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野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2019年教育文档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野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概述

1943年7月,美国著名哲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创始人马斯洛在《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人类动机理论》的论文。在这篇论文里,他首次阐述了需求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一是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原始的需要,如对性、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的需求。二是安全需要。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比生理需要高一个等级。三是归属和爱的需要。这也是社交的需要,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真诚、信任、友情、爱情的需要,比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更令人难以捉摸。四是尊重的需要。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尊重别人并希望别人尊重自己。五是自我实现需要。这是最高等级的需要,即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能,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一般而言,低层次的需要得到相对满足之后,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在每一个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决定行为的产生。马斯洛认为:“人都潜藏着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

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大部分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会以良好的工作环境、优厚的福利待遇为追求目标,以职业的稳定和保障为追求目标,渴望良好的人际氛围,希望能发挥个体特长,实现自我价值。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困境分析 (一)学生层面

1.大学生缺乏自我了解,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大学生尚未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就业和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认为职业生涯规划作用不大。 2.大学生盲目追求功利,职业价值取向偏颇

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高度制约着其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当前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判断有金钱至上、权力至上的功利化倾向,不能很好地将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二)学校层面

1.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学科的设置不够规范

一些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刚刚起步,虽然设置了就业指导机构,也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缺乏相关专业的师资队伍。另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不够规范,内容空洞,形式单一,缺乏实践环节,只能流于形式,尚没有建立起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的求职和发展相脱节。

2.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于片面

在一项问卷调查中,在问及“学校是否有职业生涯方面的课程或讲座”时,13.68%的学生回答有,47.53%的学生回答没有专门的课程但偶尔有讲座,还有38.79的学生回答什么都没有;在问及对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的了解途径时,52.3%的学生回答主要是从网络包括网站和BBS上获得,14.26%的学生回答从讲座获得,17.73%的学生认为是从课堂上获取,15.71%的学生认为是凭自己的经验认识。据了解,很多高校都在大学一年级就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基本上是就业流程的讲解,课程设置单调。在学生临近毕业时才开设就业指导课,大多偏重于宣讲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而忽视了责任、担当、感恩、奉献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思想。 (三)家庭层面

高校对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引导,家庭也缺乏相关方面的教育,一直设计着孩子的人生轨迹。所以,在校大学生往往缺乏自我了解,不知道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所在,有的学生高考填志愿时学校的选择、专业的选择都是父母掌控的,缺乏明确的择业目标。

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示 (一)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倡导择业标准多元化

主体意识指主体的自我意识。它是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根据。高校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必须以学生为本,促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