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021370
课程名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Sensors And Measuring Technology
学 时:64 学分:3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开课学期:6(春)
开课部门:机电工程教研室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电子电工等 考核要求:考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戴蓉主编,《传感器原理与工程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
郁有文等主编,《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
贾民平等主编,《测试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Ramon Pallas-Areny等著,《传感器和信号调节》,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一、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而成的专业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需要日益增长,要及时获取各种信息,解决工程、生产及科研中遇到的检测问题,必须合理的选择和应用各种传感器。本课程在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强调工程应用,强调实验教学,理论课与实验课比例为三比一。
本课程主要为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专科生重点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结合工程应用实际,了解传感器在各种电量和非电量检测系统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使用各类传感器的技巧和能力,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程测量设计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了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动向。
二、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初步掌握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使用各类传感器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应用传感器方面的知识解决工程检测中的具体问
题。对学科发展有初步认识,掌握基本的共性技术。
本课程学习基本要求为: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以下知识: (1)传感器、检测系统组成、描述。 (2)自动检测的历史、发展。
(3)传感器测量的共性技术,传感技术的新发展。 (4)传感器的一般工程参数测量方法。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悉以下知识: (1)传感器分类方法
(2)传感器动、静态特性的定义、测量方法。 (3)不同传感器等效、测量电路。
(4)传感器的数学模型建立和分析方法。
(5)各种物理效应和功能传感器基本特性。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 (1)常用传感器静态性能检测及数据处理方法;
(2)电桥测量、线性化处理及检测技术一般共性技术; (3)R、C、L传感器基本原理、测量方法; (4)主要固态传感器工作原理、测量电路 ; (5)能设计一般工程参数的检测方法。
要求理解不同原理传感器的物理概念,常用的电路搭配;能够对常用传感器的性能进行检测并正确处理检测数据;掌握正确使用传感器的方法。了解传感器技术发展前沿状况,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学时分配
章节 1 2 3 4 5 6 7 课程内容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基本理论 电阻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变阻抗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光电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电动势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自动检测的新发展技共性技术 新技术讲座 学时 10 10 10 8 10 8 8 四、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为主、媒体教学、实验教学、学习讨论为辅的教
学模式。在课堂上讲清不同原理传感器的物理概念,三部分之间合理联系。在一些章节对学科发展前沿增加讨论学习课,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开课教师对本课程的相关科技前沿及时跟踪了解。设置开放性实验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时间授课教师必须现场指导。
五、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基本内容:
A、自动检测技术概论
B、传感器概述 C、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D、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E、传感器的标定和校准
2.教学基本要求:
A、了解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认识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和发展方向。
B、掌握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组成
C、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能正确区分测量数据中各种误差。初步掌握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D、掌握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指标的物理概念、主要指标、计算方法。
E、了解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定义、一般数学模型、动态响应及动态特性指标。 F、了解传感器的动、静态标定基本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组成;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随机误差的统计处理;传感器的静态特性的基本概念、主要指标、计算方法。
难点:测量误差的判别和处理方法。传感器的静态特性的基本概念、主
要指标、计算方法。
4.教学建议:
增加传感器静态特性标定实验、结合国家标准(GB/T 15478-1995)学习传感
器静态指标含义,对传感器的静态特性计算正确理解。
第二章: 电阻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1.基本内容:
A、应变式传感器: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金属丝式应变片的结构与
材料、应变片的主要特性、应变片的测量电路、应变式传感器的应用。
B、压阻式传感器:半导体的压阻效应、体型半导体应变片的结构、主要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