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栽培学教案

小麦栽培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第三节 小麦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与子粒品质 第四节 小麦生产的基本条件 第五节 小麦栽培技术

第六节 安徽省小麦生产小贴士

第一节 概述

一、小麦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一)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

小麦的营养价值高(是一种细粮作物);

碳水化合物 60%~80%,蛋白质 8%~15% 脂肪 1.5%~2%,矿物质 1.5%~2%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可以趁热贮藏,贮藏时间长,便于备战备荒

(二)小麦全身皆宝

麦麸是良好的精饲料;麦秸可以造纸、作为编织原料,建筑原料,新型砖的加工原料、多胃动物的饲料;麦皮可作无土培养的基质等。

(三)小麦生产是整个农业生产的基础

1.在作物种植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 2.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 3.易取得稳产

4.适于机械化栽培,提高劳动生产率

(四)是重要的轻工业加工原料

可以加工成各种商品、食品 面粉、面条、方便面、面包、蛋糕等。 是酿造原料

二、世界小麦生产概况

2007年,世界小麦收获面积2.23亿hm2 。总产为6.106亿吨。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有印度、俄罗斯、中国、美国。

中国小麦播种面积22980075 hm2(占世界的10.5%,第三位)。总产10986.04万吨 (世界第一)。单产47806kg/ hm2 (在世界占中等水平) 世界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 1.选用良种 2.自然条件优越

3.畜牧业发达,土地肥沃 4.扩大灌溉面积 5.机械化程度高

三、中国小麦生产概况及种植区划

(一)我国小麦栽培历史悠久 (二)我国小麦种植区划

(三)我国小麦生产发展概况

1.生产基本情况

在我国种植面积和总产仅次于水稻、玉米而居第3位。

建国以来,小麦生产发展迅速,与1949年相比,2005年面积增加6.5%,单产增加558%,总产增加602.4%;种植面积最大的年份在1991年(3.09×107hm2),总产最高的年份在1997年(1.23×108吨).

种植面积较大的省份河南、山东、河北等省。单产较高的有西藏(面积小)、山东、北京、河南、河北。 2.生产发展特点 (1)发展速度不平衡

(2)种植区域曾经扩大,目前种植面积减少 (3)高产典型不断涌现

(4)各地发展不平衡 优质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东等省份,2005年仍有10多个省单产低于3000kg/hm2 。 3.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1)各地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相差很大,不同地区产量水平不平衡; (2)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少,栽培技术不配套,产业化经营能力低; (3)小麦生产规模小,成本高,生产效益低。

(四)、安徽省小麦生产概况

1.安徽省每年播种小麦2739万-3200万亩, 2005年以后,因为油菜机械化程度低、比较效益下降,江淮及沿江江南小麦的种植面积开始回升,逐渐增加。但沿江江南更适于油菜。

2.小麦主推品种:适于淮北麦区和沿淮、江淮麦区种植的半冬性品种主要包括皖麦52、皖麦50、烟农19、新麦18、泛麦5号、皖麦38等,春性主推品种包括豫麦70(豫麦70-36)、偃展4110、郑麦9023、阜麦936等;适于江淮麦区种植的春性品种主要包括扬麦12、扬麦13、扬辐麦2号、皖麦33等。

3.淮北麦区及沿淮现在以种植半冬性品种为主;改变了过去半冬性、春性品种平分秋色的局面。2008年,32个主产县,春性品种仅20.4%。

4.2008年秋播,种植面积在100万亩以上的有烟农19、皖麦52、皖麦50、偃展4110、泛麦5号、新麦18、豫麦70-36、周麦18等8个品种,共种植218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69%。

5.对抗旱、抗寒等抗逆性的要求提高。安徽的过渡性气候特点,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旱灾、涝灾2~4年一遇。

第二节 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小麦的起源与分类

禾本科 小麦族 小麦属 Triticum L. 小麦进化是近缘物种染色体重新组合,形成异源多倍体物种的过程。现在广泛栽培的六倍体普通小麦(AABBDD)是由野生种经过长期的演变进化而形成。

二、小麦的一生

(一)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1.生育期: 栽培学上,把小麦从种子萌发、出苗至新种子成熟这一过程所经历的天数称做小麦的生育期或全生育期。

生产上为方便起见,把小麦播种至收获这一过程所经历的天数亦称为生育期。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