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单元总结)-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

14.zhuó 15.zhù xù 16.髻 17.镶 18.藻 19.萍 20.敦 21.léng 22.sè 23.lì 24.mì 25.miǎo 26.guǎng 27.qí 28.吝 啬 29.苞 30.造 31.媚 32.睫 33.裳 34.铛 35.端 36.檐 37.凄 38.垛 39.茵 茵 40.柱 41.淅 沥 42.咄 咄 【词语理解】

1.呼朋引伴 宛转 2.一年之计在于春 3.婴儿出生 4.花枝招展 5.响晴 6.贮蓄 7.空灵 8.咄咄逼人

(二)能力要点

能力要点一:掌握朗读的要领,重点学习重音和停连,通过朗读深入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

【能力详解】

一、朗读的目标:

1.基本能力目标。即态度认真,投入感情,不可随意,不可松懈;声音响亮,吐字清晰,把握速度和节奏。

2.较高能力目标。即读得优美,掌握一定的技巧。 二、朗读的重音

重音,是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加以重读,以引起听者的注意。一般用着重号“·”标示在词语下面。例: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三、朗读的停连

停连,指朗读语流的停顿和连接。停顿,用ˇ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不限于标点处,句中有时也有小停顿;连接,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表明为了表达的需要,在此处要一口气连贯地读下来,有标点也不停顿。例如:

坐着,ˇ躺着,ˇ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ˇ轻悄悄的,草ˇ绵软软的。 【典例分析】

?

在本单元课文中找出你喜欢的一个段落,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在小组里朗读,互相评价。 示例: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ˇ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ˇ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ˇ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ˇ酝酿。鸟儿ˇ将窠巢ˇ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ˇ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ˇ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技巧总结】

开头的诗句要字字顿开,“母亲的手”和“抚摸”两重音要处理得语重而情深,令人觉得温暖而舒坦。“泥土的气息”和“青草味儿”读重音,给人以嗅觉上的美感。“清脆”“宛转”“应和”,还有“短笛”“嘹亮”等词语重读,使人感到耳畔似乎响起一支充满青春活力的迎春交响曲。借助朗读符号的标注,将全篇朗读的语气、节奏、情感变化组织起来,便将朗读提升为美读。

能力要点二:感受景物之美,抓住景物特征,激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

【能力详解】

本单元课文都是写景抒情的诗文,以散文为主。这类散文是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当作主要描写对象,写出它们的形声色味、情态特性,充分展示其风采魅力,以实现传递作者情意,并吸引人、感染人的阅读目的。如果说散文是美文,那最能充分散文美质的,恐怕要算这一类了。这类散文是最具美景美意、诗情画意的,因而也是最受读者青睐的一类。

写景抒情散文是以描写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之以记叙、议论、说明等手段,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和特定物件为主要内容。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写实景物的。以对自然景物、人工景观的精确描写见长,实景实写,不隐喻,一切意义都是从描写对象本身的形态中显示出来的,在文中几乎看不到作者留下的主观痕迹。文中所描摹的花鸟鱼虫,山川风物,村野民俗等,都是原形原貌的再现。 这种以对自然的、人工的景观的精确描写见长,实景实写,不隐喻,不象征,一切意义都从描写对象本身的形态中显示出来,几乎看不见作者留下的主观痕迹。在文中,花鸟虫鱼,山川风物,村野民俗等等,都是自然地、原形原貌地再现。如同小说中写景一样,让作者的主观意图从景物、场面的描写中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作者就像是一位摄像师,一路摄来,风景次递呈现,不加修饰,不加评说。但写得细腻,写得真切。作者的个性、气质,从用语遣词的习性与风格中显现出来,因 而景物也显得生动而有灵气。读起来就像是在随着作者行踪往前走,看到什么,感受如何,全是作者自己的事;也像是欣赏一幅有禅意的风景画,要反复品味,掩卷而思,才能有所得,有所感。

第二种是写感觉化景物的。作者从主观感受层面对环境物象进行描写,不再是对景物进行纯客观描写。作者用特定心境、特别感受去扫描景物,缘情写景,因情设景,使景物显现出一种主观化、感觉化了的变异。从主观感觉层面对环境物象进行描写,不再是对景物进行纯客观描写,而是用作者的特定心境、特别感觉去扫描景物,使景物出现一种主观化、感觉化了的变异。

第三种是写情意化景物的。作者用有情的眼光去观照景物,让景物浸染上作者的主观感情,从而通过所描述的景物来感染读者:这是比较传统的写景抒情方法。这类写景散文,景还是真景,物也是真物,只是通过描写使景物变得有情有意;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让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自始至终与所写景物相融相和。这是一种在比较深厚的情感层面上对环境物象进行描写 的散文。这是用比较传统的写景抒情法写作的,属于大众化的一类。作者用有情的眼光去观照景物,让景物浸染上作者的主观感情,从而又通过所描述的景物来感染读者。用这种方法写出来的景物不产生变异效果,景还是真景,物也是真物,只是变得含情含意,或有情有意。在写法上,有的用触景生情的方法,先写景,再写情,写得情景交融。有的是移情入境,一切景语皆情语,让情感自始至终与所写景物相和相融。也有的是边描摹景物,边站出来抒情,让抒情与描写相伴相随。还有的是全篇写景,适时点化。无论用何种方式,这类散文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能让诗情画意强烈地、直接地作用于读者,达到情丰景美、怡神悦目的境界。 【典例分析】

在朱自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有感情地朗读《春》,看看课文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除了这些景物,文中蕴含的哪些情感和哲理给你以美的感染和启迪?

分析:本题要求我们通过朗读体会课文写景抒情的美妙,这就要抓住作者描写的景物特征,深入体会景物之美和情感之美,提高朗读能力和欣赏能力。 【技巧总结】

课文描绘了五幅春日图景。春草图(第3段)、春花图(第4段)、春风图(第5段)、春雨图(第6段)、迎春图(第7段)。表现的春天景物特点: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二、富于美感,三、似有灵性和情感。

课文以写景为特色,除了写景,还有抒情,并蕴含哲理。景、情、理三者有机统一。景,遍布全文;情细分为欣喜之情、热爱之情、向往之情;理,表明大自然生生不息,如同一种神秘的力量,推动世间万物萌生,繁盛。作者通过写景来抒情,各处都是情景交融的语句;哲理则贯穿课文始终,尤其是课文最后三段非常明显,最后三段,告诉我们春天由微小变得苗壮的规律、春的生命力极其强盛,春天是最美丽的,而这一切都是由大自然的规律决定的。

能力要点三:揣摩课文语言,初步体会比喻、比拟等文学语言的表达效果。

【能力详解】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整个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在小学阶段一直训练这项能力,初中则应当进一步强化和提升。要能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关键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养成对优美的文学语言的语感,由阅读进而吸收、借鉴课文的精彩语言,强化自己语言的表现力。

本单元散文作者都是大家,其散文处处都有值得鉴赏的精彩语句,不仅优美,而且典范,是学习散文语言、培养文学语言感受能力的优良材料。可以通过朗读、默读、摘抄、评点、仿写等方法进行。

文学之美既有宏观的(如情感之美、意境之美和篇章之美),又有微观的(如语言之美、修辞之美),二者互为存在条件。宜从文学语言之美入手,进而推进到宏观层面。因此,本单元的重点应放在“初步体会比喻、比拟等文学语言的表达效果”上。

一、比喻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朱自清《春》)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朱自清《春》)

读到这样的句子,你一定会想:写得太生动了,给人的印象真鲜明!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是因为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像前面这类比喻,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和喻体(用来做比喻的事物)之间用“像”“好像”“仿佛”“如同”“……似的”等比喻词连接,是明喻。

还有一种是暗喻,本体和喻体之间用“是”“就是”“变成“成为“等于”词语,或者用破折号来连接。例如:

(1)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流沙河《理想》)

(2)在此刻,长街静穆,万民伫立/一颗心片翻腾的大海/一双眼——一道冲决的大堤。(李瑛《一月的哀思》)

此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比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是借喻。例如:

秋风阵阵地吹,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叶圣陶《三棵银杏树》)

二、比拟

在一些作品中,小鸟会说话,鱼儿会跳舞,小溪也能唱起欢乐的歌……这曾经激发起我们多少美妙的幻想。这种把物当作人来写,赋子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就是比拟的一种,我们称之为拟人。还有一种比拟,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我们称之为拟物。例如: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