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基础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外国文学基础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1.教会文学:又称僧侣文学,教会文学在中世纪欧洲文学史上长期占统治地位,使用的文字主要是拉丁文,基本文学体裁有基督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叙事诗、宗教戏剧等。创作目的主要是宣传宗教教义、鼓吹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艺术上多采用梦幻故事形式和寓意性、象征性的表现方法。

2.骑士传奇:是一种叙事诗,主要内容是写骑士为获得荣誉、保护宗教或为了赢得贵夫人的爱情而到处冒险,同妖魔鬼怪或异教徒斗争。题材来源可分为三个系统:一是不列颠系统;二是拜占庭系统;三是古代系统,即模仿古代希腊罗马文学作品的叙事诗,亚瑟与圆桌骑士是骑士传奇最常见的题材。

3.城市文学:又称市民文学,是12世纪以后随着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反应市民思想感情的世俗文学,取材于现实生活,充满乐观精神,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因受教会文学影响也采用限喻、寓意和象征等手法。主要作品有法国的《列那狐传奇》和《玫瑰传奇》等。

4.“温柔的新体”:温柔的新体诗是对普罗旺斯抒情诗、西西里爱情诗传统的继承和突破,它抒发了对崇高爱情的强烈渴望,对诗人爱恋的女子的热烈赞美。《新生》是但丁作为温柔的新体诗人的主要创作成果。

5.《神曲》:采用中世纪文学特有的幻游形式,但丁以自己为主人公,假象他作为一名活人对冥府一死人的王国进行了一次幻游。全诗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原名《喜剧》,薄伽丘在《但丁传》中为了表示对诗人的崇敬,给这部作品冠以“神圣的”称谓,中译本通称《神曲》。

6.彼特拉克:被认为是第一个人文主义学者,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他的抒情诗集《歌集》,表达了诗人的爱情观和幸福观,采用十四行诗体,并使这种诗体达到完美的境地,用意大利语写作,使诗歌更接近现实生活,这些新特点对后世欧洲诗歌的形式及内容产生了很大影响。

7.《巨人传》:拉伯雷的代表作品,主要描写巨人卡刚都压和他儿子庞大固埃的故事,作家用象征手法塑造了两个无论在躯体上还是在精神上都高大雄硕的巨人典型,这是欧洲近代文学中,人的形象首次顶天立地屹立在神的面前的一次成功的尝试,无情的批判了封建国家的黑暗与罪恶,小说也提出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社会理想、情节离奇、想象丰富、夸张奇特、讽刺辛辣。

8.流浪汉小说: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主要取材于现实生活,以主人公的活动为线索,描写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时,也描写了主人公为生活所迫而进行的各种恶作剧,表达了作者的消极反抗情绪。西班牙16世纪最著名的流浪汉小说是无名氏的《小癞子》。

9.文艺复兴文学: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打着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进行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代表人物彼特拉克、拉伯雷、薄伽丘。

10.大学才子派:16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他们大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学识渊博,在戏剧创作上颇有创新,为莎士比亚戏剧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以马洛的成就最突出,他著名作品是三部悲剧《帖木儿》《马尔他岛的犹太人》《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11.古典主义文学: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形成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笛卡儿的唯理主义是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

12.“三一律”:即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整一”。这个主张在16世纪已有人提出,古典主义的理论家发展的更加明确:须围绕单一的剧情进行,排除一切次要的插曲;在一天之中进行,在一个地点进行。拉辛将“三一律”运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三一律”虽然使剧情集中,但更多的是束缚。

13.巴洛克文学:巴洛克一词来源于西班牙文,指的是“一颗不圆的珍珠”。随后这个词的含义几经变化,后世把16世纪的建筑成为具有巴洛克风格的造型艺术,巴洛克文学的风格与此相仿,因而得名,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的生死哀愁。艺术上借鉴了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法,并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

14.清教徒文学:17世纪英国文学以体现清教徒思想的作品最为出色,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清教徒反对国教铺张豪华的宗教仪式和贵族奢侈淫靡的生活方式,提倡节俭,在清教旗帜下,掀起了反封建专制的革命运动,他们以《圣经》作为斗争的思想武器,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清教徒文学。

15.启蒙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进行的第二次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实质是为推翻封建统治的政治革命做思想和舆论上的准备。“理性崇拜”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也是启蒙文学的思想基础。

16.伤感主义文学:是启蒙主义支流或是其继续和发展,最先产生于英国,是当时城乡中小资产者的反映,不满地主资产阶级的掠夺,又无力反抗,怀念已逝的宗法社会的“田园生活”。创作上突出强调感觉和感情,着力描写内心感受,渲染中下层人物的痛苦和不幸,充满感伤情调,由斯泰恩的《感伤的旅行》而得名。

17.墓园诗派:是英国伤感主义在诗歌领域里的代表。由格雷的《墓园挽歌》得名。其特点是他们抒发神秘而忧伤的情感,常以死亡和墓地为吟咏的对象,基调是抑郁伤感的。

18.狂飙突进运动: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德规模的文学运动,得名于克林格的剧本《狂飙与突进》。“狂飙”作家多是市民阶级出身的青年,青年歌德和席勒以其高水平的创作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运动反对封建枷锁提倡个性解放和创作自由,歌颂自然,强调天才和民族风格,对促进德国民族意识觉醒起了积极作用。

19.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急剧过渡,上升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贵族进行了激烈的、反复的搏斗。浪漫主义文学以艺术的方式

描摹了这一特定的时代人的激烈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对个人独立和极端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

20.湖畔派:“湖畔派”诗人由歌颂法国大革命到产生抵触情绪,蛰居到英国西北湖区,寄情山水,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农村生活。湖畔派三诗人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这三位诗人对大自然的歌咏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特色之一。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的《抒情歌谣集》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奠基作。

21.海德尔堡浪漫派:19世纪,一批作家在海德尔堡创办《隐士报》形成了海德尔堡浪漫派。其代表人物是布伦塔诺和阿尔尼姆,他们二人出版的民歌集《男孩的神奇号角》搜集了德国近三百年的民歌,其中有许多经过改写和再创作,丰富了德语诗歌宝库,对德国民族文学作出重要贡献。 22.《抒情歌谣集》: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将各自的诗歌合为一册,定名为《抒情歌谣集》。诗集开创了一代诗风,成为英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诗歌领域里的一座里程碑,摆脱了多数18世纪诗人所恪守的古典主义原则,摒弃了当时诗坛的英雄双韵体,以平民百姓的语言描绘大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抒发诗人的感受和沉思,开创了探索和发掘人的内心世界的现代诗风。

23.拜伦式英雄:拜伦塑造的一个孤独、忧郁、悲观的所谓“拜伦式英雄”,即高傲而倔强,忧郁而孤独,神秘而痛苦,与社会格格不入从而对之进行彻底反抗的叛逆者英雄性格——烫烙着拜伦思想个性气质的深刻印记。

24.美丑对照原则: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了一条新的美学原则:对照。他认为:“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这条对照原则一直指导着雨果的文学创作。

25.巴黎公社文学:是一种新颖的现实主义文学,又称无产阶级文学。它真实的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生活,表现了无产者为理想而奋斗的革命激情。鲍狄埃是巴黎公社文学的代表。巴黎公社文学为20世纪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6.“一派出色小说家”:英国现实主义于30年代产生,到四五十年代达到繁荣,在这一阶段里,产生了马克思所称赞的“一派出色的小说家”。他们是狄更斯、萨克雷、夏洛蒂·勃朗特、盖斯凯尔夫人等。【外国文学基础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外国文学基础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27.宪章派诗歌:它是欧洲早期的无产阶级文学,也是一种新型的现实主义文学。宪章派诗歌是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高涨时期出现的一种群众性文艺现象,这些作品真实反映了工人的生活与情感,在形式上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语言通俗,为后来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28.自然派:是别林斯基对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评价,以果戈理为代表,真实的描写和批判了俄国农奴制社会的黑暗与腐朽,表达了劳动人民要求变革社会的愿望,具有真实性、典型性、人民性和独创性。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