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值得拥有!------
学案27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学案目标 1.能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分析它的含义和作用。2.掌握解答意象类题目的一般步骤。
考点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考点样题 1.(2010·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注 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ɡ):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8·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 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 ①撚(niǎn):持取,捻弄。
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0·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①
送人归京师
②
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珍贵文档!值得收藏!------
①
①
②
------精品文档!值得拥有!------
注 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0·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探讨
品读诗歌形象是诗歌鉴赏的开始。诗歌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高考考查重点放在景物形象(即意象)上。对意象的考查是从三个角度进行的:一是辨析所用的意象,二是把握形象特征及思想感情,三是兼及意境的把握。从山东卷命题特点看,诗歌形象虽不是必考点,但也是重要考点。考查重点是意象,而且每考一次都寻求考查角度的微妙变化。从2008年的辨析意象到2010年的把握意象特征,皆说明了这一点。
意境分析是诗歌鉴赏中的难点。不过从近两年的命题看,考得很浅,多是要求分析景象(画面)特征或气氛特点。山东卷未曾在此命题,应引起注意。
②
①
一、意象类
意象是诗歌鉴赏中最常见的术语,也是一个重点。什么是意象?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象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含诗中所写的景和物;意就是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而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具有意象的作品往往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珍贵文档!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值得拥有!------
(一)鉴赏人物形象 1.知识梳理
诗歌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和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前者即诗中的诗人形象“我”,如《登幽州台歌》中抒情主人公——陈子昂的形象;后者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的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把握。首先需要知人论世,准确记忆诗人的有关资料,包括生平经历、政治主张、所处时代特征、具体的创作背景等,只有如此,才能对人物形象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其次要对所描写的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所处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概括形象特点,理解形象意义;再次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关注反映心情的词语,揭示作者情感。
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词 (唐)张潮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1)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但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鉴赏景物形象 1.知识梳理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即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所谓“意象”主要指的是这类形象,因而也是高考重点。高考设题,一般考查景象(意象)的含义及表情达意的作用。
鉴赏景物形象,首先要感知景象特征,它的形、声、色、动、静,进而体会深层含义;其次要与感情结合分析。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中田园作 王 维
------珍贵文档!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