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库安全问题及其预防措施

油库安全问题及其预防措施

一、防油品中毒的措施

油品及其蒸汽具有毒性,特别是含硫油品及添加四乙基铅的汽油,毒性更大。轻质油品的毒性比重质油品的毒性小,但由于轻质油品挥发性大,空气中的油蒸汽浓度往往比重质油高,因此,危害性更大。大量的油品蒸汽若进人呼吸系统,会伤害人体器官,引起急性或慢性1一护毒,油库工作人员一般要采取以下措施防止中毒。 (1)加强防毒安全教育,定期测定工作场地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含量,使其不超过最大允许浓度。(2)确保技术设备密封严密,改进通风设备,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油管、油罐、油桶、油泵等设备应保证严密不漏,以减少空气中的油蒸汽浓度,特别要防止含铅汽油的泄漏。桶装库房、灌桶间、泵房应注意通风,以使油蒸汽消散。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应采取机械通风,禁止工作人员在无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进人罐内清除底油。严禁用嘴从胶管里吸取油品,禁止用含铅汽油洗手、洗机械零件、洗衣服等,脱下的衣服应在专门的地点保管。在吃东西、吸烟前必须用热水和肥皂仔细洗手,必要时用漂白粉溶液消毒。

(3)工作人员要穿戴防护用具,处理含铅汽油的工作人员,最好不吸烟,不喝酒,以免增加铅在人体内的溶解,刺激神经系统。 二、油库火灾和爆炸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原因分析

页 第 1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燃烧和爆炸的发生需要可燃物质、氧及点火能量。点火能量是油库发生火灾和爆炸的重要因素,它主要来源于雷电、静电、碰撞、人为火源和生产操作失误。 2、预防措施

(1)建立完善的防火防爆预防保证体系建立完善的防火防爆预防保证体系,将安全工作程序化并贯穿于牛,的全过程,科学严谨的过程控制,以最大限度地减小火灾和爆炸的隐患,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预防保证体系包括安全操作程序、安全管理程序、安全隐患检查程序、隐患纠正和预防程序、员工安全培训程序以及防火防爆预防保证体系评审程序Cz7。

(2)杜绝人为的点火能量来源油库发生的火灾和爆炸事故绝大多数是人为造成的,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引起的火灾和爆炸事故的比例极低。防止人为火灾和爆炸事故的根本途径是消除点火能量来源。防火防爆禁区内的人员严禁携带火种,机动车辆必须配置防火罩。由站、场、所的安全技术人员配合,结合设计图纸对作业区管道、设备的施工路线、地点和新旧系统连接点逐一对照,发现疑问现场提出,由设计单位出具变更联络单。不同的危险源(油、气、高压注水、稳定塔、分离器、油罐)要有不同的标记,采取不同的安全措施。例如,在天然气罐接头周围必须搭建防火墙;在地沟内对接油气管道时,必须先进行消防沙封堵,以防止油气弥满地沟引发爆炸;分解切割缓冲罐,必须强制通风48h,用仪器对气体浓度进行实时检测,即割开一条缝后立即对油气浓度实施不间断灭火和检测,直至前后割开两个洞形成

页 第 2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对流为止;储油罐区动火防火堤必须当日挖开,当日堵上,防止原油冒罐。现场完工后,应根据站、场提供的施工方案,编制可操作性安全技术措施,并报经相关主管部门审批后,对编制的安全措施的可行性进行二次现场认证。

三、雷电对油库的危害

雷电对石油库的危害性可归纳为直接雷击、雷电副作用、雷电波引入、反击4种形式,主要表现为放电时的各种物理效应和作用[3] (1)雷电流高压效应会产生几十万伏甚至数千万伏特的冲击电压,可以在瞬间冲击电气设备,烧毁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等设备及电气线路,引起绝缘击穿发生短路,导致着火、爆炸等直接灾害。 (2)雷电流高热效应主要是指雷电放出的几十至几千安培电流,有的甚至高达数万安培至十万安培,在极短时间内转换为大量的热能,在雷击点的高热量可导致金属熔化或气化,引发火灾和爆炸。 (3)雷电流机械效应主要表现为雷击物内出现强大的机械压力,致使雷击物产生严重扭曲、崩溃、撕裂、爆炸等现象,导致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4)雷电流静电感应可使被击金属设备感生出与雷电性质相反的大量电荷,雷电消失后金属物上感生的电荷却不能立即逸散,会产生高达几万伏的静电感应电压,可以击穿数十厘米的空气间隙,发生火花放电,导致火灾。

(5)雷电流电磁感应会在雷击点周围产生强大的交变电磁场,感应

页 第 3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