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招工招生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基于招工招生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2012年,《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职业院校直接面向行业、企业办学,开展招工招生一体化改革,实现招工与招生互通、上课与上岗融合、毕业与就业衔接,实现企业用工与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2013年1月,福建省教育厅决定,黎明职业大学等8所福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以及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高职院校开展2013年招工招生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至此,福建省正式拉开了由政府引导的招工招生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招工招生一体化的形成 回顾职业教育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系统猛烈冲击着我国传统工艺和制度,致使原有的大批传统企业瞬间丧失了经营能力,一批新企业应运而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职业教育被提上了重要的位置,社会开始认识到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重学术、轻应用;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还在教育界、社会上占主导地位,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仍旧比较低。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

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该文件让职业教育重新找到了风向标,那就是“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优势”。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体制形式,其重要内容是产学研结合。校企通过合作形成广义的产业链,其最基础的环节是学生就业与企业用工的结合。这些方式的合作目的都在于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在此基础上,企业与学校开展“订单式”培养培训,进而推进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的一体化。

学校在实施招工招生一体化时,必须依据企业的用工条件、岗位要求和技能标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学生在学校即成为企业的“准员工”,从毕业实习开始就直接到企业就业,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招工招生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教学生产一体化和实习就业一体化,形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输送的良好渠道。通过校企合作这个平台,企业方在向社会招聘时,可以承诺员工在职期间有机会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员工能够获得学历提升和职业能力的拓展,这样无疑可以增加企业招聘一线员工的吸引力。院校与企业的招工招生一体化,既提供学生就业机会,又提供职工学习深造机会,形成多方共赢的机制。

二、招工招生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 国发【2014】19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多次提到“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文件明确指出,“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在这种合作形式中,学校方和企业方必须同时承担起人才培养的重任,各自需要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一)高等院校

1、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本着注重基础教育的原则

随着现代高等教育逐步进入科学、技术、人文并重的时代,单一的专业人才已难以应付社会的复杂局面,所以应强化基础教育,淡化过细的专业;国外的许多高等学校在改革中贯彻了终身教育的观念,加强了基础性的、工具性的知识教育,改革过于强调专业技能教育的课程体系,我们的高等教育也要顺应世界高教国际化的潮流。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所推行的素质教育可看作是对这种全面发展的新的国际教育理念的一种呼应。

2、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着重学生技术水平的培养与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