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每日一题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某日,济南(36°40′N,117°00′E)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测得该日济南正午太阳高度为55°,还测得该日济南日落时间比昨日早4分钟。据此完成1—2题。 1.该日,济南市

A.日出方位为东北方

B.日落时间比北京晚 D.昼长夜短,但昼长在变长

C.正午太阳高度比前一天大

2.该日济南日落时,北京时间最接近 A.18:00 30

【参考答案】1.A 2.B

B.18:30

C.19:20

D.20: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1

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

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示意图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考点,对其规律的把握主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3)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差相等的两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1)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地区白昼越长,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情况相反。

(2)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反之减小(简记为“来增去减”)。 3.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1)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由23°26′增大至46°52′),赤道上为23°26′,回归线上为46°52′。

(3)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和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6°52′)。

(3)南极圈以南和北极圈以北: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46°52′

2

减小至23°26′),极圈上为46°52′,极点上为23°26′。

(4)一个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

赤道地区为23°26′,热带地区为(当地纬度+23°26′);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地区为46°52′。

4.太阳直射点的确定方法

(1)纬度的确定

方法一:“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晨昏圈与纬线相切点的纬度(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方法二:通过节气来判断。夏至,太阳直射23°26′N;冬至,太阳直射23°26′S;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

方法三:根据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地纬度差计算。 方法四:“赤道处晨昏线与经线的交角(锐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2)经度的确定

基本原则: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经线。

方法一:晨线和赤道的交点(经度)向东90°或昏线和赤道的交点(经度)向西90°,即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方法二: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判断太阳直射的经线。 5.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

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如图所示: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 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

H=90°-AB纬度差=90°-(40°-10°)=60°。 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

H=90°-BC纬度差=90°-(10°+23°26′)=56°34′。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