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7《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7《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诵读品读诗歌,感受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2.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在诗意的想象中诗意的朗读诗歌。 2.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体味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

(二)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来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阅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查阅相关资料。

1 / 9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7《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初中时我们学过《桃花源记》,谁能说说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学生回答:景美,景色怡人;人美,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生活美,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人人劳动,丰衣足食,幸福安宁。

师:同学都回答的很好哦!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做两个选取题。

1.有两种人生道路:A.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B.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不上大学。

2.如果走入社会,有两条路:A.做官,有名有利 B.做农民,平平淡淡。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大家的选取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以前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取,但不同的是,他选取的是做农民。而且,他为自己的选取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简介作者、背景

师:咱们常常说鉴赏诗歌首先要知人论世,大家预习了课文,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陶渊明呢?

学生举手回答做相关的介绍,教师随机补充,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下相关资料。

2 / 9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7《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资料】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最杰出的诗人,号称“田园诗人”“隐逸诗人”“靖节先生”“五柳先生”后世称誉:“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马,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陶少年时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父亲早逝,家世没落,家境贫寒。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

陶29岁时出任江洲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到39岁时他曾亲自参加劳动,之后又出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这时他41岁。

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陶渊明死后,颜延之给他写诔文时,经与众友商议,因谥法中“宽乐令终”为“靖”,“好廉克已”为“节”,故私谥为“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陶渊明把自己参加劳动后的感受和对农事丰歉的喜忧,都反映在他的诗中。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新的一页,因而被后人尊称为我国

3 / 9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