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质量通病防治手册范本

. . . . .

江苏省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第1章 总 则

1.1目的

为了消除江苏省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通病,促进江苏省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的不断提高,根据江苏省建筑施工的现状和特点,特此编写本手册。 1.2适用范围

本手册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筑工程和建筑设备安装工程。

本手册主要供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企业、工程监理和质量监督单位的有关人员使用。 1.3主要内容

本手册主要内容包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十个分部工程的质量通病,它们是: (1)地基与基础工程。 (2)主体工程。 (3)地面工程。 (4)门窗工程。 (5)装饰工程。 (6)屋面防水工程。 (7)建筑管道安装工程。 (8)建筑电气安装工程。 (9)通风与空调工程。 (10)电梯安装工程。 1.4编制依据

本手册主要是根据国家现行的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结合江苏省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现状及常见多发质量问题进行编写的。由于目前国家一些建筑类技术标准正在修编,本手册编写时尚无新版本,使用时,如与新版标准不一致,应按标准执行。 1.5使用要求

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关键在于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同时还应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

本手册虽然涉及建筑安装工程十大分部工程的常见多发质量问题,但由于地区、工程及施工人员水平的差异,具体工程中质量通病的发生会有所不同。为了增强质量过程控制的针对性,应根据每个工程的特点,找出可能发生的质量通病,确定质量控制点,参照本手册制定防治对策;并积极推广建设部十项技术,开展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克服质量通病,提高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水平。

第2章 地基与基础工程

2.1打入预制桩 2.1.1桩身质量差 1.现象

可编辑

. . . . .

桩几何尺寸偏差大,外观粗糙。施打中桩身破坏。 2.原因分析

(1)桩身混凝土设计强度偏低。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和原材料不符合要求。 (3)钢筋骨架制作不符合规范要求。 (4)桩身模板差,不符合规范要求。 (5)浇筑顺序不当和浇捣不密实。 (6)混凝土养护措施不良或龄期不足。 3.防治措施

(1)预制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

(2)原材料质量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要求,严格按照混凝土配合比配制。 (3)钢筋骨架尺寸、形状、位置应正确。

(4)混凝土浇筑顺序必须从桩顶向桩尖方向连续浇筑,并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实。 (5)桩在制作时,必须保证桩顶平整度和桩间隔离层有效。 (6)按规范要求养护,打桩时混凝土龄期不少于28d。 2.1.2桩身偏移过大 1.现象

成桩后,经开挖检查验收,桩位编移超过规范要求。 2.原因分析

(1)场地松软和不平使桩机发生倾斜。 (2)控制桩产生位移。

(3)沉桩顺序不当,土体被挤密,邻桩受挤偏位或桩体被土抬起。 (4)接桩时,相接的两节桩产生轴线偏移和轴线弯折。 (5)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障碍物,使桩尖挤向一侧。 3.防治措施

(1)施工前需平整场地,其不平整度控制在1%以内。

(2)插桩和开始沉桩时,控制桩身的垂直度在1/200(即0.5%)桩长内,若发现不符合要求,要及时纠正。

(3)桩基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开工前,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

(4)在饱和软土中施工,要严格控制沉桩速率。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以减少对邻桩的挤压偏位。

(5)根据工程特点选用合理的沉桩顺序。

(6)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7)沉桩前,桩位下的障碍物务必清理干净,发现桩倾斜,应及时调查分析和纠正。 (8)发现桩位偏差超过规范要求时,应会同设计人员研究处理。 2.1.3桩接头破坏 1.现象

沉桩时桩接头拉脱开裂或倾斜错位。 2.原因分析

(1)连接处的表面没有清理干净,留有杂物、雨水等。 (2)焊接质量差,焊缝不连续、不饱满,焊缝薄弱处脱开。

(3)采用硫磺胶泥接桩时,硫磺胶泥达不到设计强度,在锤击作用下产生开裂。

(4)采用焊接或法兰螺栓连接时,连接铁件不平及法兰平面不平,有较大间隙,造成焊接不牢

可编辑

. . . . .

或螺栓不紧。 3.防治措施

(1)接桩时,对连接部位上的杂质、油污等必须清理干净,保证连接部件清洁。

(2)采用硫磺胶泥接桩时,胶泥配合比应由试验确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夹箍内的胶泥要满浇,胶泥浇注后的停歇时间一般为15min左右,严禁浇水使温度急剧下降,以确保硫磺胶泥达到设计强度。

(3)采用焊接法接桩时,首先将上下节桩对齐保持垂直,保证在同一轴线上。两节桩之间的空隙应用铁片填实,确保表面平整垂直,焊缝应连续饱满,满足设计要求。 (4)采用法兰螺栓接桩时,保持平整和垂直,拧紧螺母,锤击数次再重新拧紧。

(5)当接桩完毕后应锤击几下,再检查一遍,看有无开焊、螺栓松脱、硫磺胶泥开裂等现象,如有发生应立即采取措施,补救后才能使用。如补焊,重新拧紧螺栓并用电焊焊死螺母或丝扣凿毛。

2.1.4桩头打碎 1.现象

预制桩在受到锤击时,桩头处混凝土碎裂、脱落,桩顶钢筋外露。 2.原因分析

(1)混凝土强度偏低或龄期太短。

(2)桩顶混凝土保护层厚薄不均,网片位置不准。 (3)桩顶面不平,处于偏心冲击状态,产生局部受压。

(4)桩锤选择不当,锤小时,锤击次数太多,锤大时,桩顶混凝土承受锤击力过大而破碎。 (5)桩帽过大,桩帽与桩顶接触不平。 3.防治措施

(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桩制作时要振捣密实,养护期不宜少于28d。 (2)桩顶处主筋应平齐(整),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保护层厚 度一致。

(3)桩制作时,桩顶混凝土保护层不能过大,以3cm为宜,沉桩前对桩进行全面检查,用三角尺检查桩顶的平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桩不能使用或经处理(修补)后才能使用。

(4)根据地质条件和断面尺寸及形状,合理选用桩锤,严格控制桩锤的落距,遵照“重锤低击”的原则,严禁“轻锤高击”。

(5)施工前,认真检查桩帽与桩顶的尺寸,桩帽一般大于桩截面周边2cm。如桩帽尺寸过大和翘曲变形不平整,应进行处理后方能施工。

(6)发现桩头被打碎,应立即停止沉桩,更换或加厚桩垫。如桩头破裂较严重,将桩顶补强后重新沉桩。 2.1.5断桩 1.现象

在沉桩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贯入度突然增大。 2.原因分析

(1)桩身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要求,或原材料不符合要求,使桩身局部强度不够。

(2)桩在堆放(搁置)、起吊、运输过程中,不符合规定要求,产生裂缝,再经锤击而出现断桩。

(3)接桩时,上下节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而产生弯曲,或焊缝不足,在焊接质量差的部位脱开。

(4)桩制作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值,沉桩时桩身发生倾斜。

(5)桩的细长比过大。沉桩遇到障碍物,垂直度不符合要求,采用桩架校正桩的垂直度,使桩身产生弯曲。

可编辑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