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设计1 人教版

体验爱、感受美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设计

九江市十一中 王双惠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对7-9年级阅读的要求中谈到以下几点: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4、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新课文,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童话作品。我国著名的童话诗人金波讲述了一个盲孩子在他的影子的帮助下寻找到光明的故事,歌颂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帮助,启发我们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在这篇童话中,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营造了一个纯真、温馨、充满绚丽色彩的意境,美的意境和美的语言能给读者以美的熏陶。新的一轮语文教学改革注重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过程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但教材又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性的例子,从不同的方面着眼,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如何用好这个例子,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从而最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中,我力图让学习变成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突出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和研究等认知过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学目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采用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方法,注重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关注着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在对文本的发现、探究、研究过程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尊重、赞赏每一个学生,积极地帮助、引导每一个学生自己独立地学习,让学生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在体验中主动的独立学习,并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索,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体会盲孩子的心情变化。 2、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3、体验文章美的意境、美的语言、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4、迁移感情,着重体会生活中点滴的爱,学会理解爱、体会爱。 教学重点:

1、对文章“三美”(立意美、意境美、语言美)的感悟。 2、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概括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台湾《中华儿童百科全书》中解释“童话”为:“童话就是写给小孩子看的故事,不过这故事并不是普通的故事,也不是真的故事。这故事是想出来的最可爱的故事。这故事把天底下所有的东西都当作人来看待,让所有的东西相互交朋友,让好的愿望能实现,让一切有趣的事情能够发生。”大家一定看过很多童话吧。

在童话里,灰姑娘有了漂亮的水晶鞋;白雪公主死而复生,战胜了恶毒的王后;小丑鸭变成了白天鹅……今天让我们追随诗人金波的笔触,一起走进《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所营造的这个温馨的童话世界吧。

整体感知:

1、默读(或自由地小声朗读)文章,提出疑问或表达自己的感悟。教师指导,要抓住盲孩子的情绪变化的关键语句,可从文章内容、文章立意、文章意境、文章语言等多方面考虑提问。

(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2、采取自由提问(可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分析文章。

教师指导:有人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困难。这就是说大家要学会提问,要善于提问,相信自己有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的提问、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就要给予肯定)。

3、分析归纳学生问题,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三美”(即立意美、意境美、语言美)引导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

(引入多媒体课件)

①学生理解意境美,可从盲孩子热爱生活,渴望光明,情调轻松欢快,情境多姿多彩方面理解。如:“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采摘野花野果”、“听潺潺的流水声”、萤火虫“幽蓝”“翠绿”的光,以及太阳、月亮、“弯弯的彩虹”、“各色花朵”、“绿草”、“露珠”等,这一些就构成了一种绚丽的、诗情画意般的境界。

②学生可以从个人角度举例分析美的语言,不强求一律。例如:

◆全篇几乎都由短句构成,好读,不拗口,如“他还看见了天上出现了弯弯的彩虹。”“他还看见了各种颜色的花朵。”“还有绿草。还有草叶上明亮的露珠。”

◆叠音词很多,不仅形象感强,描写情态逼真,还可以舒缓语气。如“轻轻”、“咩咩”、“哞哞”、“潺潺”、“阵阵”、“飘飘忽忽”、“幽幽”、“缓缓”等。

◆节奏感强。如“话音刚落,一声霹雳炸响,风夹着雨,雨带着风来了”。“他们走过泥泞的旷野”踏上小路,走向家中。”

◆含蓄,有象征意义。如“我从阳光里来,也从月光里来,还从灯光里来。”“光明是我的母亲。是她让我来到你身边陪伴着你的。”“他俩说,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

◆文章如诗歌一般,按句排行,像小溪流水,自然流畅,适合孩子阅读。如“他是一个盲孩子。”“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光亮,没有色彩。”“他是一个永远生活在黑夜里的孩子。”

③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理解文章主题。

[讨论]结合课文情节的发展和诗情画意的境界,我们应如何理解文章主题。对于文章主题的理解,应鼓励学生多向思维,有新的见解。对练习一所列出的两种理解,应该肯定都是正确的。让学生明白,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其主题,得出不同答案。如学生说出这两种以外的答案。如:“不管自己遭遇什么不幸,都要像盲孩子一样热爱生活,追求光明未来”等,也应予以肯定。

4、再次体验爱、感受美。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