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大荒的秋天》为例初探小学语文写景类课文的教学策略(庄小艳)

以《北大荒的秋天》为例初探小学语文

写景类课文的教学策略

学科分类:小学语文

论文作者:庄小艳

作者单位:宿迁市泗阳县庄圩乡小学 联系电话:13815754021 电子邮箱:1619398932@qq.com

郑重承诺:本论文是本人原创,没有抄袭他人,并没有在期刊杂志上发表;同意主办单位将本论文作非营利性展示、上网或发表。

承诺人(签名):庄小艳

单位推荐意见(盖章):

1

以《北大荒的秋天》为例初探小学语文

写景类课文的教学策略

摘 要: 小学教科书中有不少写景类课文这类文章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

来是比较有难度的,主要是学生很难透过语言文字去走进文本,体验情感。本文通过《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为例,阐述了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恰当选择教学策略;交流合作中学习写法三块内容对写景类课文的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字:北大荒的秋天 写景 教学策略

小学教科书中有不少写景类课文,意图通过对美景的描写使人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类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之情。在众多体裁的课文中,写景类的文章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是比较有难度的,主要是学生很难透过语言文字去走进文本,体验情感。那么,如何处理、把握这类课文的教学,使学生不仅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还能从中领略到动人心魄的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获得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呢?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就通过《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为例 ,谈谈对写景类课文的一点看法:

一、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写景必须按照一定顺序来写,因此明了作者的写作顺序,对理解全文的内容有相当大的帮助。一篇写景类的课文,可能描写同一地点的多处景色,把握主要内容时就可以通过找顺序的方法来概括。例如:《北大荒的秋天》一文,就在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说说,“你觉得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里呢?”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的内容,了解大意。由于三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有所欠缺,所以老

2

师可以稍作提点,那里的天空( ),那里的小河( ),那里的原野( )。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概括能力自然会有所提高。

二、恰当选择教学策略

在教学写景类课文之前,我们必须要明确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究竟是什么?针对不同的目标去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欣赏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小河、原野之美,感受北大荒的物产丰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结合这两个目标,我通过想画面、感情朗读、交流感受这些方法来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感悟感情,学习写法。

(一)想象画面,走进文本

想象画面是写景类课文重要的教学策略之一,学生只有将文字转化成画面,才能真正走入文本。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的限制,想象画面对于小学生来说并非易事,那么如何让学生透过文字去想画面呢?本课我运用了以下几个小的策略。

1、通过导入,唤起学生记忆

对于想画面的方法,一直以来在写景的课文中都是教师惯用的教学策略之一。本课在导入环节,我就让学生说说,看到题目,你眼前会浮现出一幅幅怎样的画面?然后总结:学习写景类文章就是要像这样透过文字大胆的想象。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确学习写景类课文的有效方法。

2、通过重点词语,想象文本画面。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能以老师的理解,去代替学生的体验。本课的最后一段“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是课文的中心段,抒发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秋天热爱,赞美之情。那么,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呢?如果从中心段入手,那么整堂课的教学思路、主线非常的清晰,所以本课我选择让学生“你觉得北大荒的秋天哪里最美?

3

你喜欢哪里就读哪段”,让他们抓住重点词语例如:一碧如洗、五彩斑斓;清澈见底,透明;热闹非凡,榛树叶子红得像一团团火等在头脑中描绘一副色彩绚丽、丰收在望的秋景图,体会北大荒的美不仅美在景色,更美在物产丰富,人民勤劳。

3、利用图片,丰富学生感受

在学生充分想象之后,教师出示流云图片,让学生说说:“看了图片,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感受?”在课文结尾部分,我给学生展示的北大荒秋天的图片,让学生在图片中进一步感受那里的天空,小河和原野的美以及物产的丰富。欣赏了美景后,学生对北大荒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它不再是曾经的北大荒而成了名副其实的“北大仓”。

4、通过拓展,激发学生想象。

写景类的课文,文字优美,词汇丰富,用语精当。《北大荒的秋天》描写\天空一碧如洗\这部份,文中用了\热闹非凡\这个词语写出了北大荒的秋天原野之美。为了让学生想象画面,充分的感受北大荒那独特的美,课上让学生模仿“原野热闹非凡”的句型,说说“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啊!同学们有的在( ),有的在( ),还有的在( )。”通过学生对语言的拓展,既让学生练习了总分结构的写作方法又加深了对原野热闹非凡的理解。

(二)感情朗读,深入体会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新课标中也指出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要让学生多读多悟,写景类课文则要格外重视朗读,要读出形,读出情。在读中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

1、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感情朗读

《北大荒的秋天》一课,在评价学生的朗读中,教师说道:“我觉得,这天空不够蓝,流云色彩不够美,能再试试么?”学生再读的时候就抓住了“一碧如洗”“五彩斑斓”“美丽”等这些关键词语来读,读出了景物的特点,读出了北大荒秋天的天空之美。

4

2、结合情感基调,指导感情朗读

描写的景物不同,文章的情感基调也不一样。《北大荒的秋天》一课描写的是秋天自然风光和丰收的景象,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要读出秋天气氛的热烈,人们情绪的高涨……在语速上、语调上作相应的要求。

3、提高朗读技巧,激发朗读欲望

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可以为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尤其是当学生朗读不到位的时候,教师适时的范读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反复多次的朗读容易是学生产生疲劳,形式多样的朗读,例如配乐,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三、交流合作中学习写法。

写景类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构思巧妙,教学这类课文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积累好词佳句,还应该进行学法指导,渗透写景类文章的写作方法,使学生在进行美文美读的同时,获得写作方法的综合训练。

《北大荒的秋天》一课,脉络清晰,比较适宜学生模仿。本课作者就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让我们感受到那自然风光的优美,物产丰富以及人们的勤劳。第四自然段运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先总写出原野热闹非凡,再分写原野上的豆荚、高粱以及榛树叶子。教学时,我通过先齐读再分组读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暗示。让学生找一找这段的中心句是什么。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作者先是总写原野热闹,接着写具体的景物这样的写作方法。写法的渗透并不是生硬的传授给学生,而是应在学生谈感受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的。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写景类课文到底怎么教,万变不离其中,那就是一个“情”字,找准课文的情趣点,结合文中精美的语言文字,带领学生细细品味,如同畅饮一杯清香四溢的茉莉花茶。

5

参考文献:

1、王莹. 美文,就是要美教——以教学《北大荒的秋天》为例[J]. 华夏教师, 2014(S1):55-55.

2、林春曹, 戴兴海. 享受美的阅读--《北大荒的秋天》教学片断及评析[J]. 小学青年教师, 2004(9):13-15.

3、张永琴. 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陶冶情操,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引领学生感悟北大荒秋天的美[J]. 吉林教育:现代校长, 2007(11):69-69.

6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