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种志研究方法简介
一、何为教育人种志?
教育人种志研究旨在对教育领域中的教育现象、教育过程进行记录与解释。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教育研究从原先的以仿效自然科学的、定量化的研究原则为指导,转为注意定性研究。其中,以定性方法为主的人种学研究(Ethnography)在教育研究中愈来愈被广泛地使用。在《莱敦出版社英语词典》中,利用“为特定情境中的教育系统,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现象提供完整和科学的描述”来描述教育人种志的研究。该方法遵循归纳的逻辑,即从对某一特定教育情境的观察及分析中得出结论,从事实出发,进行整体探究,结果的陈述主要采用描述性语言。与针对个别变量进行研究的,以实验法为主要代表的定量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区别。
人种志研究最主要的特征在于:
(1)研究者作为研究工具:研究者长时间深入到教育情境中,成为重要的研究工具。研究者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三种角色:
A、作为某一学科的学者;
B、作为某一群体所在文化群的参与者;
C、在田野生活一段时间后,可能作为该文化的代言人。 (2)参与观察,进行较长时间的田野作业(Fieldwork)。研究者需要参与到被研究者所在的生活中进行参与观察,亲自去听、去观察教育现场中人们所说、所做、所用的一切。尽管,一些日志或档案资料也能帮助研究者去了解教育现象,但现场的观察和涉猎是必不可少的。而且,田野作业的进入原则是远足,而不是“偶尔的观察”或“仅仅是旅行”。 (3)强调对成果的解释和描述。人种志研究不仅强调研究的过程,参与观察,全方位收集资料,而且还强调对资料的描述和解释。这种被描述和解释后的资料被称为人种志研究的产品(Product),它是研究的产物,典型的以一本书呈现。该产品多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进行描述。
①
1
二、教育人种志的研究过程
教育人种志的研究,一般需要经过以下步骤,见下图:
搜集数据 和 资料 参与观察访谈调查收集人工制品确定教育现象教育主体发现问题形成假设数据资料有效性检验撰写报告寻找负面证据三角互证法绘制图形......以年代为序以论题为序......
1. 确定教育现象和教育主体,发现问题 在研究进行之前,确定研究的教育现象和教育主体。
例如,是描述一个教师的工作,还是反思电脑教学对班级的影响,或是探索一个农村中学的学生社会交往情况等等,并仔细分析这些教育主体和现象,发现需要研究的问题。
根据要研究的问题,计划整个研究。其中,需要明确采用的方法,时间的安排,媒体设备的选择以及可能涉及到的伦理问题。还要包括明确研究所涉及的人员,例如,谈话者、记录员、被访谈对象、协调人、被观察对象等等。
2. 形成假设,随着研究的进行不断修正假设
假设生成在教育人种志研究中是一个持续的活动。其他研究法则强调研
2
究之初,生成假设,然后研究的过程是检验假设的过程。而人种志研究过程可能伴随着没有假设,而随着研究的进行逐渐形成和不断修改假设。
3. 在自然的状态下,多元方式搜集数据和资料
人种志研究需要采用多元方法进行数据和资料的收集,这些方式包括:观察、访谈、调查、文档分析等。收集上来的资料一般被称为软材料(Soft media)。搜集资料是这一方法的关键步骤,也是提高研究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1)参与观察是人种志研究需要进行的,参与某一文化群体的生活,在参与观察中研究者自身的活动或带入的设备不能影响教育现场的自然性。
(2)访谈通常包括结构化访谈和非结构化访谈,以及追忆的访谈。访谈的目的是通过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和问题的探讨来交流搜集有关的资料。调查是通过结构化的问卷或者一些问题大面积地搜集有关的文化资料。
(3)收集人工制品也是一种重要的策略,资料一般分为档案类资料和教育产品。在教育人种志中,档案类资料主要包括教案、教育政策、教育文件、试卷等。产品则主要包括团体参与相关活动的成果,如学生的科研作品、教师自制的教具、教学课件等。
4. 对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验证、整理和分析
对数据和资料进行验证、整理和分析是教育人种志研究的重要环节。首先要对所获得数据和资料的有效性进行检验。
然后对所有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编码和整理。之后分析数据和资料的完备性,如果不够,则应补充相应的数据和资料。材料还要强调和背景的关联性。
为了便于分析,可以用表格对数据进行分类和记录。国外学者把之归为三种分析策略:
①寻找负面的证据,以驳斥特殊的或不一致的例子。
②运用三角交叉法,或三角互证法,即尽可能应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进行比较,以检验资料的可靠性;
③ 把有组织的资料集中起来,如绘制成图表、矩阵或流程图,以协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