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材分析报告

教材分析报告

一.教材分析名称:人教版高中新课标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分析报告 二.教材分析目的:了解教科书的内容、优点与局限、提出教材使用建议。 三.教材分析内容:人教版教材内容、结构特点分析与评价。 四.结构分析方法:结构分析法 五.教材分析过程及结论:

(1)总体分析:

这套教科书并没有一味追求内容和样式的“新”、“奇”、“特”,而是在坚持“守正”的基础上力求有所“出新”:这是本套教科书的一个基本特色。

“守正”,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严格遵循中学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注意继承我国高中语文教科书编制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适当考虑中学语文课程和教材改革的循序度和适用面。在这套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编写中,没有全盘推翻以往的教材体例,也没有轻易改变基本的教学内容,同时特别注意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教师的教学难度,从而使整套教科书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教科书体例的大体稳定和与现行高中语文教科书的衔接过渡。

“出新”,一是从整体面貌看,这套教材贯彻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主要精神,落实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突出了现代教育科学的理论方法,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二是从教学角度看,这套教科书注意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在内容体例和呈现方式上力求做到不拘一格、新颖活泼,并留有充分的选择空间和开发余地,以满足不同学校使用的实际需要。三是从学生角度看,这套教科书努力适应新时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扎实的基础性和灵活的选择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2)模块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的每一册都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 1.阅读鉴赏

“阅读鉴赏”包括“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用*号标出)”,同时后面还有“扩展阅读”和“名著导读”,这就形成了从课内到课外、校内到校外、单篇文章到整本书互相回环结合的阅读系列。为避免分量过重,“扩展阅读”部分单独成册,供学生在课外选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获益于课外。

每册的“阅读鉴赏”部分都安排了四个单元。其中两个单元侧重于“品味与赏析”,另外两个单元分别侧重于“思考与领悟”、“沟通与运用”。每个单元都有四篇精读和略读课文,教学中可以灵活处理,部分作课堂教学文选,其余的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必修教材中“阅读鉴赏”部分的单元安排见“表1”。 表1:“阅读鉴赏”内容安排表: 单元 第一册 第二册 第三册 第四册 第五册 品情感与意象情趣与理趣人物与环境性格与冲突情节与语言一 味(中外诗歌) (中外抒情(小说一) (中外戏剧) (小说二) 与散文) 赏写景与抒情含英咀华(诗感受与共鸣情思与意境披文入情(古二 析 (古代写景经、楚辞、汉(唐宋诗) (词曲) 代抒情散文) 散文) 魏六朝诗歌) 思品人与品文提要钩玄(古质疑解难(古理清思路(社融会贯通(文考(中外记叙代叙事散文) 代议论散文) 会科学论文、艺学论文) 三 与散文) 随笔) 领悟 沟博观约取(新对话与交流启迪与想像知人论世(古概括与归纳通闻、报告文(演讲) (科普、科代传记) (自然科学四 与学) 幻) 论文) 运用 2.表达交流 “表达交流”部分包括“写作”与“口语交际”两个板块。

教科书中关于“写作”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有三个子系统:首先是集中独立的“写作”专题,每册共安排了4个专题,5册共20个专题;第二个系统是与阅读整合在一起,在每篇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中也安排相应的写作练习,写一些读书笔记,强调读写结合;第三个系统与“梳理探究”整合在一起,安排了一些带有综合性、研究性的写作练习。这样安排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研究思考,同时引起学生更为浓厚的写作兴趣。

独立安排的写作专题的特点是:第一,过去的写作教材往往只着眼于写法,容易导致纯技术性训练。这套教科书中的写作专题,既讲“写什么”,又讲“怎么写”。也就是每一个专题开头都先提出“写什么”的问题,接着对“写什么”进行具体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带出“怎么写”,在写法上加以点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