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疆域极盛时

明代辽东

明朝的疆域极盛时,北控蒙古、西有西域、东北征服女真、西南管辖西藏、南方建立了交郡,其间又有郑和远航扬威于海外,号称 「四海咸宾」,实远逾于唐,而不逊于清。明朝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卫所制度和土司、土官制度,促进了中华多民族的统一和发展。

-------------中国国际友谊博物馆馆长毛佩琦教授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首在文化成就的灿烂,为世界贡献良多;文明的悠久绵长,为现世唯一没有断绝的文明实体;历史记忆完整、史学传统丰厚,不断团结感化倾慕中国文明的有志之士,来维护中国、重建中国。而不在征服侵略、夸耀疆土广大。疆土广大仅仅是后来的既成事实而已。

国家的力量和疆土不单讲求面积,明朝时候国家税收主要来自江南的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杭州、湖州、嘉兴七个府,这七个府面积约不到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耕地约占全国的17%,人口约占全国的15%,但是税收长年占全国的36%-50%。现在蒙古土地面积大,可它绝对是个小国。

而明的文化疆土更是广大,影响遍及亚洲,这些\软实力\,政治价值的吸引力、文化感召力等,像信用一样,蓄积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但丧失则很快,沦为野蛮人的奴隶,华夏文明被压制的奄奄一息,充满病态,这些\软实力\已经丧失殆尽。

以来在某些偏听偏信的人心里,朱元璋搞定纳哈楚平定辽东的历史,是吹牛吹出来的。

明成祖完全毁灭黄金家族的声威和蒙古首都和林,收复广大北方领土是吹牛吹出来的。

明代在辽东废州县,立军卫制,修边墙,实行军垦,使辽东地区城镇林立,农业发达,工商业进一步发展。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伊始,便对辽东用兵。1370年元朝辽阳行省平章刘益投降明王朝,朱元璋下令设置辽东卫指挥司,任刘益为指挥同知。败走辽阳的元将洪保保不满,密谋刺死刘益,投奔元将纳哈出。同年明廷又建立辽东指挥使司,任马云、叶旺为定辽都卫指挥使,在老鸦山寨(辽阳东)击溃元将高家奴,先后占领辽阳、沈阳等地。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设立辽东都司,治辽阳,辖有二十五卫二州。辽阳是明朝统治辽东地区的军事重镇,又是辽东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以辽阳中心设有六个卫一个州。

定辽前卫,洪武八年(1375年)置,治所今辽阳城东北。

1 / 5

定辽后卫。洪武四年(1371年)置辽东卫,1375年辽东卫迁盖州后,改称定辽后卫,洪武九年(1376年)盖州卫成立后,定辽后卫迁到辽阳,不久被裁撤。

定辽左卫、定辽右卫,洪武六年(1373年)置于辽阳城内,其位置定辽左卫在都司西南,定辽右卫在都司西。

定辽中卫,洪武十七年(1384年)置于辽阳城内,其位置在都司东南。

东宁卫,洪武十三年(1380年)为安置内附的女真人、高丽人,设置东宁千户所。1386年置东宁卫,卫治在都司北。

自在州,永乐七年(1409年)明朝为安置内附的女真人,在开原城设置。正统二年(1437年)迁到辽阳,置辽阳北城。

明朝立国后,注意经营北方边防。在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长达万里的防御线上,设置了9个国防重镇,辽阳是其中之一的辽东镇。同时,还在东北各要塞修建了18座城池,辽阳城是其中最大的一座。据《辽东志》记载,辽阳城从洪武五年(1372年)至十六年,历时十余载,在旧城址的基础上,几经修筑和扩建而成为砖石结构,周长24里多的方城。

当时辽阳6卫屯田5700多顷,对移民屯田实行10年后收租政策,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手工业、商业随之振兴。是明朝在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军事指挥中心。

铁岭这个地方为什么叫铁岭?大概很多生活在铁岭或到过铁岭的人都这样问过。有人推测此地或有铁矿,因铁而得名。

也有一些民间传说,例如说在铁岭城内钟鼓楼那的一条路坚硬如铁,别的路到春天时大多都翻浆,而唯有那条路从不翻浆,所以就把这儿叫做铁岭云云。其大抵是望文生义,并不确切。其实,现今铁岭一名与铁毫无关系。

铁岭这个名字,很普通很平常;但在这个平常的名字之中,蕴含着的是铁岭的历史和文化。做为一个铁岭人,如果对铁岭这个名字无所了解,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铁岭是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古城。这个地方如果从置邑时候算起,应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以前这个地方不叫铁岭。以铁岭为名,是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而真正的铁岭也不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今天所以叫做铁岭,这既有偶然的历史机缘,也是明朝军事体制留下的纪念。

明朝之前,这里曾先后有银州、新兴等名字。银州是辽代所设,《辽史》中有\银州本渤海富州,太祖以银冶更名\的记载;说的是银州之前曾名富州,但富州不在今辽宁而在黑龙江。银州是辽代将原在黑龙江流域的富州更名南迁的名字,其详可见本篇《富州与银州》一章。辽灭亡后到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中

2 / 5

间经历金、元二个朝代。金朝废银州改为新兴县(《金史·地理志》),金、元二朝这三百年间一直用新兴这一名字,新兴县亦被称为古银州。明朝建立之后的第26年,这个被称作\古银州\的地方开始有了铁岭这个名字。

明朝为什么把古银州改成了铁岭?这须对明朝的军事体制稍加说明,因为铁岭这个名称主要缘于明朝的军事建置。

铁岭原为\铁岭卫\的简称,如同天津原为天津卫、沈阳原为沈阳卫一样,原来都是明朝军事组织的名称。明朝的军事建制比较特殊, 它没有采用前朝如《水浒传》中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所在的那种\禁军\制,也没有采用更早时候的\左、右军\或\三军\那种军制形式。朱元璋创立了一种将屯田与防卫相兼的新军事体制,史称\卫所\制。

\卫\和\所\都是军事单位,其中\所\又分为千户所和百户所。从人数上看,\卫\大约相当于现今的师,千户所大约相当于团,百户所大约相当连。按明初的编额定员,大致5600人为一卫,1120人为一千户所,112人为一百户所。通常,每卫辖五个千户所,每千户所下辖十个百户所,百户所下辖二总旗、十小旗;每总旗50人,每小旗10人。卫所设卫指挥、千户、百户等官。(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下册37页)

卫所的军士全都别立户籍,且分有土地,称做军户。军户都是专职且世袭;一经签派为兵,就不能随意脱籍。平时,卫所以大部分军户种地,屯田自养,以少部分军户训练并担当防务。军饷大部由屯田所得自补。

卫所之上设都指挥使司,通称都司;明初全国共设17个都司和3个行都司。中央设中、左、右、前、后五军都府专门管理都司和卫所。在五军都府之外有兵部,二者互为制衡。卫所中的指挥、千户、百户等官只负责平时操练和巡防,遇有战事,须听由兵部派出的总兵官指挥。这样,兵部、都府、总兵官、卫指挥等都不能独专军权。据《明史·兵志》载,洪武二十六年,全国设内外卫329个,单独的千户所65个;明建国之初,大约有军队180多万,这些军队全部都编制在卫所之中,铁岭卫就是其中之一。

明朝收复东北的时间比关内晚。明朝建立於公元1368年,当时东北地区还在元朝辽阳行中书省平章刘益手中,洪武四年二月,刘益派人携辽东地图和钱、粮、马簿册,向明请降。明朝遂在辽阳置辽东卫指挥使司,委刘益为指挥同知,仍驻辽阳。这是明朝接管辽宁与在辽东置卫的开始(《明太祖实录》卷61)。

不久,元朝旧部平章洪保保杀了刘益,后投元将纳哈出;朱元璋得知后,一面派人招降纳哈出,一面派马云、叶旺二人领兵从山东渡渤海进入辽阳,将辽东都卫改为定辽都卫。洪武八年,明在全国变更体制,设都指挥使司,定辽都卫遂改为辽东都指挥使司,统领东北各地卫所。当时辽东都指挥使司辖境\东至鸭绿江,西至山海关,南至旅顺口,北至开原\(《明史·地理志》)。辽东都指挥使司的基

3 / 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