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研究院五年发展规划

管理机制科学高效。强化管理措施,完善规章制度,以制度作为基础保障,建立符合研究院特点的管理机制;加强科研管理,建立制度科学、机制完善、规范灵活,适合研究院自身发展需要的新型科研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在人才聘用、职称晋升、科研管理等方面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努力营造有利于出人才、出成果的发展环境。

文化建设实现突破。以感恩、敬业、创新、进取、开放、包容为院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凝聚团队,激励研究,激发创新,以文化规范行为,以文化提升素养,以文化汇聚人心,以文化引领发展。力争5年时间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融合力和推动力的院文化体系。

服务水平显著增强。以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企业发展为目标,以追求社会效益为基本出发点,增强咨询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重点在决策咨询、战略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实施、管理咨询等领域,形成以研究带咨询、以咨询促研究的咨询服务体系。 (四)研究院发展定位

自治区极具特色的知名研究机构。着力打造战略规划、形势分析、市场价格、能源环保、区域经济、投融资等特色研究领域,以特色研究品牌提升研究院核心竞争力。

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决策服务的重要智库。研究院属自治区公益性事业单位,致力于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及时为各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提供前瞻性政策思路和决策性建议。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的参谋助手。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重大部署,围绕发展改革委的中心工作,超前谋划,深入研究,及时客观公正地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撑。

自治区节能评估领域的重要研究部门。围绕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审工作,重点开展节能评估、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及政策措施等方面的研究,确立在自治区相关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自治区综合类规划编制的权威机构。进一步扩大在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重点领域、重点产业规划编制方面的影响力和参与度,确立在自治区各级各类战略发展规划编制领域的权威地位。 自治区开放式创新研究平台。发挥研究院联系区内外专家学者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有效整合跨区域、跨部门、跨专业的各类资源,以合作研究、创新论坛和各类学术交流会为载体,为研究人员发表观点、交流成果、互通信息提供开放平台。 (五)各所发展定位 1.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

以事关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研究为主攻方向,着力开展经济运行、社会建设、民生改善、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实施等领域的调查研究,同时面向社会提供规划编制、实施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等咨询服务。进一步巩固发展战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等方面的优势地位,着力培育和打造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与预测、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量化分析与测算、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与预测、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等特色研究品牌,力争达到区内领先地位。通过5年的努力,使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成为特色鲜明、信誉良好、竞争优势明显的自治区一流应用经济研究机构。 2.市场与价格研究所

对市场与价格管理体制、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和价格改革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对重大价格改革决策进行评估,着力打造自治区价格研究领域的特色,树立价格研究领域在自治区的权威地位,塑造价格研究领域品牌。重点研究并编制年度价格形势分析报告、各类资源性产品价格研究报告,配合自治区价格管理部门,进行各类价格难点、热点问题前期研究和对策研究。编制综合类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开展社会各方面委托的咨询服务业务。依托跨部门、跨领域、跨专业的各类资源,拓展价格与其他专业的交叉研究领域,营造研究人员开放式研究平台。努力把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打造成为自治区极具特色的价格问题专业研究部门和研究院创新研究平台之一,充分发挥自治区价格管理部门的重要智库和参谋助手作用。 3.区域经济研究所

瞄准区域经济研究理论学科前沿,围绕自治区经济发展大局和战略需求,在区域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利用;跨区域国际合作、对外开放和贸易往来;城镇、县域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开展前瞻性、指导性、创新性的政策应用和战略发展研究。坚持以任务带学科、以研究促发展,不断提升研

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逐步将区域经济研究所打造成自治区特色鲜明、在国家区域经济研究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一流研究所。 4.投资研究所

主要研究投融资领域政策、战略、规划及热点、重点问题,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形势分析、重大建设项目和部门、地方、企业投融资规划研究,对财政、金融形势进行跟踪分析,开展物流业及地州市和县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战略研究。与相关领域开展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为社会各界提供相关决策咨询服务,开展项目可研报告等编制工作。形成以投融资研究为主导,财政、金融研究为支撑,房地产、物流业研究为两翼(一主、两支、两翼)的研究格局。着力把以固定资产投资分析为重点的投资研究打造成在自治区具有突出优势和影响力的重点研究领域,把房地产和物流业研究打造成在自治区专业特色鲜明、竞争优势突出的特色研究品牌。 5.能源与交通研究所

围绕能源交通领域的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分析研究能源交通领域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自治区能源发展战略、政策措施、产业重大布局及行业改革等问题研究。开展自治区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及传统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节能降耗等专项规划和政策措施研究,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服务。开展与能源环境有关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开展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形势、政策及规划等研究。承担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审工作,建立节能评审工作质量保证体系,着力打造能源与交通研究所在节能评审、能源战略研究、循环经济政策研究方面在自治区的引领和权威地位。 三、重点任务

(一)增强研究创新驱动力 全力打造学习型研究院

要把提升研究创新能力作为“十二五”发展的主线,作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第一任务,全面推进研究院的转型升级。以加快培养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研究团队为目标,坚持“讲方法、求实效”的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学习方法,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载体,健全学习制度,增强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效果,培养一支熟悉经济理论知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准确捕捉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敢于独立思考,能够积极建言献策,乐于创新的高质量研究队伍。 1.丰富学习培训方式

建立以个人为主、所推进、院引导的三级学习体系。制定个人、所级、院级学习计划,针对个人薄弱环节、所主要业务、全院人员共同需求,有目的的开展学习活动。

鼓励研究人员面向实践、面向基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大胆走出去开展调查研究,从实践中汲取新鲜血液,激发创新灵感,提升研究人员把握现实、洞悉变化、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人员每年到基层调研的时间不少于全年工作时间的1/3。

每年聘请1-2名高校老师讲授经济理论知识。每季度聘请2-3位自治区、国内知名专家讲授形势政策与经济社会热点、各领域前沿动态。每年组织院内研究员、副研究员围绕本研究领域、重大课题研究、形势报告开展1次专题讲座。坚持每周一文的推荐活动。

鼓励支持研究人员外出参加各类培训、参观和考察,力争5年内人均外出培训3-4次。安排专项经费,确保每人每年参加各类会议、论坛、学术交流等活动至少1-2次,学习先进理念和做法,开拓研究视野。 2.建立院内导师制度

制定具体措施,鼓励和支持年轻研究人员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向各所所长、研究员、外聘专家、自治区其他研究机构研究员和高等院校教授等拜师,积极发挥优秀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尽快提高年轻研究人员的研究水平。

3.开展各种形式的大讨论

开展专题讨论会。由各所主持,结合热点选定专题,组织全院大讨论,增强各所学习动力,加强研究人员的辩论和交流。

成立读书俱乐部。培养研究人员读书爱好,加强对哲学、经济、社会、历史和文学等方面的学习,定期交流读书心得,进一步提升研究人员的文化素养,增强研究人员哲学思考、借鉴提升、洞察经济社会现

象的能力。

开办创新论坛。积极探索好机制、好形式、好方法,制定具体计划,正式启动创新论坛活动。以院内研究人员为主,吸收各高校、各部门、各行业研究人员参加,围绕研究的选题、方法、成果的创新,特别是政策建议的创新,开展有学术规范、学术交锋、观点争鸣、实事求是、畅所欲言的学术活动,加强交流和学习,为新疆研究事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做出积极贡献。 4.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把学习作为研究院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制定具体计划,安排必要经费,确保人员的学习时间和机会。 把学习作为院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大家爱好学习、喜欢学习、崇尚学习的良好习惯,强化大家通过学习解放思想,通过学习创新研究,通过学习提高素质的自觉意识。

提升研究院信息网络的服务功能,方便研究人员及时获取最新的科研信息和研究成果。下大力气建好个人数据库,增强收集和掌握信息的主动性,增加个人积累,实现资源共享。

完善学习经费支出报销制度,院所两级每年按一定数额给予研究人员学习经费支持,调动大家学习投入的积极性。定期购买优秀书籍和资料,更好地发挥阅览室方便学习、服务研究的作用。 (二)突出特色研究领域,全面提升研究能力

研究是“立院之本、发展之基、增收之要”。“十二五”时期,研究院要立足于特色优势,突出重点,坚持走创新机制推进研究,培养人才提升研究,确保质量优化研究的道路,构建机制灵活、布局合理、管理有效的科研创新平台,全面推进研究转型升级。 1.围绕大局开展重大问题研究

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实施,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布局、建设两型社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民生改善等一系列重点、热点问题深入开展阶段性、前瞻性研究,为全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参考与支撑。

紧紧围绕发展改革委中心工作,与委内相关处室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主动地跟踪、参与委内重大问题、重要政策法规和领导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

针对自治区“三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工作重点的推进,实现途径的选择和政策措施的创新,进行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前瞻研究。

加强十九省市对口援疆工作的全程跟踪研究,及时总结梳理工作中的经验,分析研判援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2.打造研究院特色研究品牌

强化精品意识,实施品牌战略,以“五大分析、两项研究”为重点,打造一批特色研究品牌,以品牌树立形象,以品牌占领市场,以品牌带动发展。

“五大分析”工作。及时掌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投资、外贸、价格及资源环境最新形势,按时完成半年和全年各领域的形势分析报告,在各领域形势分析报告的基础上,每年要确保完成两篇全区经济社会运行的综合形势分析报告。把综合分析作为研究院形势分析的重中之重,不断提高质量,尽快使之成为自治区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分析报告。

“两项研究”工作。认真做好热点问题调查研究和重大项目跟踪分析,始终保持高度的敏锐性,准确把握全区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及时深入调研分析,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密切关注全区重点项目的建设情况,对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及时反映,为全区重大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参考。

“特色优势研究领域”方面。对经济社会、物价、投资、区域和能源等五大特色优势研究领域给予重点扶持,在课题支撑、经费保障和人员配备等各个方面给予优先安排,进一步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力争早日将战略规划、形势分析、市场价格、能源环保、区域经济、投融资等特色领域的研究打造成自治区一流水平。

“规划研究”方面。充分利用研究院的资源和信息优势,加强调查研究、加强方法创新,加强储备积累,保持编制全区及各地州、县市规划工作的连续性,积极主动对接沟通,做好规划中期评估等后续服务。

3.积极申报国家、省(部)级纵向科研课题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研究院的科研管理服务机构,做好申报工作的前期准备,及时发布申报指南。鼓励全院研究人员积极申报或合作参与国家、自治区及相关部委的各类社科项目和软科学项目。

注重对年轻研究人员的扶持与培养,创造各种便利条件,鼓励支持其参与各级各类社科和软科学项目,争取项目中年轻研究人员参与度达到课题组成员的30%以上,充分调动、发挥年轻研究人员的研究和创新潜力。

在主持承担、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的基础上,加强与国内外其他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帮助科研人员开启思路,开阔眼界,提高研究素养和研究水平。 4.积极拓展新的研究领域

主动把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在原有研究基础上,继续深入推进财政、金融研究,积极开拓证券以及资本化经营运作等新领域的研究。

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各所都要关心企业、研究企业和服务企业,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和战略规划研究。积极争取与区内外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集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将自身在政策和应用研究方面的优势与生产实际有机结合,实现促进企业发展和推动成果应用的良性循环。

立足新疆跨越式发展和大力改善民生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自治区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开展资源、环境、生态和社会民生等领域与经济学的交叉研究,不断提高研究成果应用水平,提升研究层次和理论支撑能力。

与时俱进,适时调整研究视角,把握时代脉搏,密切关注新趋势、新需求,鼓励开展健康产业、文化创意、娱乐休闲、旅游服务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5.鼓励支持自主创新研究

以培养研究人员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根本,鼓励研究人员树立以思想独立、求实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研究准则,制定完善相关鼓励和扶持政策,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每年安排专门的调研经费,协助有需求的研究人员顺利完成调研和分析总结,使所有的研究人员都具备“走得出、下得去、拿得起、顶得上”的独立研究能力。

为年轻人创造良好的创新和发展环境,鼓励年轻研究人员积极通过“万元课题”、课题奖励、纵向课题配套等途径,实现自主创新。

(三)加强管理创新,构建高效服务体系

竞争是发展的基本要求,机制是发展的决定因素,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研究院的改革创新要有大胸怀、大思路、大气魄、大谋略,按照有利于单位发展,有利于个人进步,有利于研究提升的原则,建立先进的体制机制,激发研究潜能,焕发创新活力。“十二五”时期,研究院将秉承与时俱进、锐意改革的精神,大力加强管理创新,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形成系统、规范、高效的管理创新机制。 1.加强制度建设

围绕提升研究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推进制度建设的规范化和科学化。重点加强科研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日常管理以及服务管理等制度的修订,提高制度的配套性和系统性。

完善全程化的科研管理制度。对课题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和成果申报实施全程管理,确保各项研究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完善系统化的人事管理制度。按照国家事业单位改革要求,加强对职称制度、工资制度、培训制度、聘用制度、岗位设置制度、考核制度以及公开招聘制度的衔接,确保建立良好的人才发展机制,吸引优秀科研人才聚集。

完善配套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财务工作对院内经济活动的管理功能,注重与其他管理制度的衔接配套,完善财务收入、支出管理办法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定期编制财务报告,促使财务管理对各项经济决策发挥重要作用,保障研究院高效运行。

完善严格的日常管理制度。加强效能建设,强化内部管理,重点完善考勤、会议、用车、档案管理等制度,着力营造良好工作氛围,确保各部门工作高效有序。

完善规范化的服务管理制度。以提高委托方的满意度为中心,明确服务前、中、后期的范围和质量要求,不断规范各类服务行为,探索实施服务质量评价制度,确保树立优质、高效的服务品牌。 2.健全长效发展机制

以推动研究院持续发展为目的,构建长效发展机制,推动持续改革,努力挖掘发展潜力,不断激发发展活力,形成促进跨越发展的合力。

健全奋发有为的竞争机制。建立年终考核分类评优机制,按岗位、级别分类评选年度优秀人员,鼓励同职称研究人员良性竞争。探索实施重大课题院内招标制度,支持各所组建优秀研究团队参与课题招标。 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制定“议事与决策制度”,规范程序,科学决策。实行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含课题负责人)科学决策的责任意识。

健全权责匹配的奖惩机制。不断完善所级拟法人化管理机制,实施课题负责人制度,明确权利和义务,按照“责、权、利”匹配原则,奖励先进、激励后进,鼓励团队及个人勇于担当,勇于实践。

健全规范有序的督查机制。明确督察内容,强化督察制度,规范督查程序,重点加强对重大决定和重要工作部署、院重大课题、上级部门重要文件规定和上级交办事项、领导批示和交办事项、院人员反映和关心事项落实情况的跟踪督查,及时掌握进展,按期反馈分析。建立“督查—考核—奖惩”一体化模式,实现督事与督人相结合,查事与考绩相统一,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

健全主动自觉的学习机制。健全各项学习培训制度,对学习活动的组织和考核提出明确要求,着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营造相互交流的学习氛围,鼓励“百家争鸣”,努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研究型团队。

健全求新求变的创新机制。重视院文化的导向作用,引导全院形成“谈创新、思创新”的文化氛围。加强对创新理论、创新方法的学习,重视学习培训对创新的启发和引导。探索创新评价机制,逐步对各项工作实施创新评价。

健全与时俱进的改革机制。不断深化改革,解放思想,结合发展的新机遇,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对各项制度实行动态的“废、立、改”,使制度建设不断满足“机制兴院”的发展需要。

健全抵御风险的防控机制。健全合同管理制度,聘请法律顾问参与合同订立的全过程,有效规避各种违约风险。建立调研学习管理制度,确保外出人员顺利完成工作任务,按时安全返回。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研队伍素质

本着提升能力、服务发展,优化环境、以用为本的原则,紧紧围绕研究院发展战略目标,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适应发展为目的,狠抓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和人才使用三个环节,努力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通过强化培训、优化结构、加大投入、完善制度,使研究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管理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人才发展的环境明显改善,努力建设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外聘专家和中青年骨干为主体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较强研究能力和较大竞争优势的高层次研究人才队伍。

1.优先做好对现有人才的培养

根据研究院发展需要,及时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学习培训,重点培养各办、所中青年骨干人才,鼓励本读硕、硕升博。力争到2015年,拥有硕士以上学位的研究人员比重占到全院的50%,拥有副研以上职称人数达到研究队伍的2/3以上。

营造更加开放的科研环境,充分发挥事业单位机制灵活的优势,主动加强与自治区有关单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横向联合与科研合作交流,积极主动向社会研究力量汲取成熟的研究方法和经验、先进的业务技能和专业知识。

以培养骨干人才、领军人才为重点,构建研究院人才梯队,培养中青年骨干人才15人以上,培养、引进在疆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科研领军人才5-7人,形成优势互补的研究队伍格局,提高研究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大力引进外部优秀科研人才

认真落实《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院博士引进办法(试行)》,继续抓好高学历人才引进工作,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