的属性,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比如按投资的关系来划分的话,可以分成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就是以股权或债权形式投资于具体的经济实体;间接投资就是通过投资成立基金,再通过基金去投资具体的经济实体,当然基金还分母基金、子基金、种子基金等。不管什么基金,都是一种间接的投资关系。按投资的阶段不同,则可划分为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等。我个人比较偏向以投资关系来划分,因为这样涵盖投资的类型比较全面。有点财务常识的朋友应该都明白,投资,无外乎“股、债、基”,实际上以基金作为投资载体从某种意义来说也是股权的一种派生形式。当然除此以外,还有许多通过金融衍生产品的投资,这属于金融讨论的范畴,审计在这里就不瞎指挥、乱弹琴了。

企业存在的意义是盈利,金融投资类企业的盈利模式并不复杂。无论是直接投资,还是间接投资,都是期望以少量的资金投入,获取超额的回报。说到底就是通过投资权益的转让,取得投资回报。从实践上来看,通过提前布局,被投资企业上市后,再从股票二级市场变现,是很多金融投资类企业实现投资收益的重要渠道。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就是一旦上市成功,则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资本的爆发式增长;缺点也很多,比如能上市的项目少,上市的门槛高,上市周期长,大股东变现受政策的影响大等等。

通常国有金融类投资企业,以集团化形式存在。集团公司主要以投融资决策、财务管理、资金运作、人事管理、信息管理等管理职能为主,具体的投资业务按不同的投资分类和专业化分工,由下属全资子公司负责。比如有的专门负责风险投资,有的专门负责创业投资,有的专门负责金融服务,有的专门负责基金投资等等。

回到审计的主题上来,无论是直接投资还是间接投资,不管业务如何变化,我们的审计策略是一贯的。每一块业务都要先了解基本情况,掌握数据,用大数据审计的思维就是要“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查”。

第 2 页 共 8 页

二、股权投资关注的内容

收集数据最好的办法是我们前期设计好表格,把分散、非标准的数据转化成集中、标准化的信息。对于股权类的投资,我认为至少要获取以下信息:被投资单位名称、初始投资时间、初始投资金额、初始投资时占被投资公司股权比例、截止目前占被投资公司股权比例、截止目前账面投资成本、初始投资至目前增持股权比例、增持支付的金额、初始投资至目前减持股权比例、减持取得的金额、被投资公司目前状况(应明确选项:盈利,经营正常;亏损,经营正常;亏损,经营异常;停产停业;其他需在备注栏注明)、截止目前被投资公司净资产总额、计提减值准备金额,决策程序(这是国有企业特有的一个选项,这里主要是区分哪些是执行政府决策的投资,哪些是自主投资),累计分红金额。 把这一张表填好,一些简单的问题,一些趋势性的问题就跃然纸上了。再根据这些问题所对应的投资项目,倒查相关的资料就比较有针对性。通常可以反映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反映股权投资存在的重大经济损失风险。所谓经济损失风险,就是投出去的钱,收不回来,或者收回来的可能性很低。结合填表的结果,要对企业整体存在的经济损失风险进行全面的揭示。首先要把存在损失风险的金额同整个投资的余额同时进行披露。比如某个企业整体的投资余额是1亿元,但是存在损失风险的金额达到了8千万,(这里不考虑执行政府决策的因素)那说明这个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向的时候肯定存在问题,这样给人的感受是最直观的。其次是要分类对风险情况进行解构,也就是要说清楚是哪个版块有风险和具体是哪些投资有风险。

二是反映决策机制存在的问题。按照习惯性思维,投资产生了损失风险,那是因为项目选的不好,选的不好是因为决策机制存在问题,决策机制的问题,就是内部控制的问题。这个命题本身逻辑上勉强说得通。我们也是这么思考的,但是事实上在倒查这些有损失风险的投资时,我们惊讶的发现,每一笔投资都是严格按照制度的要求在走程序,每个节点都有章可循、有迹可查。我想只能这么解释:第一是程序合规,那是反映一群人在拍脑袋决策。第二是程序合规,并不是投资成功的保证。虽然我们在这一方面没有发现问题,但是不代表再审计类似企业就不关注,无论什么时候,什么背景下,决策机制问题都应该是审

第 3 页 共 8 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