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题(含答案)

1. 哪些因素引起DNA的突变?简要叙述生物体存在的修复方式。

突变引起的物理因素:辐射、紫外线等,化学因素:聚乙二醇,致癌物质等,生物因素:仙台病毒等。 修复方式:错配修复 恢复错配

切除修复(碱基、核苷酸) 切除突变的碱基和核苷酸片段 重组修复 复制后的修复,重新启动停滞的复制叉 DNA直接修复 修复嘧啶二体或甲基化DNA SOS系统 DNA的修复,导致变异

2. 描述乳糖操纵子的调控机制。(看不懂题目,乱写的)

乳糖操纵子的调控属于可诱导调节。在以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在单个透过酶分子的作用下,少量乳糖分子进入细胞,又在单个β-半乳糖苷酶分子作用下转变成异构乳糖。某个异构乳糖与结合在操纵区上的阻遏物结合后使后者失活离开操纵区,开始了lac mRNA的生物合成。Lac mRNA翻译后生成大量的透过酶和β-半乳糖苷酶,加速了乳糖分子的转变。当乳糖分子都被消耗完毕时,阻遏物仍在不断被合成,有活性的阻遏物浓度超过了异构乳糖浓度,使细胞重新建立起阻遏状态,导致lac mRNA合成被抑制。mRNA半衰期短,不到一个世代生长期,mRNA几乎从细胞消失,透过酶和β-半乳糖苷酶的合成也趋于停止。

3. 简述DNA半保留复制的概念。

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

4. 对生物体转录和复制的特征进行说明比较?(网上找的)

DNA复制和RNA转录在原理上是基本一致的,体现在:①这两种合成的直接前体是核苷三磷酸,从它的一个焦磷酸键获得能量促使反应走向合成;②两种合成都需要RNA聚合酶和四种核苷酸;③两种合成都是以DNA为模板;④合成前都必须将双链DNA解旋成单链;⑤合成的方向都是5’→ 3’。 DNA复制和RNA转录的不同点体现在:①复制和转录所用的酶是不同的,复制用的是DNA聚合酶,而转录用的是RNA聚合酶;②所用前体核苷三磷酸种类不同,DNA复制用四种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即dATP、dGTP、dCTP、dTTP,而RNA转录用四种核糖核苷三磷酸,即ATP、GTP、CrP、UTP做前体底物;③在DNA复制时是A与T配对,而RNA转录是A与U配对;④DNA复制时两条链均做模板,而RNA转录时只以其中一条链为模板;⑤DNA复制是半不连续的,可产生冈崎片段,而RNA转录是连续的;⑥DNA复制时需RNA做引物,而RNA转录无需引物;⑦DNA复制时需连接酶的参与,而RNA转录时不需要。

5. 阐述蛋白质生物合成途径

氨基酸的活化→翻译的起始(核糖体结合mRNA且甲硫氨酰-tRNA*结合到核糖体)→肽链的延伸(后续AA-tRNA与核糖体的结合,肽键生成,移位)→肽链终止→蛋白质前体加工→蛋白质的折叠 6. 简要叙述真核生物mRNA的转录后加工的方式,这些加工方式各有何意义

RNA的编辑:某些RNA,特别是mRNA前体的一种加工方式,如插入、删除或取代一些核苷酸残基, 导致DNA所编码的遗传信息的改变。因为经过编辑的mRNA序列发生了不同于模板DNA的变化。 生物学意义:校正作用 有些基因突变在突变过程中丢失的遗传信息可能通过RNA的编辑得以回复

1

调控翻译 通过编辑可以构建或去除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方式

扩充遗传信息 能使基因产物获得新的结构和功能,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7. 最早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是什么?如何用实验证明DNA 的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

行的?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证明DNA半保留方式复制的实验:15N标记大肠杆菌DNA实验 15N氮源培养基→15N-DNA→14N氮源培养基→离心:14N-15N-DNA→14N氮源培养基继续培养→离心:14N-DNA,14N-15N-DNA

8. 列出你所知道的具有DNA外切酶活性的酶及它们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DNA聚合酶I 具有5’→3’和3’→5’外切酶活性 在切除因紫外线照射而形成的嘧啶二聚体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可以除去冈崎片段5’端RNA引物,使冈崎片段间缺口消失,保证连接酶将片段连接起来。

DNA聚合酶II 具有3’→5’外切酶活性 起校正作用,修复DNA DNA聚合酶γ(线粒体) 具有3’→5’外切酶活性 线粒体DNA的复制

DNA聚合酶δ(核内) 具有3’→5’外切酶活性 参与前导链和后随链的合成 DNA聚合酶ε(核内) 具有3’→5’外切酶活性 除去RNA引物 9. 图示多肽合成后的空间输送中信号肽的识别过程。 (课本145的图可能是的)

10. 什么是DNA的半保留复制和半不连续复制?如何证明?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DNA复制有何不

同? 半保留复制: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

半不连续复制:前导链的连续复制和后随链的不连续复制称为双螺旋的半不连续复制。

不同点:1.复制起点。原核生物只有一个复制起点,真核生物可以有多个。2.复制单元。原核生物有多个复制单元,可以一次复制多个;真核生物只有一个。3.复制叉移动速度。原核生物快,真核生物慢。4.复制子大小。原核生物大,真核生物小。

11. 简述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mRNA的主要差别。

场所 编码蛋白 起始密码子 半衰期 5’端 3’端

原核生物

转录、翻译在同一细胞空间且两过程同

步进行

几个多肽 多顺反子mRNA

AUG 短 无帽子结构

较短的poly A尾巴或没有 真核生物 核内:前体RNA

细胞质:加工修饰后的mRNA

转录翻译分2步进行

1个多肽 AUG GUG UUG

有帽子结构 有poly A 尾巴

2

12. 真核生物蛋白质的翻译后加工有哪些? 1.N端fMet或Met的切除 2.二硫键的形成

3.特定氨基酸的修饰(磷酸化,糖基化,甲基化,乙基化,羟基化,羧基化) 4.切除新生肽键的非功能片段

13. 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的主要结构和阻遏蛋白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包含3个结构基因:Z、Y、A,以及启动子、控制子、阻遏子等。

阻遏蛋白作用机制:诱导物或异构乳糖与阻遏蛋白结合,会改变其三维构象,使之不能与操纵区结合,从而激发lac mRNA的合成。

14. 简述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区别

1.原核生物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进行,真核生物要先转录后翻译。 2.原核生物转录在拟核区,真核生物转录在核内。

3.原核生物翻译直接由核糖体完成,真核生物核糖体翻译后还要进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加工。 15. DNA聚合酶I有哪些催化活性?请说明其在E.coli DNA代谢中的作用。

DNA聚合酶活性和3’→5’外切酶活性 即可合成DNA链,又可以降解DNA,保证了DNA复制的准确性。

5’→3’外切酶活性 在切除因紫外线照射而形成的嘧啶二聚体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可以除去冈崎片段5’端RNA引物,使冈崎片段间缺口消失,保证连接酶将片段连接起来。 16. 叙述大肠杆菌色氨酸操纵子调节机制要点。 1 trp操纵子转录起始的调控是通过阻遏蛋白实现的。 2 trp操纵子转录终止的调控是通过弱化作用实现的。

17. 大肠杆菌I型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 I)有几种酶活性?它在体内有些什么功能?举出

一个这种酶在分子生物学技术中的应用例子。 (同44题) DNA聚合酶活性和3’→5’外切酶活性 即可合成DNA链,又可以降解DNA,保证了DNA复制的准确性。

5’→3’外切酶活性 在切除因紫外线照射而形成的嘧啶二聚体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可以除去冈崎片段5’端RNA引物,使冈崎片段间缺口消失,保证连接酶将片段连接起来。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