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B》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名称 :大学物理B;英文名称: College Physics B 课程编码:081033 学 分:5分
总 学 时:80学时 理论学时:80学时 适应专业:医学类本科各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执 笔 人:杨长铭 审 订 人:田永红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大学物理》是高等学校医学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大学物理》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是应用型人才高级医务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知识。本课程的任务是:
1、使学生理解物理学的基本规律,了解物理学基本理论在生产技术中的重要应用。
2、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受到一定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在医学工作中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3、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参加医学实践打下必要的物理基础。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含习题讨论课8学时)
第一章 刚体的定轴转动 (4学时)
第一节 刚体的定轴转动
一、刚体的定轴转动;二、角量;三、角量与线量的关系。 第二节 转动定律
一、转动力矩;二、转动定律;三、转动动能*;四、力矩的功*。 第三节 角动量守恒定律
一、角动量;二、冲量矩;三、角动量原理;四、角动量守恒定律。 第四节 旋进* 第二章 物体的弹性 骨的力学性质 (4学时)
第一节 应力和应变 一、应力;二、应变。 第二节 弹性模量
一、弹性与塑量;二、弹性模量。 第三节 形变势能 第四节 骨的力学性质
一、骨的受力;二、骨的力学特性。 第三章 血液的流动 (4学时)
第一节 理想液体的稳定流动
一、基本概念;二、连续性方程;三、伯努利方程;四、方程的应用。 第二节 血液的层流
一、基本概念;二、连续性方程 人体内血流速度分布;三、伯努利方程 心脏做功;四、泊肃叶定律 外周阻力;五、斯托克斯粘性公式 血沉。
第四章 振动与波动 (6学时)
第一节 简谐振动
一、简谐振动方程;二、描述简谐振动的特征量;三、初始条件;四、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表示法;五、简谐振动的能量。
第二节 简谐振动的叠加
一、同方向、同频率的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二、同方向、不同频率的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拍;三、两个互相垂直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第三节 振动的分解 频谱分析* 第四节 阻尼振动 受迫振动 共振*
一、阻尼振动;二、受迫振动;三、共振。 第五节 波动方程
一、波的产生和传播;二、横波和纵波;三、波面与波线;四、波的周期、频率和波长;五、平面简谐波
第六节 波的能量 能流密度*
一、波的能量;二、波的能流密度;三、波的强度与距离的关系;四、介质对波能量的吸收。 第七节 波的干涉
一、波的叠原理;二、波的干涉;三、驻波。 第五章 超声诊断仪的物理原理 (6学时)
第一节 声波
一、声波的基本性质;二、声强级 听觉区域 响度级;三、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第二节 超声波的基本性质及数学表述
一、超声波的动力学方程;二、超声波的速度;三、声压与声压方程;四、声特性阻抗。 第三节 超声在介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