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8届高三2.5模试题语文(含详细答案)

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8届高三2.5模试题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

1/15

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

(摘自2018年2月12日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永恒主题之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 B.文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荣誉。

C.文中引用《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意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

D.朱熹认为“君子”就是“品格高尚”的人,尽管他们们遭遇各不相同,但其“磊磊落落”中必然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引用张载名言,对其解释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B.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

C.文章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

B.先贤们]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而身处和平盛世的我们,更应该做好“爱国”的本分,这就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传承。

C.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

D.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中坚定信心,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信天游 范曾

2/15

书信,从远古到今天,牵动着人类的所有感情领域。大至国家之间的邦交战和,君王、首领的仪礼照会;小至情侣的脉脉絮语,诤友的滔滔雄词。它或如一阵春雨,润泽于龟裂的土地,友谊又抽丝吐绿;或如一片初雪,消融于寒梅的花蕊,爱情正孕芳播罄;也许它是一颗鹅卵般的冰雹,击碎了脆弱的心灵也许它果真是一块冷酷的冰,使生动的涟漪化为死般的岑寂,它托付给火光和利剑,使生灵涂炭、赤地千里;它托付给和平鸽和橄榄叶,使大地春回,繁花似锦。啊,书信,你是人类七情六欲的化身,你带给人类的欢乐和痛苦,一半对一半。杜甫等待着你,“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酈州的夜月多少次照耀过他失望而衰老的面容。《诗经》有云“岂不怀归,畏此简书”,又是一番得到书信时的沉重----故园桑麻是否依旧,梦中亲人是否安宁?

书信和等待成了同义词。人们,你等待什么?啊,数不清的前尘往事,说不尽的恩怨情愫,如烟如雾,如潮如流,人们等待着,等绿了芭蕉,等红了樱桃,等白了鬓毛,等老了韶光。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有的盛极而衰,有的否尽泰来。书信,人们珍爱着你,因为你曾经使他们这样那样的和大地、和人生联系着,你带给他们的悲苦和欢乐,随着时光的流逝,都已成了他们生命之海中的回忆的岛屿,时隐时现,永志难忘。

邮票,信札封面上的一朵奇葩异花,你已开放了一百五十年,世界统计学上最复杂的问题之一,莫过于对邮票数量的计算。以我浅陋的邮学常识和小学的数学水平进行总结,自以为得出颇近真实的数字,自古至今已印四千亿张邮票,好在诸位不会当真。试问,有什么艺术品,什么著述,什么印刷品,能打破这天文数字,而又有谁能代替邮票在人生中所起的无所不在、无所不至的无穷无极的功能?藏在信封里的或者是一位天生丽质的美人,一位英才盖世的枭雄,一位慈和的上帝,一位凶恶的魔鬼,一颗丧门星,一颗智多星,一个喜讯,一个噩耗,而贴在信封外的却概莫能外的是赏心悦目的艺术品。我敢说邮票的历史,便是人审美意识发展的一部浓缩了的历史。我知道了为什么各国邮票设计师们、画家们、工艺师们、技术师们、工人们如此殚精竭虑地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生命投入到这不足盈寸的画面之中,因为他们知道这一方天地所载负的人类感情的分量。

人们都艳羡大块文章,赞誉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所展示的波诡云诵的万千气象,赞誉那崇山峻岭般、长川大河般的艺术境界,然而殊不知另有一种要言不烦的精绝的艺术,着墨寥寥,尽得风流。韩愈的《获麟说》和刘禹锡的《陋室铭》,不宛如晶莹的钻石散发着熠熠的高贵光芒?归庄的《万古愁曲》和陈子昂二十二字的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对我的心灵有同样的震撼力。因此,原来判断艺术之优劣轩轾,不以长短计,不以面积计,不以厚薄计,不以大小计,可贵在它本身的质地。进而

3/1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