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精品

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需要。

近年来,东坡乡始终把发展“三农”问题摆在首要位置,按照围绕“三农”调结构、抓特色、增效益的思路,认真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河谷光热资源,依靠科技进步,突出地方特色,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落实惠农政策,切实稳定民心,充分调动农民投身农业、开发农业的积极性,全乡农业产业化获得长足发展。

一、全乡概况**乡地处金沙江畔,位于武定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08公里,乡域国土面积168平方公里,东邻万德乡和发窝乡,南接田心乡和高桥镇,西与环州乡接壤,北与元谋县姜驿乡隔江(金沙江)相望,是武定目前唯一的民族乡。 境内居住着汉、傣、彝、苗、傈僳、拉祜、白等7种民族,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81%。

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勐果河、沙拉河、环州河三河南北纵贯全境,形成四山夹三河的低热河谷地形。

立体气候明显,最低海拔950米(甲利),最高海拔2240米(大荞地)。 年平均气温25—28℃,年平均降雨量580—650毫米,气候炎热,常年无霜,宜广泛种植香蕉、香巴蕉、花生、番茄、洋葱、玫瑰茄、芒果、人生果、酸角、冬早包谷、冬早蔬菜等各类多种经济林果及热区作物。

2019年,全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60个自然村,75个村民小组。 有4003户,14389人。

其中,农业户3659户,农业人口14032人,占总人口的957%。

现有耕地面积14845亩,其中水田5335亩,旱地9510亩,人均105亩。 粮食总产量598万千克,人均有粮353千克,工农业总产值517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全乡经济总收入为30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4元。 由于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农村发展后劲不足,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缓慢,乡级财政收支困难重重等诸多原因,故是一个集贫困、山区、民族、宗教为一体的典型的民族贫困乡。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近年来,我乡以优质香蕉、优质稻、冬玉米等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取得了较大进展。

通过认真总结我乡近十多年来冬农开发和热坝作物栽培经验,细化发展目标,狠抓措施落实,优化区域布局,发挥河谷优势。

在“优质化、市场化、产业化”上狠下功夫,在“优质率、商品率、增加值”上大做文章,突出重点,狠抓优质香蕉、优质水稻、优质菜豆、冬早玉米、热区水果基地建设,培育拳头产业,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区域特色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1、种植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按照“注重特色,突出重点,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坚持稳水稻,保香蕉,增定单,重冬季农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调整主要粮经作物的作物结构、品种结构。

到2019年优质稻面积达到3640亩,产量2055万公斤,产值30825万元;优质香蕉面积4020亩,产值350万元;冬玉米面积由1200亩,产值112万元,优质菜豆面积1000亩,产值161万元,花生1280亩,产值625万元。 我乡已经发展为全县最大的香蕉生产基地,粮经作物品种结构、品质结构明显优化。

2、科技措施、良种良法在农业产业化发展应用上成效显著一是加大了科技培训力度,做好新型农民培训。

2019年共组织各种培训350场(包括专题培训及以会代训)、黑板报48期,合计受训群众7600多人次,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种植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意识。

二是水稻良种桂朝系列、楚粳系列面积达4000亩,多蘖壮秧、扣种稀薄、单行条栽、双龙出海等措施的应用率达98%以上。 三是做好特产农业、订单农业的引导和指导服务工作。 配合县农广校完成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

共培训24场次,培训农户215人,合计150人毕业获得“绿色证书”。 3、特色、优势产业框架基本构建经过近十年的探索,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框架基本形成。

依托低冬季热河谷光温水资源,注重冬季农业开发,形成了河谷冬玉米、冬

番茄、优质菜豆为主的特色农业种植带,2019年发展种植了1100亩冬玉米,1000亩优质菜豆,350亩冬番茄。

利用夏季光热资源,在河谷两岸发展优质花生1200亩,玫瑰茄450亩,优质柑桔300亩,龙眼150亩,大青枣450亩,石榴450亩,形成了河谷热区水果种植带。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我乡农业产业化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诸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

表现为优势产业少且规模小,缺乏具有示范和品牌效应的基地典型,产业竞争力弱。

种植上依然以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种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