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文言实词虚词备考指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012年高考文言实词\\虚词备考指导

作者:张斌

来源:《语文建设》2012年第01期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历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重要考点,能力层级均为B级。 一、考点梳理

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应注意三个方面:第一,“常见文言实词”是指大纲规定的120个实词以及语文课本、读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340个常用实词。“常见文言虚词”即大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第二,实词虚词考查常有语境限制,应依据语境来理解识别其含义。第三,实词考查重点为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虚词考查重点为“之”“以”“而”“于”“其”“为”等热词。

高考对该考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文言实词每套试卷必考,出题方式都是从选文中选取四个句子来理解实词,且大都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文言虚词大部分省份设专题考查,题型相对稳定:①用两两比较的方法从选文中选出四个虚词,分别跟课文中相同的虚词进行比较:②选取同一材料的不同句子中的相同的文言虚词,比较其异同。 二、试题精析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屋比延烧.不足优也 比:并排。

B.臣请妇节,伏矫制之罪 矫:假托。 c.责大指而已 指:意旨。 D.亦不能夺之矣 夺:强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011年江西卷第10题)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用联想已知推断法,即联想课文中有关语句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本题D项中的“夺”,我们在《陈情表》中学过“舅夺母志”,夺:改变。本题中的“夺”与此同,故D项错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其顽,闭之空室中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因杂出经义目试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持之而泣,以告户部 农人告余以春及 D.乃知先生之深于经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011年高考安徽卷第5题)

[解析]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掌握。A项的第一个“之”是代词,这里指代先生;第二个“之”用在主谓间,取消甸子的独立性。B项第一个“因”是副词,相当于“于是,就”;第二个“因”是介词,相当于“通过,经由”。C项的两个“以”,都是介词,相当于“把”。D项的“乃”是副词,第一个相当于“才”,第二个相当于“竟然”。答案为C。 三、技法点拨

(一)理解文言实词技法点拨 1.代入检验法

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即将所给的义项放在具体语境中,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如理解“乃留愈幕府赞军事”(2011年全国大纲卷)中的“赞”的含义,把选项给的释义“辅佐”,代入检验,语意贯通,据此可判断是正确的。 2.联想迁移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联想教材例句

文言实词的考查往往是“课外内容课内考”,所考的实词基本都能在教材中找到例句。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如“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2011年重庆卷)与“籍吏民”(《鸿门宴》)中的“籍”意义相同,都是“登记”的意思。 (2)联想成语

成语大多来自文言文,借助这些成语中词语的意义,可以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如“泽命不渝,信也”(2011年山东卷)中的“渝”,我们可借助“矢志不渝”这个成语来推断:渝,改变、违背。

3.语境推断法

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如果释义能使语句畅通,那么,这个意义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如“以公少年易之”(2011年江苏卷)中的“易”有“更换、交换、改变、容易、轻视”等义,再根据文章语境“老吏曾腆侮法粥狱”,可推知这里应是“轻视,看不起”意思。 4.句式推断法

古人行文,喜欢用整齐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句,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且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这样我们就可以由已知的词性词义推测未知的词性词义。 (二)理解文言虚词技法点拨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推断。一般解题思路是:(1)检索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2)辨认课内语句的出处和意义、用法:(3)放回原文,结合较宽的语境加以代入、确认。以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题。 1.掌握常用意义

高考复习时若能熟记并掌握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试时就会得心应手。例如: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与“其诗亦怪怪奇奇”的“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或咎其欲出者

B.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