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文献及翻译_液压系统Hydraulic system

液压系统(文献翻译) 1

液压系统 1绪论

液压站又称液压泵站,是独立的液压装置。

它按逐级要求供油。并控制液压油流的方向、压力和流量,适用于主机与液压装置可分离的各种液压机械上。

用户购后只要将液压站与主机上的执行机构(油缸或油马达)用油管相连,液压机械即可实现各种规定的动作和工作循环。

液压站是由泵装置、集成块或阀组合、油箱、电气盒组合而成。各部件功能为: 泵装置--上装有电机和油泵,是液压站的动力源,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油的压力能。

集成块--由液压阀及通道体组装而成。对液压油实行方向、压力和流量调节。 阀组合--板式阀装在立板上,板后管连接,与集成块功能相同。

油箱--板焊的半封闭容器,上还装有滤油网、空气滤清器等,用来储油、油的冷却及过滤。

电气盒--分两种型式。一种设置外接引线的端子板;一种配置了全套控制电器。 液压站的工作原理:电机带动油泵转动,泵从油箱中吸油供油,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站的压力能,液压油通过集成块(或阀组合)实现了方向、压力、流量调节后经外接管路并至液压机械的油缸或油马达中,从而控制液动机方向的变换、力量的大小及速度的快慢,推动各种液压机械做功。

1.1发展历程

我国液压(含液力,下同)、气动和密封件工业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为起步阶段;60~70年代为专业化生产体系成长阶段;80~90年代为快速发展阶段。其中,液压工业于50年代初从机床行业生产仿苏的磨床、拉床、仿形车床等液压传动起步,液压元件由机床厂的液压车间生产,自产自用。进入60年代后,液压技术的应用从机床逐渐推广到农业机械和工程机械等领域,原来附属于主机厂的液压车间有的独立出来,成为液压件专业生产厂。到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生产机械化的发展,特别是在为第二汽车制造厂等提供高效、自动化设备的带动下,液压元件制造业出现了迅速发展的局面,一批中小企业也成为液压件专业制造厂。1968年中国液压元件年产量已接近20万件;1973年在机床、农机、工程机械等行业,生产液压件的专业厂已发展到100余家,年产量超过100万件,一个独立的液压件制造业已初步形成。这时,液压件产品已从仿苏产品发展为引进技术与自行设计相结合的产品,压力向中、高压发展,并开发了

液压系统(文献翻译) 2

电液伺服阀及系统,液压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气动工业的起步比液压稍晚几年,到1967年开始建立气动元件专业厂,气动元件才作为商品生产和销售。含橡塑密封、机械密封和柔性石墨密封的密封件工业,50年代初从生产普通O型圈、油封等挤压橡塑密封和石棉密封制品起步,到60年代初,开始研制生产机械密封和柔性石墨密封等制品。70年代,在原燃化部、一机部、农机部所属系统内,一批专业生产厂相继成立,并正式形成行业,为密封件工业的发展成长奠定了基础。

进入80年代,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基础件滞后于主机的矛盾日益突出,并引起各有关部门的重视。为此,原一机部于1982年组建了通用基础件工业局,将原有分散在机床、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等行业归口的液压、气动和密封件专业厂,统一划归通用基础件局管理,从而使该行业在规划、投资、引进技术和科研开发等方面得到基础件局的指导和支持。从此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先后引进了60余项国外先进技术,其中液压40余项、气动7项,经消化吸收和技术改造,现均已批量生产,并成为行业的主导产品。近年来,行业加大了技术改造力度,1991~1998年国家、地方和企业自筹资金总投入共约20多亿元,其中液压16亿多元。经过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一批主要企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工艺装备得到很大改善,为形成高起点、专业化、批量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近几年,在国家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方针指引下,不同所有制的中小企业迅猛崛起,呈现出勃勃生机。随着国家进一步开放,三资企业迅速发展,对提高行业水平和扩大出口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和美国、日本、德国等国著名厂商合资或由外国厂商独资建立了柱塞泵/马达、行星减速机、转向器、液压控制阀、液压系统、静液压传动装置、液压件铸造、气动控制阀、气缸、气源处理三联件、机械密封、橡塑密封等类产品生产企业50多家,引进外资2亿多美元。

1.2目前状况

1.21基本概况

经过40多年的努力,我国液压、气动和密封件行业已形成了一个门类比较齐全,有一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据1995年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统计,我国液压、气动和密封件工业乡及乡以上年销售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国营、村办、私营、合作经营、个体、“三资”等企业共有1300余家,其中液压约700家,气动和密封件各约300余家。按1996年国际同行业统计,我国液压行业总产值23.48亿元,占世界第6位;气动行业总产值4.19亿元,占世界第10位。 1.22当前供需概况

通过技术引进,自主开发和技术改造,高压柱塞泵、齿轮泵、叶片泵、通用液

液压系统(文献翻译) 3

压阀门、油缸、无油润滑气动件和各类密封件第一大批产品的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并可稳定的批量生产,为各类主机提高产品水平提供了保证。另外,在液压气动元件和系统的CAD、污染控制、比例伺服技术等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果,并已用于生产。目前,液压、气动和密封件产品总计约有3000个品种、23000多个规格。其中,液压有1200个品种、10000多个规格(含液力产品60个品种、500个规格);气动有1350个品种、8000多个规格;橡塑密封有350个品种、5000多个规格,已基本能适应各类主机产品的一般需要,为重大成套装备的品种配套率也可达60%以上,并开始有少量出口。

1998年国产液压件产量480万件,销售额约28亿元(其中机械系统约占70%);气动件产量360万件,销售额约5.5亿元(其中机械系统约占60%);密封件产量约8亿件,销售额约10亿元(其中机械系统约占50%)。据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1998年年报统计,液压产品产销率为97 .5%(液力为101%),气动为95.9%,密封为98.7%。这充分反映了产销基本衔接。

我国液压、气动和密封工业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主机发展需求,以及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反映在产品品种、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以液压产品为例,产品品种只有国外的1/3,寿命为国外的1/2。为了满足重点主机、进口主机以及重大技术装备的需要,每年都有大量的液压、气动和密封产品进口。据海关统计及有关资料分析,1998年液压、气动和密封件产品的进口额约2亿美元,其中液压约1.4亿美元,气动近0.3亿美元,密封约0.3亿美元,比1997年稍有下降。按金额计,目前进口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约为30%。1998年国内市场液压件需求总量约600万件,销售总额近40亿元;气动件需求总量约500万件,销售总额7亿多元;密封件需求总量约11亿件,销售总额约13亿元。

1.3今后发展走势

1.31影响发展的主要因素

(1)企业产品开发能力不强,技术开发的水平和速度不能完全满足先进主机产品、重大技术装备和进口设备的配套和维修需要;

(2)不少企业的制造工艺、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都较落后,加上质量意识不强,导致产品性能水平低、质量不稳定、可靠性差,服务不及时,缺乏使用户满意和信赖的名牌产品;

(3)行业内生产专业化程度低,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严重,地区和企业之间产品趋同,盲目竞争,相互压价,使企业效益下降,资金缺乏、周转困难,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投入不足,严重地制约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以及竞争实力的增强;

液压系统(文献翻译) 4

(4)国内市场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国外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加上国内私营、合作经营、个体、三资等企业的崛起,给国有企业造成愈来愈大的冲击。 1.32发展走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液压、气动和密封产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发生较大变化,长期来以“短缺”为特征的卖方市场已基本成为以“结构性过剩”为特征的买方市场所取代。从总体能力看,已处于供大于求的态势,特别是一般低档次液压、气动和密封件,普遍供过于求;而主机急需的技术含量高的高参数、高附加值的高档产品,又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只能依赖于进口。在我国加入WTO后,其冲击有可能更大。因此,“十五”期间行业产值的增长,决不能依赖于量的增长,而应针对行业自身的结构性矛盾,加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也就是应依靠质的提高,促进产品技术升级,以适应和拉动市场需求,求得更大的发展。

2 液压在动力滑台上的应用

2.1 动力滑台介绍

利用有束缚力的曲线图和状态空间分析法对组合机床滑台的滑动影响和运动平稳性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建立了滑台的液压驱动系统一自调背压调速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数字仿真系统,分析了滑台产生滑动影响和运动不平稳的原因及主要影响因素。从那些中可以得出那样的结论,如果能合理地设计液压缸和自调背压调压阀的结构尺寸. 本文中所使用的符号如下: s1-流源,即调速阀出口流量; Sel—滑台滑动摩擦力 R一滑台等效粘性摩擦系数: I1—滑台与油缸的质量 12—自调背压阀阀心质量

C1、c2—油缸无杆腔及有杆腔的液容; C2—自调背压阀弹簧柔度; R1, R2自调背压阀阻尼孔液阻, R9—自调背压阀阀口液阻

Se2—自调背压阀弹簧的初始预紧力; I4, I5—管路的等效液感 C5、C6—管路的等效液容:

液压系统(文献翻译) 5

R5, R7-管路的等效液阻;

V3, V4—油缸无杆腔及有杆腔内容积; P3, P4—油缸无杆腔及有杆腔的压力 F—滑台承受负载,

V—滑台运动速度。本文采用功率键合图和状态空间分折法建立系统的运动数学模型,滑台的动态特性可以能得到显著改善。

在组合机床正常工作中,滑台运动速度的大小和它的方向以及所承受负载的变化都将以程度不同地影响其工作性能。特别是在工进过程中。滑台上负载的突然消失引起的前进以及负载的周期性变化而引起的运动不平稳性,都将影响被加工件的表面质量,在严重的情况下会使刀具折断掉。根据大连机床厂要求,作者采用有束缚力的曲线图和状态空间分析法建立组合机床滑台的新型液压驱动系统一自调背压调速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为了改善滑台的动态特性,有必要去分析找出滑台产生前冲和运动不平稳的原因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但那必须通过计算机数字仿真和研究得出最后的结果。

2.2动态数学模型

组合机床滑台的液压驱动系统一自调背压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如图I所示。这个系统是用来完成\工进一停止一快退”的工作循环。当滑台在工进时,三位四通换向阀处于图示右位,油泵的供油压力在滥流阀的有效作用下近似地几乎保持恒定,该油液流经过换向阀和调速阀后进入油缸的无杆腔,以推动滑台向前移动;与此同时,从油缸有杆腔排出的压力油经自调背压阀和换向阀流回油箱了。在这个过程中,两个单向阀和溢流阀的工作状态始终都没有任何变化。对与象组合机床滑台的液压驱动系统一自调背压调速系统这样的复杂非线性的系统,为了便于研究它的动态特性,建立一个仅着重考虑主要影响因素的合理简单的动态数学模型是尤其重要的[1][2]。从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的列举中可以得知:该系统的过程时间是远大于调速阀的过程时间的,当油缸无杆腔有效承压面积很大时,调速阀出口流量的瞬时的超调反映为滑台运动速度的变化是很小的[2]。为了更加拓宽和深入研究系统的动态特性,使研究工作能在微型计算机上有效地进行,本文章对原模型[2]做进一步简化处理,假定调速阀在系统的整个通过过程中输出时候恒定的流量,这被看作其为流源。这样,系统的动态模型的结构简图如图2所示,它是由油缸、滑台,自凋背压阀和联接管路等组成。。

功率键合图是一功效流图,它是按着系统的能量传递方式,以实际结构为基础,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