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按摩基础知识

推拿按摩基础知识

第一单元 概论

细目一: 按摩发展简史 要点一:按摩的概念

按摩是在人体体表某一部位(或穴位)用手或按需分配的其他部位,施之于一定力量的、有目的、有规律的一整套手法操作活动的总称。

要点二:按摩的起源、发展

1、按摩源于中原地区,源于人类的自我本能。

2、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典《黄帝内经》对按摩有较为具体的论述,为按摩的发展奠定了两座基础。

3、春秋战国埋藏,按摩已成为主要的治疗和养生保追索手段之一。当时就有民间医生扁鹊用按摩,针灸成功救治了虢太子医案。

4、三国时期,开始形成按摩与导引,出, 现了膏摩,火灸。华佗模仿熊、猿、鹿、虎、鹤的动作创造了最早的按摩导引术-五禽戏。

5、隋唐时期,按摩已经发展为系统的专业治疗方法,设产了按摩科,建立了按摩医政。 6、明代形成了小儿按摩独特体,如我国现存最早的小儿按摩专著《小儿按摩经》。 7、1957年在北京首次举办了盲人按摩培训班。

8、1987年我国创办了第一个按摩期刊《按摩与导引》。

细目二: 按摩疗法的特点及分类 要点一:按摩疗法的概念

要点解析:按摩疗法属中医外治法,它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功能为一体,其有简单易行,施用安全,无毒副作用等特点。

要点二:按摩疗法的分类 要点解析:

1、据应用对象发为:成人按摩和小儿按摩。

2、据应用目的分为:医疗按摩、保健按摩、康复按摩。

3、据手法特点分为:一指禅按摩,正骨按摩、点穴按摩、气功按摩、捍筋拍打按摩。

第二单元 按摩的作用及原理: 要点:按摩的作用

要点解析: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平衡阴阳;理筋整复,滑利关节,预防保健。

(资料整理:博朗电子杭州办事处)

第三单元 按摩的治疗原则及治法 细目一: 按摩的治疗原则

要点解析:

1、调整阴阳是临床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具体应用时应“损有余,补不足”同时注意“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2、治病求本是辩证诊治中一个根本原则。应采取“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先治标病,再治本病,标本并重,标本兼治。

3、扶正祛邪是指导临床治疗的一项基本原则。补虚泻实是这一治疗原则的若何应用。补虚泻实是这一治疗原则的具体应用。

4、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对象制定的相应的治疗方法。具体应用时要考虑时间,季节,地理环境,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职业特点等因素的影响。

细目二: 按摩的基本治疗方法 要点一:按摩八法的概念 要点解析

1、温法:祛除寒邪和补益阳气的一种治法,适用于罡寒证。

2、补法:补气血津液之不足,以改善人体虚弱状态的一种治法,适用于一切虚证。 3、通法:祛除病邪壅滞不通和一种治法,适用于一切气血经络壅滞不通之病。 4、泻法:是攻逐体内积滞,通泻大便,以逐邪外出的一种治法,多用于下焦实证。 5、汗法:疏散外邪、解除表证的一种治法,主要用于外感表证。

6、和法:解除寒热,调整脏腑盛衰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少阳证或月经不调。 7、散法:能使结聚疏通,多用于食积,积聚等证。 8、清法:清除热邪的一种治法,适用于一般热性病。

要点二:按摩八法的临床应用: 要点解析

1、温法:以按、摩、揉、擦等手法为主,要求操作时间长,有明显的温热感,有温热祛寒之目的。

2、通法:以推、拿,点等手法为主,要求刚柔兼施,剌激量大,且深达组织,有通气机,行气血之作用。

3、补法:以滚动类,摩擦类,挤压类手法为主,要求手法轻而柔和,不宜过重,应用4、泻 法:以摩擦类和点拨法为主,要求剌激量大,频率由慢到快。 5、汗 法:多以挤压类和摩擦类手法为主。

6、和 法:以推、摩、搓、揉手法为主,要求手法平稳而柔和,频率销缓。 7、散 法:以摆动类和摩擦类手法为主,要求轻快柔和,频率由缓而转快。 8、清 法:以摩擦类和挤压类手法为主,要求手法刚中有柔。

细目三: 按摩手法的补泻 要点一:手法补泻的概念

手法的补泻是通过医者手法作用力的大小,速度的快慢以及方向的不同等给机体一寂静的刺激,激发机体整体与局部的调控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要点二:手法补泻的临床应用

1、轻重补泻:轻手法为补,重法为泻。

2、方向补泻,向上推为补,向下推为泻,腹部操作,逆时针麻腹为补,顺时针摩腹为泻,

向心推为补,离心推为泻,由外向里推为补,由里向外推为泻。面经络社补,逆经络为泻。 3、频率补泻,缓摩为补,急摩为泻;脚手法徐缓,频率低,幅度小的操作为补,手法袄快,频率高,幅度大的操作为泻。

4、时间补泻,轻而操作时间长的手支为补,重而操作时间短的手法为泻。

以上几方面因个体差异,病变部位,穴位位置及病情轻重缓急亦影响手法的补泻,需仔细辩证,灵活应用。

第四单元 按摩手法的临床应用 细目一: 按摩的适应证

1、骨伤科疾病及软组织损伤方面,如落枕、颈椎病,肩周炎等。 2、内科疾病,如感冒、头痛、中风后遗症等。 3、儿科疾病,如小儿肌性斜颈、小儿疳积等。 4、妇科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调等。 5、五官科疾病,如青少年近视,牙痛等。

细目二: 按摩的禁忌证: 要点解析

1、各种急性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2、各种骨折、骨关节结核、骨髓炎、骨肿瘤、严重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3、诊断不明的急性脊柱损伤。 4、有血液病或出血倾向的患者。 5、严重心、脑、肾等器质性疾病。 6、局部皮肤破损或皮肤病。

7、妊娠期妇女腹部、腰部、髋部及藉此敏感穴位。

细目三: 手法操作注意事项: 要点解析

1、串者处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情况下不宜产即按摩。 2、操作体们的选择要适当。

3、对体弱串者施术时手法剌激量应循序渐进。

4、损伤运动关节类手法要在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内和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进行。 5、按摩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对手法的反应,并随时调整手法强度与方法。 6、按摩操作的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细目四: 按摩介质: 要点一:按摩介质的概念

要点解析:按摩过程中涂技法在患病部位,以配合手法治疗,增强疗效的液体状,膏状润滑剂或药物制剂,称为按摩介质。

要点二:按摩常用介质及作用。 要点解析:

1、粉剂:如滑石粉,复季多用,有润滑,敛汗爽肤作用。

2、油剂:如按摩乳,四季可用,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作用的。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