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岗实习: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新途径(新)

顶岗实习: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新途径

——以衡阳师范学院顶岗实习工作为例

邓育?武12

(1. 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2. 衡阳师范学院教务处,湖南 衡阳 421008)

摘 要: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中一个重要环节,而顶岗实习是适合我国新时期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和地方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教育实习改革。顶岗实习与常规教育实习比较,有着自身的优点与特点。它是教师能力培养的新途径,并针对实际,一些开展顶岗实习工作的主要措施被提出。这对高师范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和提在区域素质教育中的影响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师范生;顶岗实习;培养;专业能力

高师院校承担着培养教师教育人才的重任,在为社会尤其是区域内基础教育培训、输送合格教师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也是高师院校不断改革探索的领域。近年来,在教育部有关文件[1,2]的推动下,师范生顶岗实习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正逐步成为师范生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1. 顶岗实习概述

所谓师范生顶岗实习,就是改变常规教育实习的做法,让高年级师范生到教师缺编或贫困农村中小学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同时置换出实习学校的教师离岗接受高师院校的培训。有的亦称“顶岗教育实习”、“顶岗实习支教”、“顶岗支教实习”、“顶岗置换实习”。这一改革模式,深化和拓展了地方师范院校的服务功能,使之同时担负起培养合格中小学教师与培训在职中小学教师的双重任务。

顶岗实习是由2002年原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张诗亚向教育部倡导,并在四川奉节、贵州遵义进行顶岗实习试点成功后,受到教育部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广。由此,高师院校掀起了一场顶岗实习的改革热潮,涌现出了许多成功典型[3-6]。湖南也不例外,许多高师院校也在探索适合区域特点的顶岗实习模式;湖南省教育厅非常重视顶岗实习工作的开展,2008年选定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面向小学的顶岗实习试点单位,2009年8月选定衡阳师范学院为面向中学的顶岗实习试点单位。

衡阳师院在教育部下发有关师范生实习支教文件后,就着手筹备顶岗实习工作。学

?

作者简介:邓育武(1973-),男,湖南耒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资源环境评价与高教管理研究

1

院2007年9月成立组织机构,出台师范生顶岗实习工作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并同意2名学生在其联系的学校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工作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2008年8月,学院组织了9名学生在其联系的学校顶岗实习,这为顶岗实习工作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2009年8月,学院成为湖南省教育厅顶岗实习工作的试点单位之一。学院领导积极出面联系,并确定在耒阳、常宁两市落实省教育厅下达的100名学生顶岗的试点计划,而实际顶岗学生人数达到了177名。学院经历了“从零星、分散”到“连片布点,混合编队”的方式顶岗实习,从少数几人到大面积师范生加入顶岗实习队伍,从学院自我探索教师教育改革到入选省教育厅顶岗实习试点单位,从师范生自主联系顶岗实习学校到学院联系教育行政部门和顶岗实习学校的转变,这是质的飞跃。 2. 常规教育实习与顶岗实习的比较

顶岗实习和常规教育实习是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同一个重要环节,即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但顶岗实习是对常规教育实习的发展。它们在时间安排、承担任务、管理体制、组织形式、指导力量和服务范围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见表1)。

表1. 常规教育实习与顶岗实习的比较

Table 1. The table about the in-post teaching practice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eaching

practice

实习形式 常规教育实习

6~8周 时间安排

服务范围 以提高师范生技能服务为主

助工作

为提高师范生技能服务;也

顶岗实习

一个学期

为实习基地的教育文化和社会发展服务

学任务,担任班级管理工作 独立承担至少一门课程系统的教

由师范院校、教育行政部门、顶岗学校共同

管理

教学和班主任辅

管理为主

行实习 多专业实习生混合编队,以县(市)为单位成立实习分队,以学校为单位成立实习小组

岗指导教师1名 各分队派驻顶

教师

承担任务 所学专业的学科

以师范院校

组,相对集中地进

生比派驻指导

管理体制

组织形式 按专业或班级分

主要指导力量 按1:15-20的师

通过两者对比,顶岗实习具有明显的几个特点:

2.1 加强了实习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实习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实习是师范专业综合性很强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顶岗实习将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时间由原来的6-8周时间延长到一个学期,实习生有更多机会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教育教学实践工作,能有时间深入开展社会调查,从而增强对社会、教师与教育的了解;“混合编队”有助于不同专业实习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学习。以

2

至顶岗实习生的教育教学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阅历和就业能力都可以得到提高。与此同时,顶岗实习培养了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的思想感情,增强了从事教育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事业心。

2.2 密切了高师院校与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的联系

顶岗实习队是播种机,是宣传队。实习生们的青春活力和满腔激情焕发了顶岗实习学校新的生机,他们新型的师生关系,新的教学理念和现代的教育技术对顶岗实习学校的教师产生了启迪和示范作用。顶岗指导教师和巡回指导专家为当地输入了新的理念,高师院校采取多种形式对顶岗学校置换教师进行培训,这些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顶岗实习既能使实习生获得难得的实践锻炼机会,又能使农村落后的基础教育师资力量得到提高,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这种“双赢互利”的开放式实习模式过程中,学院与教育行政部门、顶岗学校密切了联系,加深了了解,为基础教育研究、教师培养与培训、师范生就业等工作搭建了互信、合作平台。

2.3 扩大了高师院校的服务范围,提高了院校对当地经济文化的服务水平

顶岗实习,密切了高师院校与基础教育的联系,使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由封闭走向开放,培养更适合当前需要和发展的人才。在顶岗过程中,高校师生融入社会,深入基层,进行教育调研和社会调查,延续了多年暑期开展的“三下乡”活动。他们进行法律政策宣传,传递科技信息,传授文化知识,有的甚至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这促进了农村文化建设,改善农村社会风气,这力支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他们结合本科毕业论文或科技创新计划深入调查与实践,如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并对他们进行心灵关怀,心理辅导与成长拓展训练,探讨有效解决措施等。这为今后自己从事行教育教学活动,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提高服务的时效性。 2.4 增大了实习管理难度

顶岗实习 “混合编队”组织形式,学院仅在各分队设驻县(市)1名顶岗指导教师进行实习指导与管理,点多,面广,指导困难,管理任务重。学院要优化院内对顶岗实习管理的同时,协同教育行政部门、顶岗学校共同管理,尤其要加强顶岗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确保顶岗工作顺利实施。 3. 开展顶岗实习工作的主要措施

3

3.1. 加强调研力度,完善师范生顶岗实习工作制度

科学合理的制度是顺利实施顶岗实习工作的根本保障。衡阳师范学院在2007年8月出台了师范生顶岗实习工作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但随着今年顶岗实习工作大规模地实施,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职责,顶岗实习协议书,实习生岗前培训和置换教师的继续教育,学院专家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巡回指导与工作检查,职能部门有关政策的具体落实,实习生的党、团组织生活及其图书借阅与课程学习等。这都需要在实践中逐步解决并规范。

教学部门、职能部门都要关注学院顶岗实习工作这一大事,要加大重视程度,加强支持的政策力度,切实关心顶岗实习学生和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引导和鼓励顶岗实习学生和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全身心投入顶岗工作当中,使他们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收效大。还要有计划、分批次地去视察与调研顶岗实习工作,要加强调研力度,完善顶岗实习制度,出台《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职责》,修订师范生顶岗实习工作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规范师范生顶岗实习工作。 3.2. 加强实习生的岗前培训,切实落实顶岗实习的扶持政策

在顶岗实习前,根据中小学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顶岗实习生进行院、系两级培训,以帮助他们快速适应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学院至少提前一个月对顶岗实习生进行强化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可以采用中学名师示范、历届实习汇报课视频材料展示、微格教室训练、教学法教师指导等,走“模仿学习—亲身实践—诊断指导”的路子,逐步提高学生备课、授课的能力和中学教育教学的适应能力。

具体落实顶岗生的待遇和激励措施。学院给予顶岗实习学生积极的政策支持,如参加顶岗实习一个学期的学生,除完成教育实习规定6个学分外还可获得6个学分的奖励。顶岗实习期间,学院、顶岗实习学校都加强对实习生的指导,帮助实习生尽快实现角色转换。与此同时,学院每人每月发给学生生活补贴费150元,并在顶岗期间报销两次往返顶岗学校的车费。对顶岗实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学校在各类评奖、评优和推荐就业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教育行政部门在招聘教师时,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已参加过顶岗实习的学生,切实解决顶岗实习学生的后顾之忧。学院还积极争取顶岗学校给予实习生的其它待遇。

3.3. 积极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联系,促进顶岗实习工作可持续发展

4

学院要积极主动地与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联系,争取他们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为置换教师离岗培训创造条件的同时,为师范生提供必要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和安全保障,帮助确定顶岗实习学校,使他们关心并督促高师院校的顶岗实习工作安全有序不断线地实施,达到真正实现“双赢”目标。 3.4. 加强院内外宣传,扩大顶岗实习影响

顶岗实习是一项新生事物,它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段时间。大面积实施顶岗实习工作需要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理解与接受;需要政府在法律、政策和经费方面的全方位支持,需要不断优化校内外教育实践的环境。这都要学院利用多种方式和渠道加大对学院师范生顶岗实习工作过程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师生感受、实习成果等的宣传力度,扩大其在校内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EB/OL]. 教育部网站http: //www.moe. edu. cn/edoas/website18/90/info34390. htm, 2006-02-26

[2]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EB/OL]. 教育部网站http: //www. moe. edu. cn/edoas/website18/95/info34395. htm, 2007-07-05

[3] 刘茗,李春晖. 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支教刍议[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9), 4:76-82.

[4] 孙来成,廖华平. 师范学生顶岗实习 乡村教师回校培训——乐山师范学院“双培计划”的实践与探索[J]. 教育探索,2009,(7):88-89.

[5] 罗敏.高等师范院校推行顶岗实习的实践意义[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 7:89-92.

[6] 张璇. 高师教育改革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尝试——对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实践的思考[J]. 继续教育,2009, (1):28-29.

The In-post Teaching Practice:a New Approach to the Cultivation of Normal School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ies in the Educational and Instructional

Activities

———A Case Study of the In-post Teaching Practice in Hengyang

5

Normal University

DENG Yu-wu1,2

(1.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2. Academic Affairs Office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Hengyang, 421008,

China) Abstract: Educational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part during teachers’ vocational cultivation. And the in-post teaching practice is a “involution” of education practice of our teacher’s college in new age, which is suited to the needs from both prospective teachers’ vocational cultivation and local basic education’s development.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eaching practice, the in-post teaching practice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So it’s the new way to improve prospective teachers’ abilities. And some important measures have been proposed from the actual needs, which would be carried out the work about in-post teaching practice. It certainly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college schools, deepening teaching reform, and raising the influence in local regional quality education.

Keywords: normal school students, in-post teaching practice, practical ability in the educational and instructional activities, culture

作者简介:邓育武(1973-),男,湖南耒阳人,讲师,硕士,从事资源环境评价及高教管理研究。 联系地址:衡阳师范学院教务处,421008 联系电话:13187208782 联系邮箱:yuwudeng@tom.com

6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