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业R&D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建筑业R&D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

作者:蔡琴芳 张晓玲 吴宇哲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第10期

[摘要]建筑业R&D是建筑技术和工艺进步的重要途径。1992年以来,我国的R&D投入呈现增长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投入水平还很低,同时建筑业R&D在不同地区的差别很大。总体上来看,我国建筑业的技术创新机制、企业研发方式、研发资金投入,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手段尚存许多不足,未来的建筑企业R&D活动应通过体制引导,强化企业的主导作用,并进一步发挥第三方协助的作用,提高建筑业的科技贡献率。 [关键词]建筑业;R&D;产学研一体化

[作者简介]蔡琴芳,金华市建设技工学校,浙江金华,321017;张晓玲,湖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吴宇哲,浙江大学土地科学与不动产管理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9

[中图分类号] F27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7)10-0123-0002 R&D是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的英文缩写,译为研发。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R&D活动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中,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性、创造性的活动。因而R&D活动是科技活动的核心活动,也是国际上通用的科技活动。建筑R&D成果是广大建筑科技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社会宝贵的知识财富。建筑R&D成果主要有三大类,即科学理论成果、应用技术成果和科学研究成果。建筑R&D成果运用到建筑业中,其新技术、新机具、新工艺,可以使建筑业施工效率、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并在节能、节材、减少劳动力等方面产生显著效益。对建筑R&D成果进行有效管理,能促进建筑科技的不断发展,加快建筑科技的新陈代谢,使建筑科技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从而推动建筑业的技术进步与创新。 一、 我国建筑业R&D的现状

我国现有的科技工作体系是多年形成的,以政府科技主管部门、科研院所和企业为基本组成要素,从总体上看,彼此相对独立运行。建筑领域的科技工作体系也同样体现上述特征,按照开展R&D活动的主体可以分为建筑科研开发机构、建筑企业、高等院校的建筑院所三大类。

从世界范围来看,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的R&D经费占GDP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比较我国、韩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情况来看,我国R&D经费占GDP比重最低,但是2000年以后比重呈较快幅度的上升(见图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根据2000年以来开展的R&D资源清查,全国各行业开展科技活动的单位数为50813个,建筑业开展科技活动单位数为738个,占全国科技活动单位数的1.45% 。在开展建筑业科技活的738个单位中,开展R&D活动的单位数有455个,占科技活动单位数的61.7%,其中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R&D活动单位个数分别为311、85、59,呈现明显的地区不均现象。

二、我国建筑业R&D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国建筑业的技术能力和经济实力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并且通过国外技术的引进已经大大提高了建筑业企业的技术水平,一般已具备消化、吸收、模仿和创新的能力,在某些研究领域和某些具体技术方面,有的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然而和国外发达国家建筑业企业相比,我国多数建筑业企业尚不具备技术优势及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能力。据有关部门测算,在我国建筑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中,20%~30%是依靠技术进步获得的,而发达国家则达50%以上。可见,我国建筑业的科技研发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施工工艺和技术,以及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方面。 1.技术创新机制尚不健全

当前,我国的建筑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创新成果少,转化率低;产生的效益不显著;企业赢利能力差;产值利润率和资本金利润率低;科技开发投入不足。同国外先进企业相比,无论在技术和管理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还是机械设备人均动力数方面都普遍较低。这些对技术创新的开展产生较大制约,使建筑企业的技术研发创新活动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只着眼于面向具体工程项目的工艺改造、管理技术的改进等方面,而有计划、有步骤实现新产品的开发及新技术的开发与储备较少,此外原创性的技术发明、成套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较少。 2.企业研发方式缺乏活力

从建筑企业项目研发方式来看,由于大多数建筑企业设计施工分离、业主肢解发包工程等原因,施工单位的全部工作就是按设计图纸、按规范标准施工,其技术创新空间十分有限。而实践证明,每一项重大技术创新,都包含了设计、施工、材料等多方面的因素。以我国的大多数建筑勘察设计企业为例,企业对设计研发的投入平均低于1%,大多数设计企业热衷于追求高产值,并为此进行大量“生产性”设计,而由此引发的与国外公司形成的技术、品质差异,又直接导致了社会对中外设计机构认同度的差异。 3.研发资金投入不足

技术创新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吸引到充足的资金,以便开发和实施高科技创新项目。我国的科技投入长期徘徊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5%~0.7%之间,与发达国家的2.5%~3%、新兴工业化国家的1.5%~2%相差甚远。根据建设部2003年对151家建筑和工程咨询企业的调查显示,企业研发投入占产值0.5%以下的约占54%,大于2%的仅占被调查企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数量的4%。而且国内建筑市场中企业压级压价现象严重,为了把工程任务接下来,企业往往采用垫资的方式,结果使得原本就非常紧张的资金问题愈显突出。某些企业挪用、挤占技术开发费用的现象甚为严重。

4.建筑类企业经营管理手段有待改进

由于缺乏应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手段的理念,信息管理技术和电子商务在建筑中的应用还很低。无论是在工程设计、项目管理还是信息系统方面,电脑软件的应用水平较低,许多设计施工企业缺少国际招标所要求的应用工程软件。此外,对于建筑法律、规范、专业技术标准以及相关配套技术文件的条文缺乏准确理解,设计、施工过程中随意性较强,不按规范设计和施工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建筑物未来的安全和质量埋下隐患。 三、 我国建筑业R&D的发展方向

针对上述我国建筑R&D活动存在的问题,我国建筑企业未来R&D活动应通过体制引导,强化企业的主导作用,同时进一步发挥第三方协助的作用,使建筑R&D在建筑产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近10年来确立了一种由具有准政府职能的技术推进机构集中加以协调的科研创新体制。我国应该以此为鉴,努力建立一套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导向的建筑业企业—学院机构—建筑类科研院所分工协作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制。通过这种体制引导和合作体系,建筑企业可以从中获得先进的技术创新理念、先进的设施装备、科学而具有创新前沿意识的专业技术和良好的技术创新发展机会。

对于企业而言,首先要强化自身的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包括脱钩转制后的原科研院所,在技术创新活动中要自觉地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把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和生产经营三者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体;有关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要充分发挥人员、设备优势,积极开展应用基础性研究,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另外,作为第三方的行业协会和建设主管部门在这样的体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协助作用。行业协会和各类技术咨询服务机构,要起到纽带和桥梁的作用,体现第三方的服务职能;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制订政策法规,对建筑业R&D活动加强宏观指导。

[参考文献]

[1]Zhang X.L., Wu Y.Z., Study on Regional Construction R&D Synthetical Ability in China [A]. Proceedings of CRIOCM2006 International Research Symposium on Advancement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Real Estate[C]. Beijing, 2006.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