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习题解答(武汉大学教材)

仪器分析-绪论习题解答

1、解:以分析信号对质量浓度作图,可得校正曲线

X的质量浓度ci/μg·mL-1 0.00 2.00 6.00 10.00 14.00 18.00

分析信号的平均

Si 0.031 0.173 0.422 0.702 0.956 1.248

nS1.41.21.00.80.60.40.20.0-202468101214161820c?(cm?i?1ni?c)(Si?S)?c)2由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公式:

?(ci?1i

–1

将上面表格数据代入,可计算得到斜率m=0.0670 mL·μg

也可以由Origin作图软件作图,线性拟合,如上面右图所示,得线性方程为

S?mc?Sbl?0.0670c?0.030,线性相关系数R=0.99978。

(1) 根据IUPAC的规定,灵敏度的定量定义是校正灵敏度,它是指在测定范围中校正曲线的斜率。因此,校正灵敏度为0.0670 mL·μg –1。

cm?3sblm, 式

(2) 检出限是指能以适当的置信概率被检出的组分的最小量或最小浓度,公式

中sbl是在测定试样相同条件下对空白试样进行足够多次测定的标准偏差,m为直线斜率,将已知数据代入,可得检出限cm=3×0.0079/0.0670=0.35μg·mL-1 2、解:设Cu2浓度为

+

cx,则依题意信号正比于分析物的浓度,可得:

ST?k(cxVx?csVsVx?Vs)Sx?kcx (1)

分析信号S

3.26 4.80 6.41 8.02 9.56

(2)

标准苯巴比妥溶液体积V/mL

0.000 0.500 1.00 1.50 2.00

10

9

8

7S65430.00.51.01.52.0V(1)、(2)式联立可得: cx??SxcsVsST(Vx?Vs)?SxVx23.6?0.0287?0.50037.9?(25.0?0.500)?23.6?25.0?4?1?9.00?10mol?L

3、解:

以分析信号S对体积V作图,得线性方程为S?3.25?3.16V,由标准加入法计算公式可得未知物浓度c?3.25/3.16?2.000/50.00?10?0.410?g/mL。 设最小二乘方程为S?aV?b,则依题意可得:

3.26?0.000?a?b (1) 4.80?0.500?a?b (2) 6.41?1.00?a?b (3)

8.02?1.50?a?b (4) 9.56?2.00?a?b (5) 设

M?(3.26?b)?[4.80?(0.500a?b)]?[6.41?(1.00a?b)]?[8.02?(1.50a?b)]?[9.56?(2.00a?b)]22222 (6)

?M/?a?0令 ?M/?b?0 (7)

则可由数学推导计算得a=3.16 b= 3.25 把a=3.16分别代入(1)、(2)、(3)、(4)、(5)式分别得: b1=3.26, b2=3.22, b3=3.25, b4=3.28, b5=3.24

n?(bs?i?1i?b)2n?bb?i?1i标准偏差计算公式

n?1,其中

n,将数据代入可计算得到

s?0.02,因此可得最小二乘方程为S?3.16V?3.25?0.02 同理,由最小二乘方程可计算苯巴比妥浓度,其标准偏差为:

0.02/3.16?2.000/50.00?10?0.003?g/mL或0.02/3.25?0.410?0.003?g/mL。

{具体详细数学推导可见《分析化学》第五版 教材P69,

n?(Va?a,bi?1ni?V)(Si?S)nni的推导式为:?(Vi?1i?V)2b?

?Si?1?a?Vi?S?aVi?1

光谱分析导论习题解答

1、解:

??1?11.50?10?10(1)

??102?6.67?107

?9(2)??c/??3.0?10/670.7?10??1?1/3300?10?28?4.47?1014

(3)

??109?3030

?34E?h??hc/??6.626?10?3.0?108?10(4)

6889.95?10?(1.602?10?19)?1.80

2、解:由计算公式E?h??hc/?以及各能级跃迁所处的波长范围可得能量范围分别如下:

跃迁类型 原子内层电子跃迁 原子外层电子跃迁 分子的电子跃迁 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 分子转动能级的跃迁

波长范围 10nm?10nm 200nm?750nm 200nm?750nm 2.5?m?50?m 50?m?100cm

-3

能量范围/eV 1.26?10?1.2?10

6?1.7 6?1.7 0.5?0.02 2?10-2?4?10-7

6

2

由上表可以看出分子电子能级跃迁1?20eV分子振动能级跃迁0.05?1eV分子转动能级跃迁?0.05eV,其电子光谱,振动光谱以及转动光谱所对应的波长范围分别在紫外-可见区,红外区和远红外微波区。 3、解:棱镜的分光原理是光折射。由于不同波长的光有其不同的折射率,据此能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光栅的分光原理是光的衍射与干涉的总效果。不同波长的光通过光栅作用各有相应的衍射角,据此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

光栅光谱

Sin?与波长成正比,所以光栅光谱是一个均

匀排列的光谱

棱镜光谱

色散率与波长有关,为非均匀排列的光谱

光栅适用的波长范围比棱镜宽

n?sin?isin?r?cv光的波长越短则衍射角越小,因此其谱线从波长越短,其偏向角越大,因此其谱线从红

紫到红排列 到紫排列 复合光通过光栅后,中央条纹(或零级条纹)

为白色条纹,在中央条纹两边,对称排列着一级、二级等光谱,由于谱线间距离随光谱级数的增加而增加,出现谱级重叠现象

没有谱级重叠现象

4、解:

,式中n为折射率,

?i?为入射角,r为折射角,c为光速,v为玻璃介质中

的传播速度。

10-1

当n=1.7000,c=2.998?10cm?S,v?2.998?1010/1.7000?1.76?1010 cm?S

-1

6、解:光栅公式为:

n??d(sin??sin?)

式中n是光谱级次;?是入射光的波长;d是相邻两刻线间的距离,称为光栅常数;?为入射角;?为衍射角;?分别表示入射角与衍射角在法线的同侧、异侧。

d?1?5000?10sin60??7?将已知数据代入可计算得到

1?sin10?4.81?10?4mm,即刻痕间距为4.81?10-4mm,

则刻痕数为4.81?10?4mm?2080(条/mm)

7、8、解:棱镜光谱是非均匀排列光谱,棱镜的色散率随波长变化而变化。棱镜的材料不同,其色散率随波长的变化也不同,石英棱镜色散率短波大,长波小,色散率较大的波长范围为200-400nm,玻璃棱镜色散率较大的波长范围为400-780nm。因此,在400-800nm范围内棱镜单色器,用玻璃材料比用石英好;若光谱的工作光谱200-400nm,应选用石英材料作棱镜和透镜。 9、解: 棱镜的分辨率决定于棱镜个数m、底边长度b和材料的色散。即有

R?bdnd?或

R?mbdnd? (1)

由题意可得分辨这两条谱线所需的分辨率:

1R??d??2(460.20?460.30)460.30?460.20?4.6?103

则由(1)式可得石英、玻璃棱镜的底边长度至少为:

b1?b2?Rdn/d?Rdn/d??4.6?10/1.3?1033?4?3.5?10nm?3.5cm7

?4.6?10/3.6?10?4?1.3?10nm?1.3cm7

由光栅分辨率公式,R??/???nN,式中n是衍射得级次,N是受照射的刻线数,当n=1,则N=4.6?103,即光栅宽度为4.6?103/2000=2.3mm=0.23cm 【分析化学原理 呈性良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p288-292】 11、解:n??d(sin??sin?) (1)

?式中n是光谱级次;?是入射光的波长;d是相邻两刻线间的距离,称为光栅常数;为入射角;?为衍射角;?分别表示入射角与衍射角在法线的同侧、异侧。

d?1nr而光栅常数

nr 为刻痕数 (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