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练习题

元,个人储蓄4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 )。

A、500美元 B、480美元 C、470美元 D、400美元 21、下列项目中,( )不属于要素收入,但要计入个人收入(PI)之中。 A、房租 B、养老金 C、红利 D、银行存款利息 22、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 A、NNP B、PI C、DPI D、NI

23、下列各项指标中,( )是由现期生产要素报酬加总得到的。 A、NI B、GNP C、DPI D、NNP

24、按百分比计算,如果名义GDP上升( )价格上升的幅度,则实际GDP将( )。 A、小于,下降 B、超过,不变 C、小于,不变 D、超过,下降 25、用所有厂商的收入扣除使用的中间投入品成本来计算GDP的方法是( )。 A、最终产品法 B、个人收入法 C、收入法 D、价值增加法 26、对GDP计算采用的收入法或支出法( )。

A、是用来衡量GDP的不同方面,因而彼此并不关联 B、是衡量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的方法 C、如果GDP以实际价格衡量,则二者相等;如果GDP按名义价格衡量,则二者不相等 D、与流量循环模型毫无关系

27、下列说法中,( )不是GDP的特征。

A、它是用价值量测度的 B、它测度的是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C、它只适用于给定的时点 D、它是从地域角度衡量的 28、经济学上的投资不是指( )。

A、企业增加一批库存商品 B、家庭购买公司债券 C、企业购买一辆轿车 D、居民购买一套新建商品房 29、最终产品法是将以下各项加总起来计算GDP的,只有( )除外。 A、消费 B、投资 C、出口 D、政府购买 30、以下( )是存量。

A、失业人数 B、投资 C、国民生产总值 D、国内生产总值 31、以下( )是流量。

A、失业人数 B、投资 C、储蓄余额 D、资本规模

32、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固定时期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净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2002年生产的一辆汽车在2003年第一次售出了,应该记入2003年的GDP,因为当它第一次出售时才成为一种最终产品

B、当上海市政府购买了一座当年新建民用住宅楼时,中国GDP和住宅投资都增加了 C、国民生产净值总是大于一国的总收入,因为存在着折旧

D、如果林场把1000元的木材卖给了木匠,而木匠又用这些木材加工了价值5000元的家具,则该国GDP增加了5000元

34、当消费函数为C=3+5Y,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都可能 35、潜在国民生产总值是指( )。

A、一国居民在一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物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总和

B、如果劳动和资本设备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一国居民在一特定时期内所能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总和

C、一国居民在一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物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过的数值总和 D、一国居民在一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物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总和扣去折旧的部分 36、如果在消费—收入图形上,消费曲线向上移动,这意味着消费者( )。 A、由于减少收入而减少储蓄S B、由于增加收入而增加了储蓄S

C、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S增加 D、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S减少 37、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 )。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 38、如果投资支出I突然下降,那么凯恩斯模型预期( )。

A、国民收入将开始持续下降,但最终下降量将小于投资I的下降量 B、国民收入将迅速下降,其量大于投资I的下降

C、国民收入将迅速下降,其量小于投资I的下降量,但将没有进一步下降趋势 D、国民收入将开始持续下降,直至下降量大大超过投资I的下降量 39、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的关系是( )。 A、两者完全等同

B、除了特殊失衡状态,国民收入均衡水平通常就意味着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水平 C、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完全不可能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 D、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 40、在45度线图中,消费函数与45度线相交点的产出水平表示( )。 A、净投资支出I大于零时的产出水平 B、均衡的产出水平

C、消费C和投资I相等 D、没有任何意义,除非投资I恰好为零 41、实际国民收入水平高于均衡水平,意味着( )。 A、计划储蓄S大于计划投资I

B、计划消费支出C的总额超过计划投资I的总额 C、国民收入偶然沿着消费曲线超过收入均衡点

D、计划投资I总额和计划消费C总额之和超过均衡国民收入水平 42、如果由于投资支出下降而导致国民收入下降,可预期( )。

A、消费C和储蓄S将上升 B、消费C和储蓄S将下降

C、消费C将下降,但储蓄S将上升 D、消费C将上升,但储蓄S将下降

43、在一个不存在政府和对外经济往来的经济中,若现期国民收入水平为5000亿元,消费者希望从中支出3900亿元于消费,计划投资支出总额为1200亿元,这些数字表明( )。

A、国民收入不处于均衡水平,将下降 B、国民收入不处于均衡水平,将上升 C、国民收入处于均衡水平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44、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可以预期这将导致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增加( )。 A、20亿元 B、60亿元 C、180亿元 D、200亿元 45、在国民收入和生产中的个人储蓄可以明确表示为( )。 A、家庭所有资产的总额

B、当期所得收入中不用于消费部分

C、当期所得收入中仅用于购买证券或存入银行的部分 D、家庭所持有的所有资产总额减去他们的负债总额

46、如果人们不是消费其所有收入,而是将未消费部分存入银行或购买证券,这在国民收入中和生产中是( )。

A、储蓄而不是投资 B、投资而不是储蓄

C、既非储蓄又非投资 D、存入银行是储蓄,但购买证券是投资 47、经验表明长期消费函数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所以( )。

A、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B、边际消费倾向等于平均消费倾向,且为常数 C、边际消费倾向大于平均消费倾向 D、平均储蓄倾向等于1 48、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负,则( )。

A、边际消费倾向等于1 B、边际消费倾向大于1

C、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 D、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小于1

49、若一个家庭收入为零,消费支出为2000元,当家庭收入为6000元,消费为6000元,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那么其边际消费倾向为斜率为( )。 A、2/3 B、4/5 C、1 D、3/4

50、关于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间的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MPC增加,则MPS也增加 B、MPC+APC=1 C、MPC+MPS=APC+APS D、MPC+MPS>APC+APS

51、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则意味着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使意愿的消费支出( )。 A、增加,但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B、增加,但幅度等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C、有所下降,这是由于收入的增加会增加储蓄 D、保持不变,这是由于边际储蓄倾向同样小于1 52、边际消费倾向的值越大则( )。

A、总支出曲线就越平坦 B、边际储蓄倾向的值越大 C、乘数的值就越小 D、总支出曲线就越陡峭 53、( )可以引起消费函数向上移动。

A、现期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B、预期未来收入增加

C、利率上升 D、以上三点都不能引起消费函数移动

54、在四部门经济中,假设其他条件不变,I、S、G、T和M同时增加,则均衡收入( )。 A、保持不变 B、趋于增加 C、趋于减少 D、变化趋势不能确定 5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两部门经济均衡的条件是在利息可变的条件下得出的 B、三部门经济均衡条件是在利息率即定的条件下得出的 C、均衡的国民收入总是与利率无关

D、若利息率发生变动,均衡国民收入也会相应的变动 56、下列关于均衡产出水平表述错误的是( )。

A、计划支出和计划产出相等 B、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0 C、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D、计划存货投资等于0 57、如果计划投资大于计划储蓄,那么( )。

A、产品供过与求,企业会减少生产 B、产品供求相等 C、产品供不应求,企业会扩大生产 D、不确定 58、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如存在线性关系,那么( )。 A、边际消费倾向不变 B、边际消费倾向递增 C、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D、上述说法都不对 59、在四部门经济中,( )会使国民收入下降。

A、税收增加 B、净出口提高 C、边际进口倾向下降 D、边际消费倾向提高

60、如果与收入无关的消费为420亿元,投资为150亿元,边际消费倾向为0.8。那么,在两部门经济中,

均衡收入水平为( )。

A、712.5亿元 B、2850亿元 C、1600亿元 D、7230亿元 61、线性消费曲线与45度线之间的垂直距离是( )。 A、自发性消费 B、总消费 C、收入 D、储蓄 62、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是( )。 A、投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预期

B、消费需求变化得如此反复无常以至于它影响投资 C、政府开支代替投资,而政府开支波动剧烈 D、利率水平波动相当剧烈

63、按照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当利率降低时,人们的储蓄水平将会( )。 A、上升 B、不变 C、下降 D、不确定 64、IS—LM曲线表示满足( )的关系。

A、收入—支出均衡 B、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 C、储蓄与投资均衡 D、以上都对 65、在IS曲线上存在储蓄与投资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有( )。

A、一个 B、无数个 C、一个或无数个 D、一个或无数个都不可能 66、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 A、右移10亿美元 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投资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投资乘数乘以10亿美元 67、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均衡出现于( )。

A、各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 B、一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

C、各种收入水平和一定利率水平上 D、一种收入水平和各种利率水平上 68、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 )。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 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 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右移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左移 69、在以下几种情况,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 A、边际消费倾向为0.8 B、边际消费倾向为0.75 C、边际消费倾向为0.6 D、边际消费倾向为0.4

70、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 A、交易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交易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交易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交易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71、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是指( )。

A、所有的人都有工作 B、所有的劳动力都有工作 C、只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D、失业率低于3% 7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为零 B、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并不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C、经济学家一致认为物价上升就是通货膨胀

D、如果宏观经济均衡处于其长期总供给曲线上,那么经济中的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 73、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 )。

A、大于1 B、小于零 C、小于1 D、等于1 74、总支出曲线的斜率等于( )。

A、边际支出倾向 B、边际消费倾向 C、边际储蓄倾向 D、边际进口倾向 75、消费者储蓄增多而消费支出减少,则( )。

A、 国民收入将下降,但储蓄S将不变 B、国民收入将下降,但储蓄S将上升

C、 国民收入和储蓄S都将下降 D、国民收入不变,但储蓄S下降 76、如果国民收入是均衡水平,则要求( )。

A、收入总额必须正好等于计划消费支出加上计划储蓄支出 B、国民收入总额必须正好等于计划储蓄总额与计划投资之和 C、消费者支出总额必须正好等于收入的收支均衡水平

D、所得收入总额必须正好等于全体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加上计划投资 77、在封闭型经济中的资本市场。预算赤字的上升引起储蓄变动,它将使( )。 A、利率和投资上升 B、利率上升,投资下降 C、利率和投资下降 D、利率下降,投资上升 78、当中央银行降低利率时,这属于( )。 A、产出市场的行为,目的在于影响资本市场 B、资本市场的行为,目的在于影响资本市场 C、资本市场的行为,目的在于影响产品市场 D、产品市场的行为,目的在于影响产品市场 79、在进行投资之前,企业必须( )。

A、预计未来的收益 B、预计未来的成本 C、考虑通货膨胀,来未来的收益和成本作调整 D、以上都对 80、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

A、价格水平下降 B、可支配收入增加 C、储蓄增加 D、投资增加 81、根据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因素是( )。

A、价格水平下降 B、可支配收入增加 C、消费增加 D、投资增加 82、引起IS曲线向右方移动的原因是( )。

A、对未来利润预期变得悲观 B、政府削减国防开支

C、其他国家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D、实际货币需求大于实际货币供给 83、引起IS曲线向左方移动的原因是( )。

A、政府决定修建一条高速公路 B、政府决定降低个人所得税 C、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 D、本国汇率上升

84、在IS—LM模型中,利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是( )。 A、互为因果,相互影响

B、利率为原因,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为结果,前者决定后者 C、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为原因,利率为结果,前者决定后者 D、没有任何关系,各自独立决定

85、LM曲线上每一点表明实际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供给相等。假定实际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不变,但物价水平上升了,这时LM曲线将(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不变 D、不确定 86、当位于IS曲线和LM曲线右方时,意味着( )。 A、投资大于储蓄,实际货币需求大于实际货币供给 B、投资大于储蓄,实际货币需求小于实际货币供给 C、投资小于储蓄,实际货币需求大于实际货币供给 D、投资小于储蓄,实际货币需求小于实际货币供给

87、当经济不在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时,就会发生自发的调节过程。假设现在经济处在LM曲线上,但在IS曲线的左方,那么调节过程就将是( )。 A、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上升 B、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下降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