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1单元论语+第3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练习+Word版含解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一、夯实双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诲(huǐ)女 .B.弘(hónɡ)道 .C.无(wú)欲速 .D.后彫(diāo) .

是知(zhì)也 .薄(báo)责 .

无车兒 (ní) 逝者(shì) .

更(ɡēnɡ)也 .莒(jǔ)父 .

无车兀 (yuè) 舍(shè)昼夜 .

【解析】 A.诲:huì,B.薄:bó,D.舍:shě 2.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C ) A.由,诲女知之乎。 C.小人之过也必文。

E.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解析】 A.女通“汝”,B.食通“蚀”,D.无通“毋”,E.彫通“凋” 3.下列句子中的“过”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038( A ) 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C.过也,人皆见之 .

【解析】 A.过错,其它都是犯过错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039( D ) A.知之为知之 .B.更也,人皆仰之 .C.无欲速,无见小利 .D.不舍昼夜 .

②又,C.速:①快,②招致,动词。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和例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040( B )

例:逝者如斯夫 .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

【解析】 都是语气词,可译为“啊”

6.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041( C )

B.亡之,命也夫 .D.夫战,勇气也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B.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D.小人之过也必文 .

B.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D.无欲速,无见小利。

【解析】 两个“舍”都是停止、放弃的意思。A为:①是,②治理,B.更:①更正,

①诲女知之乎 ②君子之过也 ③人皆见之 ④小人之过也必文 ⑤民信之矣 ⑥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⑦闻弦歌之声 ⑧是鲁孔丘之徒与

A.①③⑤/②④⑥⑧/⑦ C.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解析】 代词/取独/结构助词

7.下列对科举制度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042( D ) 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B.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C.“诸生”是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答案】 《论语》不是六经,应为《春秋》。四书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为《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8.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043( D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的意思是,能正视自己的无知的人,就是聪明的人,是智者。

B.“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应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不断地提出问题。如果自己不提出问题,不思考问题,老师对他也没什么办法。

C.“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意思是人要靠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大道,而不是用大道来自我宣扬。

D.“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这句话阐明了为人处世的一条原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人保持一团和气,不要轻易得罪人。

【解析】 “与人……得罪人”不对。 二、文本精品

阅读片段,回答问题。导学号 46924044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论语·卫灵公》)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子张》)

B.①③⑤/②④⑦⑧/⑥ D.①/③⑤/②④⑦⑧/⑥

9.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也,如日月之食焉?①君子之过.??也必文?②小人之过.?之乎?③诲女知.?

?④是知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解析】 ①②中的“过”,名词,过失。③中的“知”,动词,知道,明白;④中的“知”,形容词,聪明。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A.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C.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 .

B.过也,人皆见之 .D.更也,人皆仰之 .

【解析】 例句与B、C、D三项中的“之”是代词“他(它)”。A项中的“之”为取独。 11.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B ) 例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A.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B.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C.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D.小人之过也必文。

【解析】 例句与B项都是判断句,其他不是。 12.下列对选文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学习知识应当虚心,实事求是,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B.孔子认为,碰到问题,不说“怎么办”,不主动想方设法去对付的人,他对这类人也是无可奈何的。

C.子贡认为,君子不要怕有过错,只要改正了,人们仍然会信任与尊敬他。 D.子夏说小人有过错,也一定是小过错,人们不必去计较他。

【解析】 子夏是说小人不愿承认自己有过错,也不愿意改正,所以必然要掩饰。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6题。导学号 46924045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人。祖梦奇,户部侍郎。蒙正太平兴国二年擢进士第一,授将作临..丞,通判升州。未几,擢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上谓之曰:“凡士未达,见当世之务戾于理者,则怏怏于心;及列于位,当尽其所蕴,虽言未必尽中,亦当俾协于道。”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