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田古村落的风水景观
在偌大的中国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古迹深藏在山水之间。这些地方有着美丽的风光和很好的人文景观,只是因为地区交通不便,旅游设施落后而少有游客,但这里却往往有着淳朴的笑脸,原生态的生活,无雕琢的美景,值得我们去用心体验!2007年阳春三月我偕友人一起考察了培田古村落风水。同行的钟林泉先生曾去年路过此游览,至今还啧啧称赞向我推介,说它入选了“中国十大最美村镇”,钟先生美术造诣深,评价培田古村落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客家建筑瑰宝”,有着这样的美誉的小村庄怎容错过呢?虽时间是下午四点钟了,与同行的福建朋友小徐等人商量,一致同意趁还没有天黑拐进培田看看这个美丽而古老的村落。 培田:人才济济层出不穷
培田位于在福建省闽西山区,至今保存完好的连片成群的客家古老村落,这就是已有800多年历史的明清古民居。培田古民居建筑群由30幢高堂华屋、21座古祠、6家书院、二道跨街碑坊和一条千米古街构成。最大的建筑九厅十八井,占地6900平方米。各座建筑布满浮雕、楹联、名匾、石雕等,工艺精巧,十分壮观。一些建筑专家和国外友人前来考察后认为,这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枝奇葩,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是一块人杰地灵的神奇土地,据载,吴姓先祖早于1344年迁至培田,在此开基,繁衍至今已历30世,时近700年。迄今,全村300余户人家、1400 多口人,清一色为吴姓同宗,培田故在民间被称为\吴家坊\。 因为在培田的祖先中,最出名的要数一武一文,一官一商的两个人--吴拔祯、吴昌同。他们两个在村前村尾建的两座跨街牌坊也是文武竞秀、遥相辉映。 吴拔祯,培田人心目中的英雄,因为他是培田人在朝廷做到的最大的官----御前三品衔蓝翎侍卫。他的都阃府(坐辛酉之间的界缝)是清后期所建,据说曾经是培田最漂亮的一处建筑,只可惜1992年因为电气线路老化,不幸失火被焚,现在只剩下了残垣断壁。倒是门口旗杆石上的那条盘龙,生就五爪,据说,一般的龙都只能是三爪,五爪可是要御批的。 吴昌同,大夫第的建造者,他的出名在于他的财富、在于他的善于经商。大夫第是九厅十八井最典型的建筑模式,被称为客家民居建筑史上的奇葩,与永定的土楼、梅州的围屋有着同样的地位。号称九厅十八井,实际是十八厅二十四井,共有108个房间,占地6900平方米。大而气派、大而精致。 培田代代人才出。 清朝名才子邱振芳、翰林院庶吉士曾瑞春曾执教于此,科举时登科入仕191人(进士4人),官至五品以上14人,民国时出4个留学生(吴乃清与周总理同窗),三个黄埔生,建国后输送培养大中专生270余人,海外华裔20余人获博士学位。
培田人有出息。这得益于培田祖先祟尚读书。培田古民居除了它的建筑本身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值得玩味外,认真考察它的附加物也是很有意思的。比如琳琅满目的楹联,除了书法铁划银钩非常耐看外,内容多是处世箴言极有品位。且看:“饥能壮志寒能壮气志气不凡定多安泰;耕可养身读可养心身心无恙自获康宁”,不是勉励后人要不畏饥寒勤耕苦读么?“世重博施轻财仗义;家承至德睦族敦亲”不是教育后人要乐善好施以和为贵么?“希贤希圣希天此等地位岂肯让他人做去;立言立功立德这般事业还须自平日修来”,不是规劝后人要见贤思齐、加强修养么?“积德润身如积玉,遗书教子胜遗金”,“水如环带山如笔,家有藏书垄有田”不是告诫后人留下精神财富比留下物质财富更重要么?“欲高门第须行善;要好儿孙必读书”,不是在倡导一种行善积德、课子读书的风气么?可以说,这些联文,字字都体现了客家人的准则、客家人的追求。 培田人走出深山求得功名,带来家族显贵,从一定程度上说这是因为吴姓家族在历史发展中重视官商结合、重视财富积累、重视教育并由此形成了一个相对严谨的家族体系、一个家族的理念,以此来保证家族的生存和发展。
在中国风水无处不在影响人们择居和建筑,在培田我们处处感受到博大精深的风水文化的光彩。
古村风水:山水环抱景观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