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者核心素养模型构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校管理者核心素养模型构建

作者:奚亚英

来源:《教育》2017年第15期

学校管理者是学校发展的领航者与决策者,学校管理者的核心素养直接关系着学校发展的速度、力度与效度。2013年《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出台,标志着校长“专业人员”身份的确定,并对学校管理者提出了系统而全面的要求。学校应该建构起学校管理者核心素养的三维模型:人格修为素养、学科专业素养、学校管理素养。 人格修为素养

学校管理者的个性修养与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精神品位,影响着一个群体的道德品格。学校管理者的人格修为应该是一個学校的精神高地。

学校管理者应该具有胸怀与气度 学校管理者应该有天空般的胸怀,有海纳百川的气度。面对利益,能平衡心态,不患得患失;面对意见,能倾听吸纳,不斤斤计较;面对教师,能包容鼓励,不亲此疏彼;面对学生,能一视同仁,不区别对待。当教师取得成绩时,要发自肺腑地称赞,赞其长,避其短,要及时送上祝福,不要担心他们会超过自己;当教师们遇到挫折时,不要袖手旁观,要去关心他们,使他们始终感到你是他们坚强的后盾,不会因一时失利丧失奋斗的勇气和信心;当听到教师有不同声音时,要认真倾听,仔细辨别。

学校管理者应该具有胆识与气魄 分得清事情的主和次、本和末、源和流、重和轻、急和缓,善于抓根本、抓大事。敢于站在改革的风口浪尖,敢于立于管理的一线前沿。以独到的眼光衡量事物的发展状况,积淀、历练才能让自己成为有胆识、有气魄、有思想、敢作为的人。在顺境中,居安思危;在逆境中,迎难而上。以开拓者的形象、先行者的眼界、创新者的机智举着旗帜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学校管理者应该拥有梦想与情怀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教育:必要的乌托邦”这一命题。“必要的乌托邦”意味着管理者必须具有一种着眼于未来的梦想与情怀。个人的教育追求与学校的发展愿景相融合,学校管理者的管理主张与学校的文化追求相对接,以追梦者的姿态、以筑梦者的情怀执着前行。 学科专业素养

学校管理者,从其社会角色来看,首先是一名教师,其次才是一名学校管理者。如果学校管理者没有深厚的学科专业素养,就难以引领教师走上学术成长之路。

学校管理者应该要有学术研究的精神 学校管理者应该在所执教的学科、所擅长的领域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思考与成果表达。学校管理者要与时俱进,关注学科教学新动态、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发现自我发展的新领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校管理者应该要有专业学习的品质 有思想的学校管理者,往往是善于学习的管理者。学校管理者的思想修为不仅源自理论学习,还来自持续实践。要做读书的标杆与学习的榜样,勤于学习,乐于思考,让理论在研读中提高,灵感在研究中闪现,智慧在研习中碰撞,思想在研讨中产生。

学校管理者应该要有课程领导的能力 作为拥有学科教师背景的学校管理者,应该发挥自我的课程领导能力。在课程价值、课程规划、课程开发等方面进行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的思考与建构,并引领教师进行富有个性的底层实践,从而让每一位教师过上有尊严的专业研究生活。 学校管理素养

作为学校发展的领航人,学校管理者更应提升自我的管理素养。学校管理者的使命是在学校建设与管理中实施现代管理,兴办现代学校,培养现代人,为建设现代化国家服务。 目标与愿景 学校管理者应站在国家教育改革的高度来审视与规划学校未来。在传承与发展中,寻求到适切学校与自身成长的目标,描绘出共同发展的学校愿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国际化的民办学校,不仅有中国学生,还有来自美国、印度、西班牙等国家的学生。教师不仅有中国教师,也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教师。来自世界各国的师生让小小的校园成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学校不仅是一个物化的空间,更是一个成长的空间、一个生命的集合體,因而“学校中的儿童地球村”便成了师生共同的愿景。

规划与行动 学校管理者有责任对学校的文化建构、课程建设进行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提升课程资源的整合力,课程实施的执行力、评价力,课程文化的建构力,建构出属于这一所学校的独特而又完整的课程体系。并且能够从多个视角寻找学校愿景与个人目标的契合点,坚持不懈地跟进,以学校发展引领个人发展,以个人发展助推学校发展。

关系与协同 作为学校管理者,需要形成协同与合作的人际关系。挖掘、放大、盘活各种人力资源,借助教育专家的智力资源、上级领导的政策资源、师生家长的人才资源,在多方协同中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与超越 学校管理者要做改革的实践家、创新的行动者,善于发现新情况、找到新问题、关注新趋势,善于捕捉新机遇,采取新措施,建立新机制,在与时俱进中持续变革。学校管理者的思想应在学校办学中注入时代的活力,使传统与现代相融合,传承与创新相统一。 学校管理者要有战略思维,要因地制宜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要“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要具备思维空间的开放性,一方面要树立大教育观,把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社会教育联系起来,另一方面要跳出教育看教育,要把教育问题作为一个系统来思考,具有整体设计、系统规划、立体管理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