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合集)温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22套合集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第Ⅰ卷 ( 共60分)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5分)

北京的糖炒栗子,过去讲究栗子是要良乡出产的。良乡栗子比较小,壳薄,炒熟后个个裂开,轻轻一捏,壳就破了,内皮一搓就掉,不“护皮”。据说良乡栗子原是进贡的,是西太后吃的“北方许多好吃的东西都说是给西太后进过贡”。炒栗子宋朝就有。笔记里提到的“栗”,我想就是炒栗子。汴京有个叫李和儿的,栗有名南宋时有一使臣(偶忘其名姓)出使,有人遮道献栗一囊,即汴京李和儿也。一囊栗,寄托了故国之思,也很感人。

栗子可以做菜。栗子鸡是名菜,也很好做,鸡切块,栗子去皮壳,加葱、姜、酱油,加水淹没鸡块,鸡块熟后,下绵白糖,小火 (mèn)二十分钟即得。鸡须是当年小公鸡,栗须完整不碎。罗汉斋亦可加栗子。 .我父亲曾用白糖煨栗子,加桂花, 。

1.材料一中加点字注音、波浪线处字形和横线处词语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jì 闷 甚美 B. jí 焖 美甚 C. jì 闷 美甚 D. jí 焖 甚美 2.第一段中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加以修改。(2分)

标点符号修改: 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5题。(7分)

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其基本特征为: ①字数相等。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联语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②词性相对。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需相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③囗囗囗囗。上下两联的结构应当一致,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等。如“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上下两联都是主谓结构,“青山”“白铁”都是主语,“埋忠骨”“铸佞臣”都是动宾结构的谓语,“有幸”“无辜”都是状语。④节奏相合。节奏是由停顿形成的,上下两联在哪里停顿,有几处停顿应当吻合。如前面所举对联依次都是二字一顿、二字一顿、三字一顿。⑤平仄相协。(解说略)⑥意义相关。上下两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上下两联在内容上的关系,比较常见的有三种。一是互补关系,即意思一致,相互补充。例如“甲”;二是对立关系,即意思相对、相反,像 “乙” ;三是承接关系,即一个意思分成两句来写,一前一后,相互承接, “丙” 就属于第三种。

贴对联时,上联居左,下联居右。 3.“③”后面的方格内应填写囗囗囗囗。(用正楷字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2分) 4.依据第“⑥”项的内容,请将下面几幅对联分别抄写在文段的甲、乙、丙处。(3分) (1)寒冬腊月不畏天寒地冻 暖春年头只见春暖花开 (2)白雪才铺黄土上 春风又到柳梢头 (3)杏花初落疏疏雨 杨柳轻摇淡淡风

5.英才中学初三年级正在举办拔河比赛,一班与三班僵持很久不分上下之时,观赛的同学有感而发,编了一幅对联的上联:神龙一条忽东忽西不见首和尾。请你补充下联。(2分) 下联:天兵两路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图一和图二,完成第6题。(3分)

图一 图二 6. 根据图一和图二的相关内容,写出图二中的(1)(2)(3)。(3分) (1) (2) (3)_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7—10题。(9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

>>鐏炴洖绱戦崗銊︽瀮<<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