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精选

《教育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

2. 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某种现象,分析研究的方法。 3. 性格:性格是指由人对客现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4. 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履行社会交给自己的教育职责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

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5. 遗忘: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再认和回忆。

6. 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是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7. 身心发展:身心发展是生存期间由于年龄和经验的积累而引起的有规律的身心变化。 8. 主导性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9. 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

10. 学习:学习是主体积累经验,建构心理结构,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表现为持久的行为或潜能变化。学习

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11. 知识迁移:知识技能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影响。

12.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为提高学习效率,而积极操纵信息加工过

程,进行学习方法的选择、运用与调控的方略。

二、填空题

1.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对象的( 指向 )和集中。 2. 思维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 概括性 )。

3.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4. 情绪一般分为心境、( 激情 )、应激和热情四种。 5.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等于( 效价 )乘期望值。 6.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倡导者美国心理学家( 布鲁纳 )。 7. 心理学是一门界与自然科学与( 社会科学 )之间的跨界学科。

8. 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叫( 因变量 )或依从变量。 9.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 行动 )的内部动力。 10. 诱因可分为( 正诱因 )和负诱因两种。

11. 据动机目标的远近,可分为远景性动机和( 近景性 )动机。

12. 教育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的( 教育 )情景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敏、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

能力。

13. 心理学(psychology) 是以( 科学 )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 14. 以调查法搜集资料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是( 问卷 )调查,一是访谈式调查。 15. 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 社会 )。 16. 动机是由需要内驱力和各种内外( 诱因 )相互作用形成的。 17. 根据动机的自主性水平,可分为内在动机和( 外在动机 )。

欢迎下载

精选

18.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 态度 )体验。 19. 教育心理学重点研究人类的( 学习 )与教育。

20. 需要是由人的生理或社会的、物质或精神的某些( 缺失 )与不平衡引起的机体的状态。 21. 动机的形成是以( 需要 )为根本的内驱力。 22. 根据动机的意义,可分为合理动机和( 错误 )动机。 23. 兴趣是带有积极( 情绪 )色彩的认知和活动倾向。 三、选择题

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B.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 C.行为变化规律 D.心理活动的规律 2. 将认识过程看成是个体接受、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信息过程的是( C )。 A.普通心理学 B.社会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3.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 D )。

A、呈正相关的关系 B.呈负相关的关系 C.呈一对一的关系 D、呈倒U型曲线的关系 4. 采用因素分析方法把特质区别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D )。 A、费斯廷格 B、桑代克 C、马斯洛 D、卡特尔

5. 人的个性在形式和结构上是一样的,而在质(内容)和量上存在着差别,每个人表现出独特性,这是个性特征的( B )。

A.先天性和后天性 B.共同性和差异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独立性和统一性 6. 教师职业最显著的特征是( C )。

A.学生楷模 B.严格管理者 C.知识传授者 D.心理调节者 7. 在心理评估中,较为科学、准确和客观的评估手段是( D)。

A.问卷法 B.观察法 C.个案法 D.心理测量法 8.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主要是( D )。

A.问题的呈现方式 B.问题的具体性 C.问题中信息的多少 D.知识结构 9. 父母逝世或父母离婚,常使孩子感到茫然失措、孤立无援,这是( A )。

A.亲和挫折 B.顺应挫折 C.成就挫折 D.自责挫折 10. 在心理学研究中,要求研究者以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心理的原则,叫( C )。 A.客观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11. 以提问题、访谈的方式,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方法是( D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 12. 对某些事物或某些观念抱有坚定的确信感,并力求实现的心理倾向是( A )。 A.信念 B.理想 C.兴趣 D.世界观 13. “进退维谷”所描述的动机冲突是( B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4. 把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外部的或不可控的因素,对个体对后继行为的动力会( B )。 A.提高 B.降低 C.维持 D.增强

欢迎下载

精选

15. 根据智力机能在性格结构中占有优势,可把人的性格区分为( A )。 A.理智型 B.情绪型 C.意志型 D.情感 16. 斯普兰格认为冷静而客观地观察事物,以追求真理为生活目的性格类型属( A )。 A.理论型 B.权力型 C.宗教型 D.经济型

17. 向受测者提供一些无确定含义的刺激,让受测者在不知不觉中自由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内

心感受流露出来的心理测验是( D )。

A.智力测验 B.情绪测验 C.意志测验 D.投射测验 18. 将认识过程看成是个体接受、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信息过程的是( C )。 A.普通心理学 B.社会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19. 在心理学研究中贯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这一原则,叫( A )

A.客观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 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情境,以引起被试的心理反应的研究方法是( B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 21. 关于需要产生的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的发展是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果,这叫( B )。 A.激发论 B.积累作用论 C.情绪体验强化论 D.意识调节论 22. 提出了认知失调的动机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A )

A、费斯廷格 B、桑代克 C、马斯洛 D、罗杰斯 23.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来的所谓双因素,即指( A )。

A、保健激励因素 B、自然社会因素 C、长期短期因素 D、直接间接因素 24. 采用因素分析方法把特质区别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D )。 A、费斯廷格 B、桑代克 C、马斯洛 D、卡特尔 25. 斯普兰格认为,以经济的观点和实际效果来判断事物的性格类型属( D )。 A、理智型 B、情绪型 C、意志型 D、经济型 26.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按照个体的心理活动的倾向,把人的性格分为( C )。 A、理论和宗教型 B、社会和经济型 C、外倾和内倾型 D、高尚和低俗型 27. 一般认为,比较理想的师生关系应是( C )。

A、权威型 B、情绪型 C、民主型 D、放任型 28. 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记录被研究对象行为活动的研究方法是( A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

29. 关于需要产生的理论认为,需要的产生和发展有赖于客观环境的激发,这叫( A ) A.激发论 B.积累作用论 C.情绪体验强化论 D.意识调节论 30. 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是( B )。

A.信念 B.理想 C.兴趣 D.世界观 31. 动机系统发生转化,一是动机种类的转化,二是动机( A )。

A.强度的转化 B.方向的转化 C.结构的转化 D.诱因的转化 32. 把行为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内部或可控因素,对个体对后继行为的动力会( D )。

欢迎下载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