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初步具备一定的课堂常规,对音乐的感受力,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能自然、有表情地歌唱,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的能力。 二、指导思想

1.从音乐科的特点出发,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基础,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学科教学中。

2.正确处理知识的逻辑顺序,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教学内容,努力处理好内容的浓度和广度。

3.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 三、教材分析

由于学生还处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在本学期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的实施:

愉悦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歌曲的学唱、乐理知识的学习,都要使学生学的快乐。使他们能兴致勃勃,主动积极地投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以及创造音乐的活动中去。

艺术性:在教学中要通过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从而进行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本学期在上课同时我要注意加强巩固音高概念、巩固学生对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感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累积乐理知识。教材中的律动和舞蹈较多,应注意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节奏甚至歌词,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和自编能力。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教学目标

1.演唱:

(1)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演唱习惯。 (2)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 (4)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5)能够背唱4-6首歌曲。 2.演奏

(1)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2)能够用打击乐器表现一定场景。 3、综合性艺术表演

(1)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2)能够配合歌曲、音乐用身体做动作。

(3)能够与他人合作创编简单的律动、集体舞歌表演等。 4.识读乐谱

(1)复习简单的节奏符号,并能创作简短的节奏。 (2)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 5.创作实践

能够运用线条、色块或手势,来表现声音或音乐 五、教学措施

1.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信息科技与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六、本学期教学研究主题

本学期研究的课题《小学音乐竖笛课的实践与研究》,围绕课题安排各项活动和事项。

七、教学进度表 周 次 1 2 3 4 时 间 1/9--2/9 5/9--9/9 12/9--16/9 19/9—23/9 教 学 内 容 及 课 时 安 排 学生注册、教师报到、始业教育 聆听《童年的回忆》、表演《摇啊摇》 聆听《我们多么幸福》、表演《小酒窝》 聆听《草原放牧》、表演《草原上》 聆听《草原巡逻兵》、表演《我是草原小牧民》 聆听《同伴进行曲》表演《噢!苏珊娜》 聆听《船歌》表演《原谅我》 备 注 5 6 7 8 26/9—30/9 3/10—7/10 国庆节放假 10/10-14/10 17/10—21/10 表演《原谅我》 聆听《小放牛》,表演《放牛山歌》 聆听《牧歌》,表演《小牧笛》 聆听《妈妈之歌》,表演《妈妈的心》 聆听《小白菜》、《鲁冰花》 表演《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聆听《樱花》《雪花飞舞》 表演《四季童趣》 表演《捉迷藏》 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灵隐钟声》 表演《钟声叮叮当》 表演《美丽的黄昏》 聆听《对鸟》 表演《一只鸟仔》 聆听《空山鸟语》 表演《小乌鸦爱妈妈》 聆听《丰收之歌》《丰收的喜悦》 表演《桔梗谣》 表演《圆圆和弯弯》 9 24/10—28/10 10 31/10—4/11 11 7/11-11/11 12 14/11—18/11 13 21/11—25/11 14 28/11—2/12 15 5/12—9/12 16 17 18 19 12/12—16/12 19/12—23/12 音乐会准备 26/12—30/12 童心音乐会 2/1—6/1 期末检测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