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五字方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效课堂五字方针

作者:翟玉龙

来源:《新一代》2017年第01期

摘 要:《新语词大词典》对高效的解释是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高效课堂是一种全新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责任,一种教学实践模式。真正的高效课堂就是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获。

关键词:课改;高效课堂;合理优化;创新构建

《新语词大词典》对高效的解释是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高效课堂是一种全新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责任,一种教学实践模式。真正的高效课堂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获。高效课堂的关键是课改,在课堂上能收获快乐。同时高效课堂的理念承载在高效课堂的模式之中,不断创造出最优化的课堂,让教学充满活力,让课堂洋溢幸福。我校自2013年起制定了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在语文教学中率先实行高效课堂达标示范课。近3年内,我不断学习理论,边教学边实践边总结。2016年,由我主持的“高效课堂策略方法研究”课题被2016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现就对我校提出的“五字”方针谈一些个人的认识。

导——简洁高效。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每一节课开场白的好坏关系到是否能充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精心创设和妙用导语情境是一门学问,在导入新课中妙用导语情境能使教师超越课堂的藩篱,拓展自身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语文教学这门艺术同样也离不开感情。但导入的感情一定要注意与课文内容自然契合,千万不要矫情造作,弄巧成拙。课堂导入要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努力做到先声夺人、先声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思维之窗,使学生心驰神往。在导入情境时最好是直接切入,不要兜圈子,特别是不要兜大圈子。当然,如果确实需要铺陈,也应该把握分寸。作为语文教师,在导入语言方面还应该注意一下文采,设计导语时,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诗文名句,不但能够很快地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审美情境,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体现出鲜明的抒情格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

预——感知了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问题的提出大多数情况都是由教师来完成的,而教师和学生也都已习惯这种方式,长期以来,学生就形成了很强的依赖性,就等着老师提出问题,他们再去思考,才进入角色。因此我们要通过课前预习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建立问题意识,知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该是自己实践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许多学生没有问题,不敢提问,不懂提问的情况,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问、敢问、善问。要让学生有问,就要给足时间预习,帮助他们去发现问题,还要合理安排质疑的时间即课堂教学时间。学生的“有问”,开始可能只是些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些傻问题,教师要特别注意鼓励学生具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敢问”的精神,悉心爱护他们主动发问的积极性,评议得当,要激励、唤醒、鼓舞他们的质疑意识。“善问”是会学的关键,需要老师的耐心指导,持之以恒,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就会具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学生发现的问题,有一部分能自行解决,有些需求助于教师。对学生所提的问题,教师应当引导他们积极解决问题,并给予恰当的疏理、评议,让学生明白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提得好,为什么?哪些带有普遍性,哪些提得还缺乏针对性,为什么?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找到问题的切入点,这样可以使学生把握提问的契机,提高其质疑的兴趣,改进思维模式,锻炼思维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其综合素质。

研——质疑解惑。1.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2.小组合作。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这样几方面的要素:积极的互相支持、配合,因而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3.探究学习。(1)创设悬念,激发探究兴趣。(2)开放课堂,营造探究环境。(3)开放思维,留足探究的空间。

拓——链接提高。新课程标准强调:“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融、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新课程标准强调:“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融、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那么,如何依据文本,加强拓展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呢?1、抓重点字词拓展。2、就相关知识拓展。3、向生活领域拓展。实现有效拓展,需要我们在带领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时,深挖教材、紧扣课本、以教材为中心找准拓展点,向四处辐射、发散。切忌抛开教材和课本而将语文课变成“漫无目的的大杂烩”,同时根据小学生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求知欲强的特点,选择学生兴致盎然、乐于参与的拓展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练——消化巩固。设计练习要有远见,这个远见就是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着眼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认真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及时捕捉信息、深入细致思考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一些活动性、实践性等练习,使学生在自觉自愿,动情愉快地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增长见识,形成能力。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